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營山縣三元鄉

三元鄉位於營山縣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與儀隴縣接壤,幅員面積29.66平方公里。 在營山縣三元鄉磨刀嶺上,有一座天然生成的石橋,當地的人都稱它為——天生橋。 營山縣三元鄉的磨刀嶺,是蜀漢將軍張飛夜過巴州的宿營地,嶺下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唐朝西月台摩崖造像。

三元鄉位於營山縣東北部,距縣城80公里,與儀隴縣接壤,幅員面積29.66平方公里。全鄉轄11個村,88個社,10946人。縣文管所在該鄉轎頂村發現有古植物化石。
該鄉興修水利,較好解決了旱山村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困難。全鄉現有水庫4處,山平塘146口,石河堰4處,蓄水池120口,新建人工井70口,渠道2公里,場鎮居民都用上了自來水。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該鄉在實施農業產業化方面,堅持走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子,充分利用該鄉是營山縣的生豬和蠶桑基地鄉的優勢,依託南充市畜牧局對口幫扶的有利條件,組織鄉、村幹部和種養殖業大戶到南充等地參觀學習,選擇以生豬、小家禽、養蠶、庭院經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年人平出欄肉豬達到1頭,全鄉湧現一批養殖大戶,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夯實了基礎。
為了摘掉市貧困鄉帽子,該鄉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堅持走科教興農的路子,調整糧、經比例,利用山地優勢,大力發展經濟林,該鄉已栽梨6萬株,柚子4.5萬株,葡萄5000株,年收入逾100萬元。
該鄉基礎建設長足發展,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自力更生,新修公路20多公里,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通程控電話。
西月台
西月台,位於營山縣城北約65公里的三元鄉橋頂村一社磨刀嶺下,因陡岩懸石脫落後,形成一個直徑80米的圓形禿石,坐西朝東酷似月亮,宛如玉兔西下,故名"西月台".
西月台處於懸崖絕壁之中,山之上下,翠柏蔥蘢,青松挺拔,環境幽靜.西月台的左側岩壁上雕塑有摩崖像窟,高40米,寬30米,有各種佛像1300尊,各各雕刻精湛,尊尊佛像形態各異,形象逼真.
西月台右側的寬闊地清代修建廟宇一座,其廟宇以毀,但高大雄獅子2尊,釋迦彌尼佛和觀音第子像至今保存完好.1994年11月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營山縣三元鄉磨刀嶺上,有一座天然生成的石橋,當地的人都稱它為——天生橋。橋跨度達24米,橋面距離地面高l3米,橋面寬1.5米,厚l.4米,橋體距母體岩石約2米。此橋是在一整片岩石上自然分離而生,外觀十分雄偉,實乃大自然的傑作,觀者無不稱之為“奇絕無雙”。
“矽木化石”群驚現營山磨刀嶺
營山縣三元鄉的磨刀嶺,是蜀漢將軍張飛夜過巴州的宿營地,嶺下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唐朝西月台摩崖造像。磨刀嶺東側“矽木化石”群與古綏安縣城遺址渾然相連,並同太蓬山森林公園比鄰呼應。6月6日,筆者來到此地看到散露在地面上的“矽木化石”,實為罕見(如圖)。
據專家介紹,矽木化石屬古生物化石,是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前的森林深埋於地下,通過矽酸鹽的長期浸泡而演變成矽木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也是研究地理、氣候、地球演變、植物生活習性、生態環境的重要實物證據。同時,對研究生物進化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鑒於目前當地民眾隨意採集,尚未採取保護措施,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引起高度重視,保護這難得的自然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