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疳丸

喉疳丸

喉疳丸來源《仙拈集》卷二,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咽炎、喉炎、扁桃腺炎及一般瘡癤。

簡介

【品名】:喉症丸

..

【拼音】:houzhengwan
【成分】:板藍根、人工牛黃、冰片、豬膽汁玄明粉、青黛、雄黃硼砂、蟾酥(酒制)、百草霜。

喉症丸處方

板藍根420g牛黃30g冰片14g 豬膽汁400g玄明粉20g青黛12g
雄黃46g硼砂20g蟾酥(酒制)40g百草霜16g

方解

本方由10味藥組成。主治肺胃熱盛,火毒熏蒸引起的風熱喉痹、急喉喑、風熱乳蛾、癤、疔瘡。方中板藍根、人工牛黃、豬膽汁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共為本方主藥。雄黃、冰片、硼砂清熱解毒,利咽化腐;蟾酥消腫止痛,共為輔藥。元明粉清火消腫,瀉熱通便;百草霜、青黛清熱涼血,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涼血止痛之效。

製法

以上十味,除豬膽汁、牛黃、冰片外,蟾酥酒制;百草霜、青黛研成細備用。其餘板藍根等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牛黃、冰片配研,混勻,用蟾酥酒制溶液與濾過之豬膽汁合併,攪勻,將上述藥粉泛丸,用青黛、百草霜包衣,陰乾,打光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小丸,除去外衣後顯棕黃色;氣微,味先苦後麻。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咽炎、喉炎、扁桃腺炎及一般瘡癤。
【規格】
每224粒重1g

用法與用量

含化,三歲至十歲一次?~5粒,成人每次5~10粒,一日2次。外用瘡癤初起,紅腫熱痛未破者,將丸用涼開水化開塗於紅腫處,日塗數次。

不良反應

服用本品偶見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和過敏反應。

禁忌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服
2.瘡已潰破者不可外敷。
3.本品為治療肺胃熱盛所致的喉痹、喉瘖、乳蛾的常用中成藥,若屬陰虛火旺者忌用。

注意事項  

 
1.服用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魚腥食物,戒菸酒,以免加重病情。
2.老人、兒童及體弱者慎服。
3.本品不宜過量服用或長期服用。
4.本品外用時不可入眼。
5.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感染嚴重,有發熱等全身症狀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酌情套用抗生素,以促使炎症儘快消退。
6.用本品治療急性咽炎時,可在醫師指導下配合漱口液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潔
【貯藏】密閉,防潮
【包裝】塑膠瓶裝,每瓶裝100粒。
【有效期】48個月

藥理作用

主要具有抗炎、鎮痛等作用。
1.抗炎:喉症丸能抑制組織炎症的形成,89mg/kg灌胃對二甲苯塗小鼠耳刺激引起的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蛋清引起的足關節腫脹無明顯抑制作用。
2.鎮痛:喉症丸89mg/kg灌胃對小鼠熱刺激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但同劑量對冰醋酸引起的外周性疼痛無明顯作用。

鑑別

1.取本品1g,置蒸發皿內,進行升華,所得白色升華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液滴邊緣漸顯玫瑰紅色。
2.取本品1g,加乙醇10ml,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1ml乙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對照品製成每1ml含1mg的乙醇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醚-冰醋酸(2:2:1)為展開劑,展開,晾乾,噴以硫酸(3→10)溶液,在105℃烘約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3.取本品2g,加氯仿10ml,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1ml氯仿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與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醇(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中藥方劑之喉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