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1

四時田園雜興1

四時田園雜興(第一首)【年代】南宋【作者】范成大【內容】晝出耘③田夜績麻④,村莊兒女各當家⑤。童孫⑥未解⑦供⑧耕織,也傍⑨桑陰⑩學種瓜。白天鋤草夜間搓捻細麻,農家男女沒有片刻閒暇。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織布,也靠在桑陰下學著種瓜。

詩文賞析

四時田園雜興(第一首)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內容

晝出耘③田夜績麻④,

村莊兒女各當家⑤。

童孫⑥未解⑦供⑧耕織,

也傍⑨桑陰⑩學種瓜

意思 :白天鋤草夜間搓捻細麻, 農家男女沒有片刻閒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織布, 也靠在桑陰下學著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在田間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不知道。

6. 供:從事,參加。

7.傍:靠近。

8.桑陰:桑樹的樹陰。

①四時田園雜興:詩人晚年寫了一組四季田園雜感詩,共60首,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時五組,每組12首。都是描寫的鄉村生活。這裡選的是“夏日”詩一首。②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③耘:鋤草。④績麻:搓捻麻繩或麻線。⑤當家:主持家務。這裡指擔當家庭的生產勞動任務。⑥童孫:指兒童。⑦未解:不懂得。⑧供:供奉。這裡指“參加”、“從事”。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的蔭涼處。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細微的描繪,熱情地讚頌了農民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前兩句寫鄉村男耕女織,日夜辛勞,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農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景,流露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讚揚。詩中描寫的兒童形象,天真純樸,令人喜愛。全詩有概述,有特寫,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鄉村男女老少參加勞動的情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句意]1~2句:男耕女織,晝夜忙碌。 3~4句:可愛小孩,學習種瓜。

四時田園雜興(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內容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

4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

5蛺(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無:沒有。

9傍:靠近。

[今譯]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幹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賞析]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句意]1~2句: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 3~4句:晝長人稀,蜓飛蝶

舞,以動襯靜。

四時田園雜興(第三首)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釧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簡析】

這首詩寫農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奪得幾乎一乾二淨,只能給孩子吃點粗糠來填飽肚子了。詩人滿腔悲憫地畫出這幅農民的血淚圖。

四時田園雜興(第四首)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

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吉日初開種稻包,南山雷動雨連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踨。

猶是曉晴風露下,採桑時節暫相逢。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

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黃紙蠲租白紙催,皂衣旁午下鄉來。

“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銅買酒回。”

村巷冬年見俗情,鄰翁講禮拜柴荊。

長衫布縷如霜雪,雲是家機自織成。

注釋:

二麥:大麥、小麥。

椎鼓:打鼓。 椎:捶擊的工具。這裡用作動詞。

種稻包:農家用來儲存稻種的稻草包。

日長:即“長日”,整天的意思。一說長時間。

竇:牆洞。

蠶忌:農家風俗,養蠶季節忌風忌塵忌陌生人進門等。

鄰曲:鄰里。步往踨(zōng):來往的蹤跡。

蛺(jiá)蝶:蝴蝶的一種。

耘田:除草。 績麻:把麻析紡成線,供織麻布用。

各當家:各自承擔一定的活計。

未解:不懂得。 供:從事。

穡(sè):收穫莊稼。

怯:害怕。

箋訴天公:寫信向天公訴說。 箋:這裡指書信。掠剩:掠去剩餘的糧食。

連枷(jiā):一種打穀的農具。

蠲(juān):免除。

皂衣:衙門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稱“皂衣”,又稱“皂隸”。旁午:紛繁,交錯不斷。

冬烘甚:“糊塗得很”的意思。

青銅:指青銅錢。

俗情:鄉土風俗。

云:說,稱。

簡析:

范成大早年遊宦四方,57歲以後,退職閒居蘇州石湖,這時期,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原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十二首。各組可稱為組詩。因此獲得“田園詩人”的稱號。《四時田園雜興》把自陶淵明以來至唐王維、儲光羲、孟浩然、韋應物等描寫農村田園的詩歌傳統,以及自《詩經·豳風·七月》以來直到唐代“新樂府”詩派著力反映農村社會現實的詩歌傳統融合起來,變古體為七言,無論內容和形式,都體現出卓越的創造性。

詩集評價

《四時田園雜興》內容極為豐富,江南農村的自然風光,四時農事,農家的生活遭遇等盡現其中,形成生動的鄉村社會長卷。所選第一首描寫清明節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寫播種前的鄉村景象;第三首寫農家春日生活畫面;第四首說養蠶;第五首寫初夏江南農村景色;第六首以老農口氣寫農家的勞動情景;第七首寫農家負擔的沉重;第八首寫農家打場;第九首寫租稅的苛重、官吏的無恥可惡;第十首寫純樸的鄉情。所選十詩可窺見《四時田園雜興》的風貌。 《四時田園雜興》無論敘事、寫景、言情,無不機巧自然又含蘊豐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