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性耳聾

噪音性耳聾

噪音性耳聾是由於長期遭受噪聲刺激所引起的一種緩慢性、進行性的感音神經性耳聾。主要症狀為進行性聽力減退及耳鳴。儘管個體之間對噪聲性聾的敏感性有極大差異,但如果在足夠的時間內接觸足夠強度的噪聲,幾乎每個人的聽力都將受損。

基本信息

簡介

噪音性耳聾噪音性耳聾

在日常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可以產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聾叫噪音性耳聾。任何超過85dB的噪聲都是損害性的。高頻性耳鳴通常伴有耳聾。聽力減退首見於4kHz,如繼續接觸噪聲,則逐漸向較低頻率和更高頻率發展。與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相反,8kHz的損害較4kHz少。爆炸性損傷(聲創傷),能產生同類的感音性聾。

分類

一般可分爆震性耳聾、噪聲性耳聾(職業性耳聾)二種。

噪音性耳聾噪音性耳聾

(1)爆震性耳聾。一次高強度的突發的脈衝噪聲瞬間就可使人耳聾,如爆炸爆破,射擊等特大強度噪聲,使耳聽覺受損傷,稱為爆震性耳聾。也有的人因燃放鞭炮、衝擊耳的鼓膜而被震聾的。爆炸物在爆炸時,在發生強噪聲同時,還伴有衝擊波,可以引起鼓膜破裂、內耳出血、聽覺感受器損傷。受傷的程度與爆炸力大小、震源的遠近、頭部所處位置以及有無掩蔽物等因素有關。所以在強噪聲廠礦要倍加小心,要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如用耳塞或用棉花填塞耳道口。
(2)噪聲性耳聾(職業性耳聾)。是由於長期呆在噪聲環境中所發生的一種進行緩慢的感音性耳聾。 開始接觸超過規定的強噪聲,大多感到耳內不適,耳鳴,輕度聽力減退,返回安靜環境後能迅速完全恢復,此種保護性生理反應稱聽覺適應。暴露時間漸久,聽力下降明顯,然而脫離噪聲環境後數小時或10餘小時能完全恢復者稱聽覺疲勞。噪聲對人體危害是多方面的。噪聲可以使人耳聾,還可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神經官能症等疾病。噪聲還污染環境,影響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煩惱,降低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產生原因

1、如鍛工、紡織工和一些叮噹亂響的工種或作業,由於長時間受噪音刺激,而致使聽力的嚴重損害,這些都屬於高強度噪音環境中的作用,因此這種耳聾與職業有關。
2、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衝擊波引起的耳聾(如爆破、開山、放炮聲),叫做急性噪音聾也叫暴震聾。強烈空氣衝擊波可產生機械性損傷,震破鼓膜或引起內耳出血,聽覺感受器損傷等。

臨床表現

噪音性耳聾早期僅有高音調耳鳴,間斷性變為持續性。初期耳聾是可逆的,隔離噪音後多能恢復。早期聽力損害自己覺察不出,逐漸可成為明顯的不可逆性聽力損傷。持續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聽力可持續下降,前10年損傷較快,以後則發展緩慢,並向低頻處擴散,晚期可呈低平曲線或島狀聽力,但很少全聾。
另一症狀就是漸進性聽力下降,可伴有眩暈、頭痛等症狀。

預防

1、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聲器材。一般在80db噪聲環境長期工作即應配用簡便耳塞;90db以上時,必須使用防護工具。簡便者可用棉花塞緊外耳道口,再塗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達30db。
2、控制噪聲來源:這是預防噪音性耳聾最根本的辦法。在建築廠房、安裝機器時就應採用各種隔音、防震、吸聲的措施,降低噪聲。

3、衛生監護:就業前應檢查聽力,患有感音神經性耳聾和噪聲敏感者,應避免在強噪聲環境工作。對接觸噪聲者,應定期檢查聽力,及時發現早期的聽力損傷,並給予妥善處理。
4、減少接觸時間: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間休息,或減少每日、每周的接觸噪聲時間,也可降低發病率。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輪換工種,亦可降低聽力損害。

典型病例

2013年2月,湖北一28歲的外企高管,熱衷於K歌減壓,竟導致噪音性耳聾。湖北省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鄧可斌介紹,年輕白領和學生族,逐漸成為噪音性耳聾的主要群體。噪音性耳聾屬於神經性耳聾,早期表現為耳蝸血管痙攣,通過改善微循環可以治癒。如果貽誤治療時機,有可能導致永久性耳蝸損害。市民在騎車、乘車或走路時,最好不要戴著耳機聽音樂。即便使用也要控制音量,每次使用不超過1小時,切忌戴著耳機睡覺。唱KTV或泡酒吧時間也不宜過長,音響設備音量不要太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