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短尾鼩

四川短尾鼩

四川短尾鼩又名地滾子、臭耗子、山耗子。在四川除川西北高原外廣泛分布於盆周及盆地內。為四川優勢種,稀有。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四川短尾鼩
拉丁學名 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
別稱: 地滾子、臭耗子、山耗子、藥耗子
二名法: Common Otter
界: 動物界
門: 脊椎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蟲目
科: 鼩鼱科
屬: 短尾鼩屬

外形特徵

四川短尾鼩體重90g,體長96mm,尾長12mm。兩頰長具一赭色細斑,背部呈深灰色或黑棕色,腹面淡灰,微染淡黃色,四足背面灰黑色,指(趾)、爪均白。尾黑棕色。吻較鈍而短,眼退化,約油菜籽樣大小;耳殼缺如。體毛厚而較長;尾極短,具鱗片,光裸無毛,尖端有時具微毛。前足爪短而鈍,略顯粗壯,適於掘土。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四川,為 四川優勢種。國內還分布於 重慶、雲南、貴州、陝西、甘肅、湖北、廣西

生活習性

四川短尾鼩在四川除川西北高原外廣泛分布於盆周及盆地內。棲息于海拔300~2500m的室內、農田、灌叢等環境。為雜食性,終年均可繁殖,每胎3~7仔。營地下及地面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