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公司

基本信息

問題公司

問題公司是指上市公司出現造假,經營違法等有損公司形象與業績的醜聞,公司股價隨之大幅下跌的一類公司.

中國上市問題公司

雙匯集團下屬子公司“瘦肉精”問題被曝光,不僅雙匯發展股價被打至跌停,對於雙匯集團的負面影響無疑將是長久的。雙匯發展受其影響股價變“瘦”,投資者的持股票市場值同樣變“瘦”了。
任何一家企業產生的負面新聞,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必然是“系統性”的。當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三鹿公司轟然倒塌,*ST伊利等上市公司亦深受三聚氰胺之累。三鹿事件也招來社會對於食品安全的進一步關注,沒有想到的是,三聚氰胺所導致的陰霾剛剛散去,“瘦肉精”又捲土重來。
其實,自A股票市場場誕生20年來,由於受相關事件的波及產生的“問題公司”並不少。比如造假上市的大慶聯誼;財務造假的東方電子、藍田股份;海南的瓊民源農業“神話”等,都是因上市公司本身原因導致其要么遭遇到投資者的索賠,要么從資本市場中消失,要么被其它企業兼併重組。
近期的焦點公司除了雙匯發展之外,綠大地同樣是其中的一家。3月18日綠大地發布的公告表明,綠大地的上市涉嫌造假,其董事長因之被逮捕。隱瞞事實真相上市,在A股票市場場中已非罕見,大慶聯誼如是,中小板的*ST瓊花如是,江蘇三友如是,此次的綠大地亦如是。
除了綠大地外,中國寶安的所謂“石墨烯”,也引起市場的巨大爭論。市場在質疑,湘財證券與上市公司之間也打起了“口水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背後,凸顯出市場的亂相所在。另外,雲南鹽化因日本核泄漏,引起的遊資瘋狂炒作,不也是市場的某種縮影嗎?
問題在於,為什麼A股票市場場中會頻頻產生“問題公司”?如果說雙匯“瘦肉精”是相關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出現紕漏的話,那么像中國寶安“石墨烯”式的鬧劇以及綠大地涉嫌欺詐上市則完全是可以規避的。但是,這些問題最終還是發生了。
以中國寶安的“石墨烯”為例。因為“石墨烯”,中國寶安的股價今年以來出現一波凌厲的上漲,背後券商的大力推薦功不可沒。但同樣是“石墨烯”,也導致眾多投資者產生重大的損失。在“石墨烯”概念遭到市場的大肆炒作時,上市公司以一種視而不見的態度,任由市場傳聞滿天飛與股價的瘋狂上漲,但在事後,中國寶安才出現澄清相關事實。為什麼在傳聞滿天飛的時候,上市公司保持著沉默,事後又出現了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呢?難道說對於此前市場所發生的一切,上市公司什麼都不知道?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為上市公司,其對自家股價以及市場上的各種訊息肯定會認真關注。至於為什麼此次中國寶安會充當一次“事後諸葛”,恐怕只有上市公司自己心理最清楚。至於後來所出現的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口水戰”,只不過是該事件的“副產品”而已。
A股票市場場“問題公司”的頻頻出現,一方面凸顯出在市場制度建設上還存在著不小的漏洞;另一方面,也表明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還存在缺失或缺位的現象,而違規成本低,則是首要原因。
我們常說要加強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而縱觀“問題公司”的前仆後繼,至少說明,在完善制度建設方面,A股票市場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