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礁脈國家公園

國會礁脈國家公園

國會礁脈國家公園(頂礁國家公園),據介紹,頂礁國家公園是地球上唯一能夠從太空中用肉眼觀察到的自然景觀。坐落在美國中南部的國會礁脈國家公園展示了地質的變化史。國會礁裸露的紅褐色岩層,變化的季節(秋雪紛紛),使得國會礁脈國家公園成為美國旅遊的一個熱點。國家公園內不僅擁有豐富的考古學、歷史學及漠地生態學的研究價值,同時也是一處不折不扣的“活的地質教室”。

基本信息

名稱來由

在早期的摩門教拓荒者來到此地墾荒,看到這兒有著龐大的令人生展

(圖)國會礁國會礁

的紅岩峭壁,宛如海洋礁脈浮現。紅岩峭壁上方覆蓋有如穹頂般的白色岩層,令人聯想到美國的國會大廈”國會礁”,實際上,國會礁是科羅拉多高原岩層皺褶的突出部分,長達上百千米。但國會礁脈國家公園卻因此而得名。

簡介

(圖)地理方位地理方位

位於美國中南部,猶他州千湖山火山鮑威爾湖之間。公園成立於1971 年12 月18 日,是猶他州五個國家公園中成立最晚者。整個公園呈狹長形,南北長約96千米,東西最寬處僅16 千米,占地979 平方千米,僅次於大峽谷國家公園,面積居猶他州五個國家公園第二位。公園大致上分成三個部分:有折曲平行的北方崎嶇邊遠地帶的主教山谷,有道路直通的馬頭丘區,它包括了遊客中心、弗里蒙特河與果園區;還有格林峽谷牛蛙盆地上方的大石浪,高達457 米,卻又被一個像迷宮般的深峽谷網切割。

神奇的國會礁

國會礁像堵牆一樣將猶他州的中部分割開來,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皺褶地帶有為數不多的峽谷,長年奔騰的江水使得這裡綠草茵茵。
這裡的地形形成於六千五百多萬年前,那時科羅拉多高原正在逐漸抬高,使得這裡也隨之抬高,與其相連的其餘部分相對下沉,造成岩層大規模扭曲。今天看來,岩層的褶皺就像一個大型的岩石階。大塊的岩石層沒有在褶皺處斷裂開來,而是自然地垂在褶皺上。千百萬年來,荒野上呼嘯而過的狂風對褶皺進行了無情的侵蝕,漸漸形成了平行的山脊(由耐侵蝕的岩石形成)和峽谷(由較軟的岩石形成)相間的地貌。公園內最醒目的大地景為南北縱橫160 千米的“水穴褶曲”。這塊地域原本是海底的一部分,它們跟隨科羅拉多高原一起經過幾千萬年從海底拱出水面,升到高原後就行成了這種波浪型的褶皺。這是北美洲規模最大的單斜脊結構,公園內許多吸引人的景點大多分布於這種地質結構的兩側。國會礁像堵牆一樣將猶他州中部分隔開來,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圖)蟾蜍等待雨季蟾蜍等待雨季

國會礁的有些皺褶因其平滑的岩石表面上的坑穴可以積聚雨水而被稱為“水壺”。積水的侵蝕使水壺不斷擴大,漸漸地,它可以為一些生物提供棲身之所,在壺穴積滿水的數星期內,生物迅速繁殖起來。當積水被蒸發耗用殆盡後,成年的蟾蜍便在壺穴中開始繁殖下一代,並將自己埋在洞底的泥中,讓自己的身體被一層含有水分的黏液包裹,開始休眠,靜靜等待下次雨季的到來。一些昆蟲的幼蟲大概會脫掉體內90%的以上的水分,但當坑穴中再次積滿雨水時它們又會一群群地飛回來。在坑穴乾涸底部的小蝦卵可以經歷數十年的時間等待下次雨水降臨,孵化長大。

弗里蒙特河流域的人類足跡

人類在此生活的時間至少有1萬年之久,其中包括考古學家稱為“弗里蒙特人”的原始居民。“弗里蒙特人”的稱呼源於弗里蒙特河。他們的足跡遍布科羅拉多高原的各個角落。,他們種植玉米,還進行一些狩獵採集活動。 13世紀以後,以遊牧為生的印第安人烏他部落帕魯特部落遷居到了這裡,他們隨著季節變化不斷遷徙。19世紀末,摩門教徒沿著弗里蒙特河岸定居下來,種植水果、堅果和莊稼。
弗里蒙特峽谷一年四季都有野花盛開。弗里蒙特峽谷一年四季都有野花盛開。這裡的居民在19世紀末即開始經營的果園,現今仍被完整地管理著。他們種植的果樹包括杏、桃、梨、蘋果及櫻桃等。每年3月中旬至4月正值開花期,一片段預告海令人賞心悅目。從7月到10月適逢採收期,果園都不上鎖,免費讓人們入內盡情地采頡並在果園品嘗。從峽谷里的小道往東穿行,穿過皺褶地帶,可以爬上著名的亨利峰。站在亨利峰向下遠眺,四周的景色就像美國作家愛德華•阿比描述的“這是沙岩和光滑岩石的巨大風化物”一樣。
印地安人納瓦霍族世代居住於此地,稱它為”沉睡中的彩虹之地”。它那由多樣色彩的岩層組合而成的奇美景觀,令人們讚嘆不已。

印第安岩畫

除了自然情景扣人心弦外,眾多的人文景觀亦提升了國會礁脈國家公園的可看度,國會礁最著名之處除了奇岩怪石之外,就是那保存完好的古印第安人岩畫

(圖)國會礁脈國家公園國會礁脈國家公園

離地約10米高的石壁上,清清楚楚地刻著生動的“集體舞”人像,沿著兩邊伸展開去,還有牛、馬一樣的動物,呈放射狀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