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撥卡

回撥卡

回撥卡顧名思議,它是利用手機撥打預約號碼,掛機後手機回鈴,然後撥打被叫號碼,最後接通被叫號碼後進行通話。可以看出,所謂回撥,就是回鈴後撥打被叫號碼的意思。這跟手機直接撥打電話號碼是不同的。因為手機是在接聽電話後撥打電話,所以,只要您的手機全國接聽免費,手機就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基本介紹

撥打免費預約接入號(由運營商提供).聽到"嘀嗒"音或者其他 語音提示(“系統馬上為您轉接,請掛機”)後(約1~10秒),系統將收集到了你的電話號碼,立刻掛機;大約1-10秒鐘,你會接到總台打給你的電話;接聽來電,系統會自動報出你回撥卡上的話費餘額(是在撥預約號時報餘額);

輸入你要撥打的對方號碼(格式一般為長途區號+對方號碼,手機號碼前加不加"0"依照不同的卡而定)並按“#”鍵結束,等待對方接聽(號碼輸錯或未能接通,按"*"鍵可重新輸入);被叫方摘機接聽,雙方即可通話。

現在新推出的GPRS模式為登入網頁,輸入呼叫號碼和被叫號碼(依網頁系統設定),伺服器採集資料後首先呼叫主叫用戶,待主叫用戶接通後伺服器開始呼叫被叫用戶,被叫用戶接通後,雙方即可通話。

適用對象

移動/聯通/固定電話/小靈通 只要接電話免費的都可以使用。全國可以用。VOIP運營系統特點:

A、採用網通、電信、鐵通多線機房,確保線路互通。

B、穩定的落地線路資源,回鈴迅速,語音清晰

C、全部採用中繼線路預約方式,確保回鈴率及接通率。

D、免費提供中繼預約號碼、免費提供簡訊充值號碼。語音充值號碼。充值平台

E、根據客戶要求、可選擇一分鐘0-60秒任意計費

F、免費提供中繼預約號碼、免費提供簡訊充值號碼。

風險說明

由於手機回撥卡資費比手機廉價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以一些手機運營商,會封殺手機回撥卡,形成回撥卡的不克不及運用。比擬經常見的封殺辦法是封殺預定號碼,用戶撥打預定號碼後不回鈴,形成用戶不克不及撥打被叫號碼,但手機回撥卡可以啟用新的預定號碼避免封殺。另一種封殺辦法是軟封殺,就是晉級手機運營商的系統,運用戶在回鈴後,輸入被叫號碼無效,到達無法接通被叫的目標,但手機回撥卡可以套用簡訊預定,縮位撥號,或許網上預定來制衡。總之有矛必有盾,二者在競爭中開展,還手機運營商也不得紛歧步步降低資費,讓惠消費者。如前所述,運用手機回撥卡照樣有必然風險的。假如封殺了,普通手機回撥卡運營商是不承當封殺損掉的,所以用戶在享用低價話費的時候還要本人承當封卡的風險。

回撥卡回撥卡

那是不是我們都不必手機回撥卡了呢?當然也不是,什麼器械都是有風險的,高風險高收益,這是人人都曉得的事理。手機回撥卡這么廉價的資費,照樣值得冒這個風險的。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究竟值得不值得冒風險用手機回撥卡。以每天三十分鐘的通話時長(包括了長途和市話),手機直接撥打平均下來按照三毛錢一分鐘來計算,用手機回撥卡撥打,按照一毛錢一分鐘來計算。如許天天可節約的費用是三十分鐘乘以(三毛減去一毛)等於六塊錢,那么也就是說一個月可以省下一百八十元。而一張100元面值的回撥卡,依據費率分歧,售價在35-60元。也就是說,即便用戶損掉一張卡不可不及用,他這個月起碼節流了120元。所以,不要擔憂手機回撥卡封殺,用的越多,省的越多,即便最終損掉一張,實踐上照樣省錢了。假如擔憂手機回撥卡被封殺,也只要不必了,當然也不成能省錢了。其實事理就是如許簡略!

實在不放心的也可以直接買小面值的就可以解決風險或者說是降低風險吧!買三十元面值的卡,如果被封殺了損失也是微乎其微的,怎么在省怎么在虧我相信各位心裡已有定數。

通信原理

1。 根據手機和固定電話前6秒鐘不記費的規則,在前3秒即提取用戶手機號碼,然後用電信、鐵通、網通電話網撥回。

2。 再使用手機三方通話的功能,使用戶同被叫號碼通話,用戶的主叫變成了被叫,從而主叫不再產生話費.

硬回撥卡系統 軟回撥卡系統 資費是雙線 一般都在8分錢到0。1元/分鐘 基本沒有成本低於7分的。

回撥原理

回撥卡原理回撥卡原理

回撥業務的原理簡單,首先話務發起方(以下稱用戶)撥打回撥平台接入號,平台接收到用戶主叫號碼後主動掛掉連線(因沒接聽,所以沒產生費用),在設定時間內(幾秒)以運營方的身份回撥到用戶的話機上,用戶摘機後第一個通話鏈路就建立了(此時對任何方均無話費產生),系統播放提示語音,用戶撥打被叫號碼(用戶要撥的號碼),回撥平台收全被叫號後發起第二次呼叫,同時給用戶播放相應的提示音,如被叫摘機則第二條鏈路建立同時回撥平台把兩條鏈路搭通,主被叫通話建立,通話完畢,系統記錄下第二條鏈路產生的話單並按照相應費率,在用戶的賬戶(或卡)上扣除。

合法性

回叫業務是否合法

回撥卡回撥卡

1994年香港政府還做了一項重要決定:確立" 回叫業務" (call back )在香港合法。

所謂" 回叫" ,就是利用各國國際長途電話收費差價中存在的市場機會,由高收費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將通話要求傳達到低收費地區(主要是美國),然後由後者撥打回來並按照當地較低的費率收費。據估計,全球回叫業務市場已達20億美元,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回叫" 其實是基本不用增加重複建設成本而推進電信國際競爭的有效途徑。與那些用行政手段禁止" 回叫" 、或者對此徵收高額附加稅的地方不同,香港政府主動宣布回叫業務合法。由於" 回叫" 的平均收費只相當於香港國際長途費用的一半,這個市場不可能不紅火。到1997年,香港湧現了20多家經營回叫業務的公司,業務總量達到香港國際通話業務的20%。多個地方市話的牌照加上回叫業務的合法化,對香港的國際長話形成競爭壓力。另一個重要因素是,90年代香港與南中國(特別是廣東)的電信業務發展迅猛。所有香港持牌電信公司都投資擴展與大陸南方的通訊業務。這當然不能算作" 國際" 通訊業務,但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電信業務,卻占香港國際電信業務的47%。於是,國際" 回叫" 和香港與南中國的電信業務,兩下夾攻香港電話國際的獨家壟斷地位。本來香港電訊國際獨家持有的國際電化專營權,要到2006年9 月終止。但是在已開發國家相繼開放電信競爭潮流之中,特別是受到新加坡國際電信提前開放獲得巨額補貼的影響,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電訊於1998年1 月20日宣布,香港電訊國際將於1999年1 月1 日提前將獨家國際電話牌交回港府,結束香港國際電信業務的獨家壟斷局面。從2000年1 月起,香港將結束國際電信線路和設施的獨家專營,開放競爭。為此,港府決定賠償67億港幣給香港國際電訊,並解除屆時以後對香港電訊收費的一切規管。

1998年9 月,香港特區政府進一步全面檢討香港的電視規管政策,考慮開放電視和廣播網路經營的競爭,允許電視廣播網路與電信網路的連線與多家投標競爭,並將全面修訂香港電訊條例,確立在市場競爭體系中迎接三網聚合技術時代的法律框架。

香港由開放市話服務、增發固網牌照、允許" 回叫" 合法化,直到提前結束國際電話獨家經營和國際線路和設備的開放,每走一步都要支付若干" 重複建設" 成本。香港固定電信網路的投資是非常昂貴的,每一個地面接收站和微波站,都要花費幾億到十幾億港幣。港府增發固網牌照之後,新的三家固網商都重新建網,投資不菲。不僅如此,為了提前開放國際業務、也就是提前批准" 重複建設的權利" ,港府還要特別支付巨額賠償款67億。這究竟是在圖什麼?香港資訊基建特別顧問艾維朗一語中的:" 開放市場將導致國際電話收費下降".據他估計,1999年-2006年間,香港整體國際電話市場總業務額為1200億港幣,以14%的收費下降計,即有140 億港幣國際長途費的節省。按照美國經驗,14%的競爭減價效果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同樣根據美國經驗,長途收費的降低會引起長途通話業務的增加(這種效果在香港與南中國電訊業務的飛速增加中已經看到)。這樣來看,雖然香港電信開放競爭的具體路線是從市話服務競爭走向網路競爭,再走向長途電訊的服務和網路競爭,與美國先開放長途、再開放市話的路徑不同,但是包含的基本原則和邏輯完全一致,這就是" 開放競爭-降低收費-擴展市場".

產業開放競爭

中國電信產業要全面持續振興,只有沿著開放競爭的方向走。具體的步驟和路徑可以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但基本邏輯卻不因為" 國情特別" 而有什麼不同。美國如果不從60年代末就開始逐步開放電信競爭,其電信產業不會如此之強大。香港電信業如果不從80年代早期分步開放,其電信業也達不到今天的水平。比來比去,基本的道理天下通用:獨家壟斷帶來的低效率和高收費,一定阻止電信市場的擴展,而在一個狹窄的電信市場上,即使所有投資無一重複,全部" 單一建設" ,其投資也將" 貴" 得無從回收。中國電信的業務量不足,關鍵不是別的,就是壟斷收費太貴。" 政府管理的國家基礎電信網" 之所以行不通,要害就是統一的政府壟斷經營沒有、也不可能內生一個競爭降價機制。為了打破壟斷,就要鼓勵分立和競爭,就不可避免地要來一點重複建設。本文的論點是,只要重複建設的" 成本" 低於預期的競爭降價效果的" 收益" ,對社會而言就是合算的。2007年7月份,工信部曾下發通知,叫停回撥卡業務。根據電信《關於現階段暫不允許開展電話回撥業務的通知》,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新增開展電話回撥業務.

選購注意

第一點

請購買回拔卡的朋友注意:由於回拔卡是特殊產品,是個持續服務的過程,可能在你每次使用它打電話的時候,都有不同的表現,所以,請買家朋友不要問我:這卡回鈴率有多少?有沒有100%?98%?90%?等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只能用:非常好,很好,好,一般等來形容,也請買家朋友不要問我:能不能保證一直好用?對於買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告訴買家朋友,將心比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是不會給你保證什麼的,你買了就要用,用了就再來買,如果覺得萬一卡不能用或不好用了,你會虧了,我建議你別買。一次購買不要購買太多,買一天二天最多

第二點

對回拔卡不了解,或話費較少(每天平均通話量低於10分鐘)的用戶不建議使用回拔卡,因為回拔卡是風險卡,用戶少時就好用,用戶多了就不好用,特別是晚上,很多回拔卡都用不了,如不能接受回拔卡的缺點請勿購買。本店只負責卡號和密碼的正確性,卡一經售出概不退換,謝謝! 回撥卡能省錢回撥卡有險!

第三點

回撥卡不能不賣,因為確實能讓老百姓節省話費,本人也是其中一名受惠者,但是賣回撥又怎樣規避風險呢? 1,儘量選擇運營商出的卡,一般足秒計費。 2,長期合作的儘量不要更換。 3,找信譽度高,有實力的合作者,多一層擔保。 4,進貨20張-50張最多100張,夠一個星期銷售或半個月銷售 的就可以。 5,用戶面值不能大,30,50面值,最多只給充100面值。一旦出現任何售後,風險不能大。 6,有效期不能長,最短一個月,最長三個月到四個月,有效期越長承擔風險越大!特別申明:由於回撥卡存在風險,建議大家先不要大量購買,如果使用中途如運營商出現問題(如:倒閉、查封、系統功能調整等現象)需顧客自己承擔風險!其實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我更是大的受害者因為我手裡壓的卡要比你們多得多! 所有如果是運營商出現的問題本商品不接受中評和差評或者投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本公司會竭盡全力與運營商交涉! 回撥卡使用方法:撥打預約號碼--系統掛機或人工掛機--回鈴後接聽--系統報餘額--撥打電話--0+手機號碼# --區號+電話號碼#--愉快通話!

手機回撥卡

手機回撥卡顧名思議,手機回撥卡是在手機上使用的回撥卡。它是利用手機撥打預約號碼,掛機後手機回鈴,然後撥打被叫號碼,最後接通被叫號碼後進行通話。可以看出,所謂回撥,就是回鈴後撥打被叫號碼的意思。可以看出,這跟手機直接撥打電話號碼是不同的。因為手機是在接聽電話後撥打電話,所以,只要您的手機全國接聽免費,手機就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一般使用方法

撥打免費預約接入號(由運營商提供).聽到"嘀嗒"音或者其他 語音提示後(約1~10秒),系統將收集到了你的電話號碼,立刻掛機;大約1-10秒鐘,你會接到總台打給你的電話;接聽來電,系統會自動報出你回撥卡上的話費餘額(是在撥預約號時報餘額);輸入你要撥打的對方號碼(格式一般為長途區號+對方號碼,手機號碼前加不加"0"依照不同的卡而定)並按“#”鍵結束,等待對方接聽(號碼輸錯或未能接通,按"*"鍵可重新輸入);被叫方摘機接聽,雙方即可通話。現在新推出的GPRS模式為登入網頁,輸入呼叫號碼和被叫號碼(依網頁系統設定),伺服器採集資料後首先呼叫主叫用戶,待主叫用戶接通後伺服器開始呼叫被叫用戶,被叫用戶接通後,雙方即可通話。

相關新聞

山西查處一起售賣電話回撥卡的非法行為

山西於2013年4月查處一起利用外省接入在山西銷售回撥類卡的非法行為。

春節前後,山西省通信管理局接到舉報稱,有部分人員在太原市繁華地段銷售所謂充值卡,可為移動、聯通、電信手機用戶充值,且有充100元送50元的優惠。經分析,確定該業務為工信部禁止開展的回撥類業務。通過對來話追蹤分析,確定該非法回撥類業務平台的接入地位於省外。

在河南、浙江兩省相關部門的配合下,該非法業務已停止發展銷售。山西省通信管理局表示,下一步還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防止回撥類業務死灰復燃。

據了解,2007年原信息產業部就已叫停電話回撥業務,但依靠其便宜的資費,回撥卡的地下銷售屢禁不止。電信專家稱,電話回撥屬非法業務,使用風險較大,消費者莫要貪圖便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