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大河

國家攝影·大河

所以大河敢於投資2000萬建立了國家攝影網,這個網站的成立,不得不說是他又做了一次敢為人先的嘗試。 2011年春節,大河在冰川和企鵝的陪伴下度過了他的第42個生日,這也是大河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之一。 大河:是的,一個目的是收集,另一個是學習。

個人簡介

大河是新聞記者出身,先後創辦中國金融網、金融網、國家攝影、歐洲金融時報、世界能源金融網,現任國際金融服務集團(UFS)董事局主席、亞洲金控(AFHG)主席、全球金融生態與城市合作發展組織執行主席、保護地球行動組織執行主席等職。2011年擔任低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執行主席,2012年4月22日獲得“達蓋爾綠色行動公益獎”。
作為國家攝影董事局主席,大河的社會角色是企業家,事業上的成功已為他贏得了一系列頭銜,而他的個體角色還是一位攝影師,行走與拍攝成為他的另一種生活方式。10歲前長在西北農村,大河認為自己比現在的人對愛國主義情懷有更深的感受,所以他對攝影有更高於愛好的寄託,他用影像記錄環境變遷,環遊世界高呼保護環境,希望以此報國,他要把攝影做成產業,並且無所畏懼。
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5月20日,由大河發起並親自帶隊的“中國金融家與企業家七大洲問計低碳金融”大型公益活動行走了七大洲84個國家,傳播中國聲音、倡導低碳經濟、倡導低碳金融、倡導低碳生活、倡導世界和平。這一行動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被中外媒體稱為:一個中國公民給世界的“低碳長征”。活動結束後,德國、法國、瑞士、瑞典、義大利、比利時、葡萄牙、丹麥、冰島、希臘、南非等25個國家駐華大使分別在大使館官邸親切約見了大河先生,並就當前低碳經濟發展問題和項目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交流與合作。

成長經歷

從農村孩子到中國金融網總裁
大河出生於農村家庭,父親是第一位讓他敬佩的人。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大河攻讀的專業是中文,步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了一名攝影記者。17年的新聞生涯,他前後採訪了上千名成功人士,其中有政界人士、社會名流,大部分是企業家。眼看著許多企業一夜崛起,又看著它們轟然倒下。“認真對待每一個專訪的人物,把他當做你未來的朋友,甚至要把他當成是未來的你。”這成為他記者時期的座右銘,也讓他受益匪淺。2002年年底,大河單槍匹馬前往北京,著手創建中國金融網。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的中國金融網在上海和深圳成立了區域市場中心,並把海外市場總部設在了香港。
愛好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大河總結自己做事情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力求完美,並且他想做的事情,就要努力把它做成一項產業。所以大河敢於投資2000萬建立了國家攝影網,這個網站的成立,不得不說是他又做了一次敢為人先的嘗試。
在實施過程中,大河仿佛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平台搬到了國家攝影網上,成立了一個全球圖片交易中心。在這個過程中,大河希望自己的公司扮演類似證監會一樣的角色。他期望先把金融領域的攝影愛好者調動起來,這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潛在客戶群。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金融領域1000萬人中有50萬的攝影愛好者,其中60%的人擁有如今國內最好的攝影器材。“攝影就是美的東西,用攝影的角度去思考做企業,會站得更高。”大河希望把攝影這個愛好和他所從事的工作做個完美結合。

在理想與思考中前行
帶著對攝影的愛好以及一種拯救地球的使命感,大河開始身體力行,開始了艱難的“低碳”環球攝影之旅。大河以溫暖的慈善舉動向人們傳遞著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他穿洲越海游遍了世界七大洲,用動人的照片向全世界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5月20日,大河一路不停歇,完成了從北京到歐洲,從大洋洲到北美洲,從亞洲到非洲,從南美洲到南極洲遍及七大洲84個國家的“低碳長征”。他的初衷就是“要讓中國企業家的腳步遍布全球,讓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影響世界,讓中國企業家的低碳理念直抵人心。”

攝影之旅

走過七大洲
2011年的春節,大河在南極度過了農曆新年。沒有年夜飯、沒有12點的鐘聲,只有他的相機和南極的企鵝。他在零下30℃的氣溫中堅持拍攝了半個小時——這是嚮導為他們限定可以停留在冰川上的所有時間。回到船上的何世紅也並不放鬆,他將設備架在船艙的小視窗前,在床上跪了七八個小時,等待拍攝鯨魚出水的畫面,並且最終得償所願。

雖然近幾年來媒體和社會一直在呼籲低碳環保,大河仍覺得寫的再多、說的再多,都不如真實的照片直觀。從2009年10月底,何世紅開始了他的七大洲低碳之旅。他用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了七大洲80多個國家,帶回了6萬多張照片,其中一些照片現在就陳列在辦公室的走廊里,他說“也許我會想放棄金融。但不會放棄攝影。”
大河尤其喜歡拍攝動物題材的照片,他在動物身上看到了人類不能比擬的真摯和美好。在農村的生活經歷,使他自然地與動物親近,並且知道很多動物的習性,這為他後來拍攝動物提供了不少方便。在大河的作品中,他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已經被澳大利亞旅遊局和澳大利亞大使館所收藏。畫面是一群塘鵝在水中游弋,不遠處開來了一艘遊艇。大多數人拍塘鵝都是在它覓食的時候,而大河深知鵝類的習性,如他預料在橋下發現了許多塘鵝。經過四個小時的等待,他在遊船出現時把橋下的塘鵝牽引出去,拍下了這生動一幕。
南極尋根之旅

南極給人的印象總是寒冷和乾枯的,然而,這裡卻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擁有生命最為頑強的植被。這裡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源,也是大河拍攝調查的起點。
2011年春節,大河在冰川和企鵝的陪伴下度過了他的第42個生日,這也是大河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之一。去南極的舉動源於“哥本哈根會議”,它主要研究的是氣候變暖,去南極調查是再好不過的了,所以大河稱這次旅行是“尋根之旅”。去南極之路是十分艱難的,要穿越氣候嚴峻的越季風帶,就在去南極的前10天,中央電視台上報導了新聞,在南極大陸和阿根廷間的德雷克海峽之間,有一個旅遊團在穿越季風帶的時候,受困海難,最終由阿根廷軍方派出直升機救援才逃脫一劫,這也讓大河出發前更加緊張。然而,親身穿越季風帶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在長達4個小時的穿越中,船體劇烈搖晃,導致大家南極“處女行”的人都暈船不止,隨著離南極大陸越來越近,海鷗、海燕、信天翁,企鵝都緊緊纏繞著大家。南極的企鵝,一眼望去,甚至比人類還要多,一望無際,占滿了南極冰川的每一個角落,大河和隊友都拿出相機,不停地按動相機的快門,但由於第一次身處南極,拍攝經驗欠缺,並沒有拍攝出特別滿意的照片,當海水的深藍與礁石融合在一起,企鵝又不是純白色,幾個小時後,大河將拍攝的幾十個GB的照片基本都刪除了,大河一度失望,回到船艙內思考著該如何拍攝,房間在船6層,是一間豪華間,大河為此多花費了一萬元人民幣,因為它比普通間多了一個窗子,更利於拍攝,此時船正向英國駐南極科考站的方向前進,由於英國科考站會在護照上給蓋一個章,證明你來過南極,所以科考站是大家必須到達的地方,科考站很美,而且是鯨魚常出沒的地方,此時船長通過廣播向大家傳遞著最新的信息,例如有成群的企鵝出沒,前方有冰川等信息,但這些絲毫不能引起大河的好奇心,直到船長發出“正有一頭鯨魚在我們遊船不遠的地方“的訊息,大河立刻就興奮了起來,鯨魚在船前進方向的右側幾百米處,正翻轉著龐大的身軀,向海水的深處扎去,其他人都在甲板上喝著咖啡,而大河在低矮的船艙內,雙腿跪在床上,用600mm的定焦鏡頭,透過小窗子,瞄準遠處的鯨魚,準備找到最恰當的時機觸發快門,終於,在長達幾個小時的等待中,終於拍到了幾張好照片,那時才為南極的拍攝鬆了一口氣。

幾次去南極的感受都會不一樣,相比其他的地區而言,南極單調的環境也極難拍出好照片。但是,南極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源,是生態系統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地區。所以,對於南極的考察和拍攝,在環境和生態上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攝影本身。

特別關注

大河為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5A級攝影基地授牌
2012年6月15日上午10點,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丁香園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國家攝影和保護地球行動組織聯合授於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攝影全球攝友 5A 級風光拍攝基地”。
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總經理裴軍先生在授牌儀式致辭中提到,作為國家攝影和保護地球行動組織首批全球攝友5A級風光拍攝基地,我們一定會珍惜好這個榮譽,並且努力把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和管理的更好,為迎接來自全球的國家攝影攝友創造一個良好的拍攝環境。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主席、國家攝影主席何世紅先生在授牌儀式上說,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北京是旅遊品牌,也是中國的旅遊品牌,更是世界的旅遊品牌。國家攝影將通過自身打造的面向全球的攝影平台,努力向世界各國的攝影人和旅行者通過圖片來介紹北京八達嶺風景區的壯麗美景。倡導低碳生活,保護地球家園。同時,將和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密切合作,提供具有旅遊特色的金融服務。之後,何世紅先生和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領導一起陪同國家攝影在京部分攝友登臨丁香園進行拍攝創作。
這是國家攝影官方和保護地球行動組織官方聯合行動的重大舉措。藉此,國家攝影將對國內50多個自然和人文風景名勝區陸續展開調研、考察、審核、認證,具備條件的將被正式授於“國家攝影全球攝友5A 級風光拍攝基地”。
攝影改變人生態度
如今,大河的公司在北京、香港、紐約、法蘭克福、悉尼設有分支機構和區域運營總部,致力於為各國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各國企業提供公共服務。企業家都擁有非常獨立的思想,攝影也是這樣的。”做記者的時候,大河是一個非常開朗非常活潑的一個人,後來做企業,脾氣卻越來越大了,“那時,總覺得你身邊的很多人都幫你辦不好事。”重拾攝影后,讓他對待人生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攝影作品雖然只是一副照片,但卻給你帶來了美的心境,它讓你遠離了競爭,遠離了與人打交道時的複雜環境,讓你看開了很多事情。照片是沒有語言的,但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思考的答案。看著照片,回味拍攝的過程,能夠消除你很多世間的煩惱,從而淨化你的心靈。”
再造一個攝影烏托邦
大河有十幾年的時間都在從事記者這一職業。他曾採訪上千位成功人士,這段經歷讓他受益匪淺,“他們把他們人生中最精華的經歷都告訴我了,那是上千個成功案例,所以我學到了上千種成功的途徑。”大河把採訪對象當做將來的朋友,甚至把他們當成將來的自己。他經常為自己設定一個命題:如果我在他的位置,我會怎么辦?
“要看到問題,也要看到後果,要看到當下,也要看到遠處。” 大河這樣闡述他的“記者的眼光”。他已經開始了他的攝影計畫,那是一個更符合金融家身份的而正在謀劃中的變革。他希望有價值的照片不僅是融合了藝術審美,還能融合資本,他甚至有野心想要成為這個資本市場的定價者。他著手將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平台移植到國家攝影網上,成立全球圖片交易中心,並以他所擅長的金融手法使攝影成為一種資本,把照片的價格像股票一樣“炒”起來,從而創造一個攝影烏托邦。
中國低碳攝影的第一領跑者
從1985年拿起了人生中第一部鳳凰120相機,大河這位來自甘肅大西北的漢子就再也無法割捨對攝影的情感了。如今,已是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並在中國金融界擁有發言權的他,雖然換上了新裝備尼康D3X和D3S,但仍用影像記錄著世界環境的變遷。他環遊世界,高呼綠色低碳生產,希望以此來喚醒人類對地球這個大家園的熱愛與保護。為此,他投資成立了國家攝影網,並告訴我們,他要把攝影做成產業。
2011年的春節,北京沒有下雪,而大河在冰川和企鵝的陪伴下度過了他人生中第42個農曆新年,離家萬里,身在南極。每天基本上只有3個小時是黑夜,其餘時間都是白天,他的南極“處女行”就是馬不停蹄地在拍照。與大河同行的團員來自世界各地,更有世界上很出名的企業家,要不就是銀行業、金融業的高管,80%的人都熱愛攝影。

南極給大河最大的震撼,則是這片人類最後淨土的寧靜生態之美,以及它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變化。“白茫茫的南極總是迴蕩著冰川巨大的聲響,冰塊經常從冰川上脫落墜入海中。”大河說,這很可能就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直接表現。南極之行也使大河成為中國低碳攝影的第一領跑者。
低碳攝影引商機
十多天的南極之行,大河拍攝了過萬張的照片,他通過攝影的方式告訴世人什麼是真實的地球之美,我們的環境生態正在遭受著何種消極的變化,甚至終有一天,我們將要失去這些美麗的東西,那將是何種的遺憾與可怕!
這就是大河的“低碳攝影”,從2009年10月份開始,行走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現在知道哪些國家的低碳經濟是發展比較好的,不像以前你摸不著,等於做了個全球化的市場調研,並且大腦里能很快地發現各種商機。”
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驚喜的意外收穫,從南極回來以後,大河還來不及倒時差就開始了和眾多國家駐華大使的會面,他的“七大洲低碳行”活動獲得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和認可,這些國家的一些在華低碳項目都開始尋求和他的合作。
“像冰島,他們認為與中國地方政府打交道時,因為語言和概念差異感到非常的困難,但是把項目交給我們,因為大家對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注重環保,發展低碳經濟有共同的認識,溝通起來要省事得多。”這一切看似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大河將此歸功於他的無所畏懼,並且追求“不一樣”人生的做事風格。
把攝影做成產業
大河總結自己做事情是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並且他每件要想做的事情,就要把它做成一個產業。所以他敢於投資2000多萬元建立國家攝影網,在這個攝影網站上,他又做了一件敢為人先的嘗試。大河把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平台搬到了國家攝影網上,成立了全球圖片交易中心,大河這樣描述:“我準備把它做成一個類似股市的交易,把每一張圖片當成一個上市公司去做。把股票代碼編成圖片代碼,好的圖片經過我們篩選上傳到這個平台,就像股市一樣你隨時能看到它的變化,全球的人都可以參與炒作圖片,形成一個全球的圖片影像交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何大河希望自己的公司扮演類似證監會一樣的角色。他期望先把金融領域的攝影愛好者調動起來,因為據他介紹,國內金融領域1000萬人中有50萬的攝影愛好者,其中60%的人擁有如今國內最好的攝影器材。
“攝影作品是美的東西,有的還會給人帶來震撼,用攝影的角度去思考做企業,會讓你站得更高。”大河希望攝影這個愛好能和他所從事的工作做個完美結合:“做最好的企業並做最好的自己!”

媒體採訪

攝影之友採訪
記者:你走過這么多地方,對哪一個地方印象最深?
大河:走過許多地方,我感覺最能出作品的一個地區是非洲。它有一種原生態的質感,一種古老遙遠的人文積累。
記者:聽說你在國外最多的消費用在購買攝影畫冊上了?
大河:是的,一個目的是收集,另一個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後者,看看這些地方有什麼可拍的題材,這些地方的攝影師是怎么去拍攝的。構想如果是自己在拍攝,會用什麼角度去拍。
記者:在國外有沒有感到攝影文化的差異?
大河:我發現歐洲人拍照都是拿著卡片機,拿著好機器的都是中國人。我每次拿出相機,都被誤會是專業攝影師。
蜂鳥網高端訪談
2011年3月3日蜂鳥網記者就“保護地球,我們在行動”攝影活動、“中國金融家與企業家七大洲問計低碳金融”大型公益活動等熱門問題對國家攝影主席何世紅(大河)先生進行了高端訪談。何世紅先生結合自身攝影經歷以及金融與攝影等角度出發認真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何世紅先生認為走遍七大洲拍遍七大洲,就是為了宣傳低碳和環保,儘自身最大努力為低碳環保作出貢獻,展現給我們一個真實的地球。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