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麥芽假單胞菌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最早發現於1958年,歸類為嗜麥芽假單胞菌,1983年歸為黃桿菌屬而更名為嗜麥芽黃單胞菌,至1993年Palleroni鑑定出該菌為窄食單胞菌屬的唯一生物種。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最早發現於1958年,歸類為嗜麥芽假單胞菌(pseydomonasmaltophilia);1983年歸為黃桿菌屬而更名為嗜麥芽黃單胞菌(xanthomonas maltophilia);至1993年Palleroni鑑定出該菌為窄食單胞菌屬的唯一生物種,因此改稱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醫院環境如製冰器械、透析裝置、醫務工作者的雙手、氧氣濕化罐、淋浴蓬頭、藏垢水窪、水龍頭、血壓計、中心動/靜脈壓監測儀、消毒溶液、霧化吸入及人工呼吸裝置、通氣管道等,可分離到該菌。該菌在潮濕環境易於生長繁殖,而在乾燥物品上則不易生長。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是院內具有易感因素患者嚴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因其外膜滲透屏障、外排系統、各種酶類及迅速突變的靶位等原因對多種廣譜抗菌藥物包括泰能等碳青黴烯類先天耐藥。目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臨床分離率有逐年上升趨勢,耐藥性日益嚴重,抗菌藥物選擇有一定困難,因而引起臨床醫師的高度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