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

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是中國在民國時代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前身是鄧鏗為師長的粵軍第一師。1926年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為軍長,陳銘樞為四軍當中第十師的師長,蔣光鼐為副師長、蔡廷鍇為屬下團長。北伐中,第四軍屢有戰果,第譽為「鐵軍」,十師亦擴編為第十一軍。後來第十一軍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及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由蔣光鼐為總指揮,蔡廷鍇為軍長。之後十九路軍參加了第三次圍剿紅軍。

簡介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簡稱“十九路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前身是鄧鏗為師長的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為軍長,陳銘樞為第四軍當中第十師的師長,蔣光鼐為副師長、蔡廷鍇為屬下團長。

戰鬥榮譽

蔣光鼐蔣光鼐
北伐戰爭中,第四軍屢有戰果,被譽為“鐵軍”,第十師亦擴編為第十一軍,下轄第十師、第二十四師(原第四軍獨立團擴編)及第二十六師。1927年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第十一軍時由葉挺任代軍長,第二十四師及十師參予其事。但第十師後來離開中共控制,轉往福建並重新由陳銘樞節制,改向蔣介石效忠。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及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由蔣光鼐為總指揮,蔡廷鍇為軍長。之後十九路軍參加了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次圍剿。

蔣光鼐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十九路軍調防上海,陳銘樞任京滬衛戍司令。同時蔣介石受壓下野,南京國民政府由廣東派系主持。1932年一二八事變前夕,何應欽得知十九路軍將領欲在上海抵抗日軍,曾下令十九路軍換防離開以避免開戰。1月28日,日本派海軍陸戰隊登入上海。十九路軍即奮起迎戰抵抗,因而成為在全中國聲名大噪的抗日軍隊

蔡廷鍇蔡廷鍇

後來日本多翻增援上海;蔣介石亦復出主持局面,並即派出中央軍編成第五軍,由張治中指揮,到上海增援共同抗日。最後一二八事變以外交談判解決,第十九路軍從上海撤下,被調到福建剿共,蔣光鼐兼任福建省長。十九路軍在福建與紅軍作戰最初取得一些勝果,占據部分的紅軍根據地。但後來與彭德懷的部隊交戰失利。蔡廷鍇等將領在前線與共黨展開和談取得停火。而陳銘樞則聯絡桂系、廣東的陳濟棠等,商議另立政府。1933年11月,十九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蔣介石以大軍鎮壓。由於閩變未取得其他勢力支持,十九路軍內亦有反對意見,在敵我實力懸殊下終告失敗。最後十九路軍主力被中央軍擊破,部分則向中央軍投降。只有少量十九路軍軍官到廣西投靠李宗仁重組,其餘被收編之部隊中級以上軍官全被更換,十九路蔡廷鍇軍番號亦被取消。

十九路軍中央化後,取消了路軍級別番號,保留師級部隊番號,正規部隊有60師、61師和78師等三個師,都脫離蔡廷鍇蔣光鼐的指揮系統,成為中央軍。唯一獲得蔣介石信任的原十九路軍高級將領是區壽年,繼續擔任78師師長,後升至兵團司令。蔡廷鍇蔣光鼐長期賦閒,後留在大陸加入民主黨派。

歷史貢獻

十九路軍在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和一二八凇滬抗戰時期戰鬥力極為強悍,是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在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時,十九路軍是唯一能和紅軍主力打成平手的國軍部隊。但在福建事變後,因為優秀指揮官流失,戰鬥力大大下降,改編為中央軍後,也沒能完全恢復元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