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天文書

回回天文書

《回回天文書》,中國明代所譯阿拉伯星占學著作。

概述

回回天文書回回天文書

明譯《回回天文書》中國明代所譯阿拉伯星占學著作。
此書原為波斯天文學家闊識牙耳(971~1029)所作。約在元初即已流傳中國,保存在元回回司天監。元亡明興,為明政府所得。由於“言殊字異,無能知者”,故在“元世百有餘年,晦而弗顯”。明朝政府於洪武十五年(1382)命吳伯宗和回回大師馬沙亦黑等進行翻譯,翌年譯成。書前載有吳伯宗和馬沙亦黑的兩篇譯序。明譯《回回天文書》共分4類:第1總說題目,分23門;第2斷說世事吉凶,分12門;第3說人命運並流年,分20門;第4說一切選擇,分3門。這是一部較完整的阿拉伯星占書。中國古代的星占,主要以異常天象為觀測目標,以卜帝王及朝綱的吉凶禍福。阿拉伯星占書卻與此有很大差異,它主要以七曜十二宮等正常天象為占,以卜個人的命星八字和吉凶禍福。在明譯《回回天文書》中,包含有許多中國人所不熟悉的阿拉伯天文知識,尤其在《說雜星性情》一節中,第一次介紹了25個阿拉伯星座的名稱和30顆恆星的星等及黃經,這是西方“星等”概念首次傳入中國。經過對比研究,這30顆恆星的黃經,與保存在歐洲的闊識牙耳《完備的天文表》中的數值完全相同。這部譯著除被稱為明譯《回回天文書》外,還流傳有不同的抄本,被稱作《乾方秘書》和《天文象宗西占》等。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