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

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

由於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簡稱單增利斯特菌)污染食品,導致利斯特病的發病率日趨上升,對食品中的單增利斯特菌做出快速的檢測和鑑定,是預防利斯特病的有效方法。

簡介

一株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氏菌菌株及其用途。本發明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氏菌菌株(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微生物保藏號是CGMCCNo.3342。本發明菌株同時對磷黴素、四環素、諾氟沙星及頭孢噻肟四種抗生素耐受,為四重耐藥菌株,可用於單一耐藥機制和多重耐藥機制的研究,同時也可用於耐藥性消除試驗的研究。本發明菌株是一株攜帶可轉移的tetM基因的特殊菌株,可用於tetM耐藥基因水平傳播機制的研究,同時也為研究四環素耐藥性擴散的防控手段提供物質基礎。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此患者前房積膿,無眼外傷,口服環丙沙星並局部用萬古黴素治療獲成功。穿刺液病理學檢查可見多形核白細胞,未找到腫瘤細胞,培養出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後者對青黴素、萬古黴素、環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因患者對青黴素有過敏史,用口服環丙沙星(750mg,2次/日),萬古黴素沖洗前房且玻璃體內注射萬古黴素(1mg)。局部加用萬古黴素(1g)和皮質類固醇治療。病人情況逐漸改善,7天內前房積膿消失,眼內壓下降。

病原學

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屬乳酸桿菌科。為革蘭氏陽性小桿菌,無芽胞及莢膜,根據菌體和鞭毛抗原可將本菌分為11個血清型。此菌於1926年從自然感染的兔中分離出,因患病動物單核細胞增加,而命名為單核細胞增多性桿菌;英國外科醫師生前對本病臨床情況有較詳細記載,1940年本菌改稱單核細胞增生利斯特菌。

引起的感染

臨床表現主要有腦膜炎、敗血性肉芽腫、淋巴結腫大等。本病遍及世界各地,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人類感染有增多趨勢,特別是新生兒、老年人、孕婦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性更高。患病孕婦體內的病原體可通過胎盤或產道感染胎兒或新生兒。本病一般為散發,嬰兒室內偶可發生小流行。傳染源主要是儲存寄主、病人及帶菌者,發病高峰在夏季,主要通過吸入、食入或直接接觸污染物而傳播,人與人之間也可直接傳播。本病病死率較高,如腦膜炎患者套用抗菌藥物治療後的死亡率仍為3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