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二)建設專業化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 建立預報到鄉,鄉鄉有站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體系。 建立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農村氣象災害應急處置體系。

基本信息

固始縣人民政府
關於建立健全全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
氣象災害防禦體系的具體實施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氣象災害是我縣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影響極大,尤其是對防災減災能力薄弱的廣大農村地區危害更大。暴雨、洪澇、乾旱、冰雪、大風、大霧、雷電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以及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等衍生氣象災害的多發、頻發和加重趨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為貫徹落實《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健全全市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的意見》(信政辦〔2010〕25號)的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為了切實加快我縣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護廣大農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更好地服務於我縣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現就加強全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工作提出以下具體實施意見:

詳細內容

一、建立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
建立適應農業生產區域性布局的農業氣象觀測網路系統,完善現代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建立健全面向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農業氣象監測分析、預測預報和影響評估的技術系統。發展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產量預報以及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初步建成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市、縣、鄉鎮、村四級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為穩定農業生產和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一)加強縣、鄉、村三級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組織體系建設。縣氣象局負責本縣農業氣象服務和對鄉鎮氣象信息員進行氣象專業知識及氣象災害防禦知識的培訓工作。全縣要在鄉鎮建立氣象信息服務站,通過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和氣象協理員開展農業氣象服務,村級要通過氣象信息員開展農業氣象服務。
(二)建設專業化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進一步提升農業氣象觀測自動化程度,2011年全縣要再建1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實現土壤水分觀測自動化。逐步建設農田小氣候觀測系統,開展農田實景觀測試驗示範。完善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建立縣級特色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服務平台。
(三)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開展針對不同農事季節的農用天氣預報。結合各地農業發展布局,發展適合“一鄉一品”的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等專項氣象服務業務。
(四)強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開展水稻、小麥等大宗作物農業年景預報和茶葉等地方特色農業的產量與品質預報。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要完成“河南省空中雲水資源開發工程”建設任務,我縣要建2個固定炮站,建設市、縣二級作業指揮系統和作業效果評估系統,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
(五)加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服務。開展精細化的農業氣候區劃,為科學規劃農業生產布局,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供決策支撐;開展農業氣象災害的風險評估和區劃,為提高農業的氣象災害風險防範、風險管理和風險轉移提供支撐。
二、建立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
形成精細化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建成覆蓋面更廣的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網路,構建有效聯動的農村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健全“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發展適合我縣農村基本情況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全面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禦的整體水平。
(一)形成精細化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建立預報到鄉,鄉鄉有站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體系。構建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網路,建成鄉鎮自動氣象站觀測網,2013年以前每個鄉鎮建設1套2要素以上自動氣象站,實現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和局地小氣候的觀測;2011年在暴雨和地質災害頻發的南部山區村建設2套多要素以上自動氣象站,實現對可能誘發山洪、土石流等災害的暴雨的自動監測和報警。在雷電多發頻發地區,開展農村雷電災害觀測,建成農村雷電災害監測網。縣氣象部門重點開展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和臨近預報和跟蹤服務。今年全縣新建2個鄉鎮四要素自動氣象站、1個新一代衛星廣播系統以及建設好市—縣視頻會商系統。
(二)建設覆蓋面更廣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網路。建立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進村入戶的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發布網路,力爭至少有一種手段能將預警信息送達農村每一個地區。全縣要建立氣象部門和鄉鎮、行政村、中國小校的雙向預警信息傳遞機制,建設中國天氣網縣級站,利用社會公共媒體和各部門信息發布資源(公共電台和電視台、大喇叭、電子顯示屏等)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三)構建有效聯動的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建立形成各地政府統一領導、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效聯動的農村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實現縣鄉有分管領導、鄉鄉有氣象信息服務站、村村有氣象信息員。建立和完善以氣象預警信息為先導的縣級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實現各單位預案聯動、信息聯動、措施聯動。建立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農村氣象災害應急處置體系。在農村雷電多發易發區、農村中國小等公共場所開展雷電防護工程建設。在鄉鎮中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
(四)完善預防為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各縣、區要編制出台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推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城鄉規劃和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工作。建立兩卡發放制度,縣裡統一製作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明白卡和氣象防災減災明白卡。建立氣象災害隱患排查制度。縣氣象部門在地方政府的統一組織下,以村為單位查明農村主要氣象災害風險隱患,建立以村為單元的農村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編制農村氣象災害風險圖。建立氣象災情調查上報網路。縣氣象部門建立災情上報系統和氣象災情收集熱線,建立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管理和共享。建立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體系。
三、健全氣象為農服務機制體制
各鄉、鎮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把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融入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中,納入地方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運行和維護的財政投入渠道中。氣象部門要建立與農業、林業、農機、國土、衛生、供銷等多部門合作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聯動機制。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積極發揮各部門優勢,形成氣象為農服務的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