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錦

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於成熟。 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 織錦大多採用傳統提花工藝和木製花樓織機,有些織錦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

織錦
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中國絲織提花技術起源久遠。早在殷商時代中國已有絲織物。周代絲織物中出現織錦,花紋五色燦爛,技藝臻於成熟。漢代設有織室、錦署,專門織造織錦,供宮廷享用。自漢武帝後,中國織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羅馬帝國)等國。三國時四川蜀錦成為主流。唐代貞觀年間竇師倫的對雉、斗羊、翔鳳等蜀錦圖案,稱為綾陽公樣。在織造工藝上由經錦改進為緯錦,並出現彩色經緯線由淺入深或由深入淺的退暈手法。北宋宮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規模龐大的織造工場,生產各種綾錦。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大量生產織金錦(一種加金的絲織物)的時代,宮廷設立織染局、織染提舉司,機構龐大,集中了大批優秀工匠。明清兩代織錦生產集中在江蘇南京、蘇州,除了官府的織錦局外,民間作坊也蓬勃興起,形成江南織錦生產的繁榮時期。織錦大多採用傳統提花工藝和木製花樓織機,有些織錦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宋錦土家族織錦採用通經斷緯工藝,即分段調換彩色緯線,使色彩更加豐富。杭錦採用鐵制提花機。織錦種類有南京雲錦、四川蜀錦、蘇州宋錦、杭州織錦以及少數民族的黎錦、壯錦、傣錦、瑤錦、侗錦、苗錦、土家錦、愛得利斯錦等。 1960年以來,中國織錦在繼承、發揚傳統織錦的基礎上,恢復了雲錦的妝花錦和蜀錦的浣花錦、錦上添花錦、八答暈錦,並生產了窗簾、沙發套、枕套、被面、台毯、靠墊、床罩、提包、民族服裝用料等新品種。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織錦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湖南鳳凰水雲織錦坊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