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成明

單成明

單成明,山東人,兔子網CEO,2007年正式進入網際網路行業,2010年開始在網際網路創業,目前是速途網微博營運主管、鳳凰科技、環球部落格、比特、部落格中國等幾十家網站專欄作者,2012年開始撰稿於紙媒《網路導報》。互聯學者、資深移動網際網路觀察員,曾就職於湖南長沙朗慧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顧問。主要研究領域:電子商務、O2O、LBS、新媒體創意與行銷、移動網際網路等模式的套用和探索。

人物作品

單成眀,字綕眀,號逍遙居士逍遙居士。一字炳文。本錢塘人。遷居黔陽。博學多識,有文武才。
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7),經武舉進入仕途,官至分都監。
宋寧宗嘉定五年(1212)壬申,卸任後,遷居黔陽。
長於書法,筆劃剛勁有力。尤其精通各種書法字型的鑑別考證,在江南各地享有盛譽。著有《絳貼評》二十卷。劉克莊《南村輟耕錄》云:絳帖者,尚書郎潘師旦以官帖摹刻於家,為石本,而傳寫字多訛舛,世稱為潘駙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帙雖為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特有所增益耳。單炳文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舊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藏舊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內,今本多誤,筆法且俗。”曹士冕曰:“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斷眼數目。”單炳文、曹士冕各有模刻本。世傳潘氏析居,法帖分而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一,於是補刻余帖,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蓋始於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德等二十字為次第。後避金主亮諱,但庾亮帖內亮字,皆去右邊轉筆,謂之亮字不全本。又有新絳本,北方別本,武岡新舊本,福清、烏鎮、彭州、資州本木本。前十卷等,類皆絳帖之別也。

始祖由來

據清朝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版《嶺南單氏十修族譜》記載:“吾族始祖通真公籍東魯,生大唐會昌五年。越鹹通。甫二十餘歲,登泰山,遇異人得修煉之術,思其祖道開公,修真羅浮化身石室,慨然欲從之,因南遊結廬其間,觀道開公香火祠像,戀戀不忍歸去,遂於增之石灘里而居之,東面羅浮望峰頭而仰止,取號羅峰。”
由此可見嶺南單氏始祖單通真,號羅峰,原籍山東,生於大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朝鹹通(公元864年),20歲時,登泰山遇異人。教會修煉之術,且知道他的遠祖單道開(晉朝人),在廣東省羅浮山修煉得道高深,便從山東來廣東尋找,誰知單道開已羽化石室。他就在單道開的香火祠附近搭起草廬居住,不願回老家,後來在廣東增城石灘崗貝村安居,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增江河,東面可以仰望到羅浮山山脈,自己取號為羅峰,終年九十三歲(公元938年)。 自此,單氏後人歷經八代傳承,才開枝散葉,先由石灘崗貝村、元洲村塘面村高門村土江村、石頭單屋村、岳埔浦蘆氹、仙村沙頭村、新塘東洲村。三十代人後,繁衍至“番禺、寶安、龍門、從化、惠州博羅、連州、海豐、粵西、俱宗石灘”。 嶺南單氏在宋、元、明、清時期曾有過參知政事、進士、鄉舉等不少人才。如五世祖單永祥,字吉甫,為宋參知政事,諫議大夫。九世祖,單崔明,字德新。宋賜進士,朝請大夫,知惠州府兼理軍事。單有明,宋進士。單興詩,清道光乙未進士欽點戶部主事。鄉舉有十七人,翰林1人,其餘官職不枚勝舉。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南安郡:南朝梁天監(502-519)中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為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開皇九年(589年)改郡為縣。

堂號

南安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鏞氏字單,封單叔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長治久安之意,單叔之後以字號賜封地為姓,後代遂成為單姓。
仁孝堂:待完善(單氏族譜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統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孝友堂:待完善(有單氏宗譜十卷,(民國)單宗朴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鉛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忠孝堂:祖居山東單縣及周邊地區。單縣為單氏發祥地(有山東單縣古單朱氏族譜六卷附忠烈公節錄一卷,(民國)朱五信、朱五嶺等續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忠孝堂鉛印本七冊。人民大學。) 燕詒堂:待完善(浙江蕭山西河單氏家譜,(清)單輪等修,清朝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蕭山單氏家譜七卷,(明)單金初撰,清乾隆年間燕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單氏十修族譜》

“詩禮彰庭訓,家聲周魯培,洪昌謨自遠,湘岳緒常恢,祖以初封顯,系承可見來,本音原作善,忠厚啟賢才。” 源流·派語 1938年(衡山)《單氏十修族譜》"源流序"稱"吾族源流自周成王封少子臻為侯,賜姓單,則其音為善。厥然以有功王室進封公。而襄公、穆公皆其苗裔。"遞傳至南宋,"尚志官郎署,世居東魯,上書論韓侂胄敗,蔭其子積慶知南昌,故以南昌家焉。積慶子流芳,鄉進士,居南昌。至祖曰電,行小三郎,鄉貢士,才優學博,隨荊湖制置使趙范至衡山,足跡大都會,獨有意于衡攸兩境,於淳祐三年攜家擇里以居。此由吳之楚蓋自電祖始也。二世傳榮黻,三世祖仁昭,舉進士,官重慶府同知,四世傳汝城,五世祖曰國賓,仕元為武德將軍,六世祖惟寅,七世祖萬鍾 。鍾子四:長景南,派分東粵。次景明,子二:長侯孫,籍名堯佐,當明初分居攸之大旺田;次仁孫,籍名堯英,分居攸之淥田湖頭。鍾三子景真,子添孫,生子九:長葛政,當明初分居衡之螺岩村;次葛用,分住衡之旱塘;三葛華,分住衡之義塘;四葛琦,分住衡之三眼塘、鐵塘;五葛琳,分住衡之龍塘、三眼塘;六葛瑞,分住衡之馬口壠;七葛隆,分住衡之冬茅嶺;八葛富,分住衡之柘塘;九葛貴,分住衡之木塘。鍾四子景誠,子四:長瑚孫,籍名公石,當明初分住攸之江口、石湖頭;次囗孫,籍名公勝,分住衡之大洲;三球孫,籍名公興,分住安(仁)之南湖塘;四珍孫,籍名公瑞,分住攸之唐公渡。自是而支分派衍,人文鼎盛。"是譜即為衡山、攸縣、安仁三邑單姓合修譜。又據1948年(衡山)《單姓氏族源流》云:開基祖電,字月朗,迄今遞傳29代,男女丁口11000多人。人口聚居最多之處在衡山縣南市鄉草市。分布於衡山、衡陽、攸縣、茶陵、安仁、湘潭、醴陵、祁陽、邵陽、湘鄉、益陽及江西萍鄉等處。

公遷平祭祖文

維公元2009年已醜歲仲秋月上浣之五日,主祭36代裔孫單光根,率合族代表,謹以鮮果時饈香褚(木字旁)清酌不腆之儀,致祭於 南安堂上一脈先祖考之神主位前而祝曰: 遷平始祖,單氏啟公,跡發東魯,宦遊岳州,時在宋初,落籍平江,德配楊氏,子俱大夫,枸廬治西,安息回龍,時越千載,世代榮昌,公恩浩大,歷代景仰。 夫創業者道艱,繼之者任重,八千裔孫,敬業愛崗,承前啟後,矢志圖強,繼我祖德,愛我宗族,賢哲之士,層出不窮,皇封孝子,開單氏孝義之先河;教授博導,領現代科技之先鋒;著書立論,揚中華文明於舉世;新村建設,居廣廈而樂小康。心輿抗日,勳勞卓著,主席嘉獎授章;厚康傳奇老有作為,總理寄語表揚。 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神州大地正展翅飛翔。和諧之時潮興起,科技之運用日新。子孫守制,光宗耀祖。國重民本,政從民意,作田補錢,讀書免費,民享醫保,貧弱得濟。安居樂業,揚眉吐氣。 歲值已醜,祠堂重光,群賢雲集,謹懷忠貞繼世,孝義傳家之誠,敬祈吾公,佑我子孫,萬代興隆,族裔不才謹以俎豆馨香,慰我先靈,聊表心意。伏惟尚食(鄉字旁),祖德永昌。

單氏家族 流芳百世

北魏時鮮卑部族阿單氏、可單氏、謁單氏均改為單姓;再者:上郡單氏出自氐人,據《通鑑》所載,晉懷帝永嘉二年,氐酋單征降劉淵。再者:清滿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後均改為單氏;達翰爾族敖沃勒、索多爾、克力徹爾等氏,漢姓為單;今蒙古、彝、滿、保全、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