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戲劇

19世紀中期“拉斐爾前派”的出現標誌著唯美主義正式登場。 佩特的《文藝復興史研究》被稱為唯美主義的宣言書。 王爾德使唯美主義從理論到實踐都達到了頂峰。

唯美主義是對“物質之上”、“唯利是圖”時代風尚的反駁。它以康德美學為武器,與平庸醜陋的現實形成精神對峙。

三個階段

萌芽階段 18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是詩人、畫家布萊克和是人基茨。

形成階段 19世紀中期

“拉斐爾前派”的出現標誌著唯美主義正式登場。“拉斐爾前派”主張回到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以前那種簡潔、質樸的畫風。代表人物為詩人、畫家羅塞蒂、彭瓊斯和藝術家、空想社會主義者莫里斯等。

高峰階段

以奧斯卡·王爾德和佩特為代表。
佩特的《文藝復興史研究》被稱為唯美主義的宣言書。佩特提出,藝術的目的在培養人的美感、追求美的享受,人生的意義在於儘量充實霎那間對美的感受。
王爾德使唯美主義從理論到實踐都達到了頂峰。他的唯美主義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畫像》和獨幕劇《莎樂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