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師範大學

商丘師範大學

商丘師範大學前身是商丘師範學院,坐落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河南省商丘市,北依風景優美的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南望歷史上人文薈萃的歸德古城和應天書院;地處京九鐵路、隴海鐵路,310、105國道、濟廣和連霍高速公路交匯的黃金交通樞紐之地。商丘師範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創辦的“歸德府中學堂”,幾經分合,歷經商丘師範專科學校、商丘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階段,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商丘師範學院。

學院介紹

商丘師範學院坐落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河南省商丘市,北依風景優美的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南望歷史上人文薈萃的歸德古城和應天書院;地處京九鐵路、隴海鐵路,310、105國道、濟廣和連霍高速公路交匯的黃金交通樞紐之地。商丘師範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創辦的“歸德府中學堂”,幾經分合,歷經商丘師範專科學校、商丘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階段,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商丘師範學院。

學校現有平原路、文化路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000餘畝,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生源遍布全國28個省、市(區)。學校教學設施完備,建有現代化的實驗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演播廳和體育場館。圖書館館藏豐富,館藏紙質圖書170萬冊, 電子資源資料庫17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約1.6億元。學校環境優美,校園內有春明湖、夏夢湖、秋韻湖、冬泰湖和文秀山,亭台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蕩漾、湖光山色。

學校設有20個院系,3個教學部,現有64個本科專業,26個專科專業,涵蓋10大學科門類,逐步形成了以文、理學科為主幹,以工學、藝術學為新的增長點,基礎學科力量強、套用學科前景好、新興學科生長快的學科專業結構體系。目前擁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省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學校堅持高層次人才強校戰略,努力營造一流師資隊伍,大力引進“應天學者”、“特聘教授”等學術領軍人物、學科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622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人,教授、副教授390人,博士197人,碩士649人。20名教師被聘為其它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學校堅持以各種技能競賽為抓手,鼓勵學生開展科研活動。與英國伍斯特大學、美國卡普蘭大學等國外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從俄羅斯、韓國、奈及利亞等國招收留學生,逐步形成了“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模式。

學校加強科研與學科平台建設,已建、在建各級各類科研平台31個,其中已建成“生物分子識別與感測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生物質降解與氣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功能材料合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廳級科研平台。

學校堅持科研服務社會的理念,走本土化、特色化的科研發展之路,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帶動戰略,高層次科研項目立項逐年遞增。截至2014年,我校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項,其中國家重點項目1項。

學校以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己任,建有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開展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結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新路子。

春風化雨潛入夜,潤物育人細無聲。學校始終不渝地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著力培養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學精神,傳承“應天歸德,智圓行方”的校訓,弘揚“學以求真,行尚篤信”的校風,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為學校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思想保證。

學校高度重視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時代重任。學校現有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漢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和省、市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卓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社科研究基地群。

學校榮獲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高校“五好”黨委等4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被公眾媒體評為123所“中國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河南省公眾最滿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本科)”、“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本科院校綜合實力20強”、 在第六屆河南省高等教育就業公信力調查評選活動中獲得“河南高等教育就業質量最佳示範院校”、“河南套用技術類型十佳示範高校”兩項殊榮。

商丘師院賦

商宋故都,煌煌黌府;豫東鎖鑰,赫赫閼台。高陵枕藉於芒碭,雄城屏障乎江淮。毓秀鍾靈,梁園據中州之形勝;忠烈昭著,睢陽感四宇之俊才。溯夫玄鳥生商,燧皇鑽火,人文淵藪,於斯盛哉!至若阿衡伊尹,尊為五代帝師;至聖仲尼,尋茲千秋祖跡。魚誠安樂,濠上聽惠施之辯論;鵬自逍遙,蒙牆知莊周之意適。名、兵、墨、道,百家爭古宋之台場;鄒、莊、枚、馬,諸士朝梁王之賦席。世生德、聖,《禮記》厥有大小之章;門出軾、轍,方平堪稱伯樂之績。詩賦驚人,淹、總肇宮體之麗;家國同命,侯李結扇底之香。以至賢哲碩儒,時聞鴻漸;名臣巨擘,代有鷹揚。

夫殷有庠而周有序,宋書院而清學堂。薪火遞續,青藍相將。惟我商丘,學脈流長。應天振同文之業,書院銘希文之功。南京國子監,標格獨秀;歸德雪苑社,氣勢恢弘。洎乎清末,科舉既廢,學堂攸興。蓋我商師,發軔於清末乙巳年之歸德府中學堂。彈指一揮,百有餘年。而校名幾易,校址數遷。戊戌之歲,創乎商丘大學;至於乙卯,辦有灤湖師院。辛酉夏月,揚纛改革,始建商丘師專;千禧春日,國運昌明,肇興商丘師院。回首如歌歲月,貫長虹以浩慨;篳路藍縷,樹移山之宏願。

嗟乎,李巷桃蹊,菁苑學府。東西二校區,營地數千畝。既樹蕙而滋蘭,更厚德以載物。樓宇深閎,棟棟呈巍峨之瑰觀;亭林幽爽,處處顯清雅之場幕。湖光瀲灩,芙蕖窈窕以展姿;園景蓊鬱,楊柳翩躚而娛目。丹流翼閣,書聲琅琅,若文山鸞鳳之鳴;翠滴芳坪,琴韻悠悠,如閬苑桂圃之馥。運動場中,催鵜鴂而迫崦嵫,陶寸不讓禹分;圖書館內,啟金匱而抽裂帛,日新源於稽古。院系林立,乃引鳳之梧桐;學科紛紜,實藏龍之潭窟。

古之大學,以弘道濟世為本,明德至善為宗。清末以降,歐風美雨,席捲潮洶。方今堯封泰定,禹甸臻治,金甌晏如,德教昌隆。茲我商師,學高為師,德高是范,中西兼容,古今貫通。以“立志敬業、求實創新”為校訓;倡“學以求真、行尚篤信”之校風。固知君子勵己,猶以天道行健;學者育人,自當氣度雍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內美修能,篤實謙恭。況我教壇名流,亦師亦友;學界菁英,共辱共榮。黨政精誠,譜以科學發展之旋律;師生援臂,攀乎和諧創新之高峰。一旦破繭,馳譽海內;期待涅槃,振聲寰中。自建校以來,桃李氤氳,播馨域外。看藝圃之奇葩,聽杏壇之嘉籟。或頌甘棠於政界,或掛雲帆於商海。騏驥導路,迎接萬里鴻祥;麟趾紛現,大開三陽瑞泰。

嗟夫,惟我商師,沐時代之罡風,勇猛精進;持至善之理念,鑄就輝煌。大愛無疆,三尺講台傾雨露;大德無量,一方樂土沐春陽。以獨立之人格育參天之棟樑,以自由之思想啟興邦之偉航。則學術得以興,文風得以倡。立足中原兮譜華章,攬轡直驅兮歌未央。願我師生:同心同德,再接再厲,奮以圖強。吁嘻!於茲慷慨未已,寧不額首頂禮而頌曰:

商丘師院,德才惟親。

豫東琬琰,嘉祥駢臻。

櫛風沐雨,百年育人。

民其允懷,導師指津。

厚德載物,織錦傳薪。

仔肩興邦,大雅扶輪。

錫慶綿祚,澤被厥身。

繼往開來,萬世利貞。

歲次辛卯,桃月吉日,商丘師院文學院韋樹定謹撰。

作者簡介:韋樹定,男,1988年2月9日生於廣西河池,壯族。中國青年古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梁園漢賦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詩詞書畫》及《中原詩詞》雜誌主編助理兼編委,《中國畫廊聯盟》雜誌執行主編。著有個人詩集《韋樹定詩詞選 那浪吟草》。曾在《中華詩詞》、《台灣新聞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上海詩詞》、《陝西詩詞》、《玉林日報》及《商丘日報》等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詩詞作品數百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