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三不祥

國有三不祥

國有三不祥是記載於《晏子春秋》的一則對話。齊景公出遊打獵,結果上山遇虎、沼澤見蛇,回宮後齊景公就召見晏子,詢問這是不是“國家不祥”的徵兆。然後晏子就說出了著名的“國有三不祥”的論斷。夫⑧有賢而⑨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⑩,三不祥也。有賢德之人(國君)卻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卻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卻不能發揮他的才幹,是三不祥。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見蛇,水裡是蛇的窩啊。

原文

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①見蛇。歸,召晏子而②問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③所謂④不祥也?”晏子對⑤曰:“國有三不祥,是⑥不與焉⑦。夫⑧有賢而⑨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⑩,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⑾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⑿為⒀不祥也?”

國有三不祥國有三不祥

(選自《晏子春秋》)

古文字翻譯

①澤:聚水的地方

②而:表承接,並且

③殆:大概,恐怕

④謂:說

國有三不祥國有三不祥

⑤對:回答

⑥是:這件(事)

⑦與:原意“參與”,這裡是“在其中”的意思;焉:兼詞,於之

⑧夫:發語詞

⑨而:錶轉折

⑩任:擔任,此處應指:擔任其專有所長的職務

⑾如:去,到

⑿曷:怎么,為什麼

⒀者:什麼什麼的情況

譯文

齊景公外出打獵。在山上就碰到虎,在沼澤就遇見蛇。返回宮中,召見晏子,他問晏子說:“今日我外出打獵,在山上就見到老虎,在沼澤見蛇,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吉祥的預兆吧?”晏子回答說;“(國家有)三不祥,這些都不在其中。有賢德之人(國君)卻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卻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卻不能發揮他的才幹,是三不祥。所說的國家不祥,是指這樣一些問題。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見蛇,水裡是蛇的窩啊。到虎穴去就見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見到了蛇,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說是不祥之兆呢?”

作者簡介

晏嬰(約公元前550公元前575年),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晏嬰。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有關習題

1.翻譯“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答:(國家有)有賢德之人(國君)卻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卻不使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卻不能發揮他的才幹,是三不祥。

2.晏子在文中告訴景公應怎樣用人?

答: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而”用法一樣的是(B)

例句:歸,召晏子而問之曰

A. 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C. 先天下之憂而憂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中考試題

1.下列各句中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歸,召晏子而問之曰

A.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C.先天下之憂而憂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下列加點文言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香遠益清(遠:遠播) 以光先帝遺德(光:發揚光大)

B.學而時習之(時:按時) 腰白玉之環(腰:腰上繫著)

C.斟酌損益(益:增加) 晏子對曰(對: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 淒神寒骨(淒:淒涼)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謂不祥也?

(2)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4.晏子借 的機會,巧妙向君王進諫,他委婉地建議君王要 。

參考答案

1.B

2.D

3.(1)上山則見虎,下水則見蛇,這大概是所說的不祥吧?

(2)使任用了卻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

4.為景公解疑 發現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