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閻立本職貢圖

唐閻立本職貢圖

唐閻立本職貢圖(傘蓋下人物—使者)唐朝時期,中國為世上強大的國家,連線東西雙方的通商大道行旅不絕。首都長安在當時已經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國際性都市,並且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活動中心。在長安的街道上,各類種族、膚色的人群熙來攘往,呈現著嘉年華般的熱鬧與多樣。閻立本《職貢圖》所描繪的便是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唐閻立本職貢圖(山羊)該幅作品無作者款印,右端牽羊繩直出畫外,顯然牽羊人已不見;左端捧盤者已近畫邊緣,皆不符合畫理。蓋古畫歷經流傳,污毀殘缺往往有之。畫中所見,顯然是“異方獻寶,萬方來朝。”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名稱】唐閻立本職貢圖[1]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唐代

唐閻立本職貢圖唐閻立本職貢圖

【作者】閻立本
【規格】卷,絹本,設色,61.5x191.5公分。
【原屬】不詳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簡介

唐朝時期,中國為世上強大的國家,連線東西雙方的通商大道行旅不絕。首都長安在當時已經是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國際性都市,並且成為歐亞大陸上的一個活動中心。在長安的街道上,各類種族、膚色的人群熙來攘往,呈現著嘉年華般的熱鬧與多樣。閻立本《職貢圖》所描繪的便是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
唐閻立本職貢圖(怪石)從前端牽羊者已在畫外的形式判斷,有學者認為現存的《職貢圖》乃是經過裁切之後的作品。目前全幅共繪有二十七人,如同遊行的隊伍一般,自右向左行進。行列的中央及左方,有僕人持傘蓋隨行,暗示出傘蓋下人物的使者身份,而傘蓋的存在,同時突顯了他們尊貴的地位。畫中的貢品包括鸚鵡、怪石、象牙等等,其樣式之多,除了令人目不暇給外,也充滿了異國的情調,讓人得以窺探在不同文化的下多元性。

怪石怪石

藝術賞析

該幅作品無作者款印,右端牽羊繩直出畫外,顯然牽羊人已不見;左端捧盤者已近畫邊緣,皆不符合畫理。蓋古畫歷經流傳,污毀殘缺往往有之。畫中所見,顯然是“異方獻寶,萬方來朝。”《新唐書‧南蠻傳》記公元1629年(太宗貞觀三年)有東蠻酋謝元深入朝,冠烏熊皮若注旄,以金銀絡額,被毛帔,韋行縢,著履。因此,中書侍郎顏師古上書:“昔周武王時,遠國入朝,太史次為王會篇,今蠻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寫為王會圖。”太宗應允。於是命閻立德作畫。又據《唐代名畫記》“職貢圖鹵簿等圖,與立德皆同制之。”閻立本畫職貢圖事,又見之於蘇東坡記載。畫前題簽唐“閻立本職貢圖”字跡也略有裁缺。惟本卷是否出於閻立本畫,殊難證明,但北宋徽宗時《宣和畫譜》已記載閻氏《職貢圖》且畫中有北宋宣和印記,即令印記為偽,至遲北宋時也有所本。
唐閻立本職貢圖(鸚鵡)據李霖燦先生研究,畫中所繪是唐太宗時,爪哇國東南有婆利國、羅剎二國,前來朝貢,途中又與林邑國結隊,於公元1631年(貞觀五年)抵達長安。全幅共二十七人,畫中人馬各自成組,由右往左前行。一臉虬須騎白馬,後有僕人持傘蓋掌羽扇隨從,後隨抬一籠裏鸚鵡,這可能是林邑國使者。畫左端也有傘蓋隨侍者,手捧怪石,旁有黑膚捲髮崑崙奴,可能是婆利國使者。畫中人物穿耳附璫、持象牙,著古貝布、有孔雀扇、耶葉、琉璃器(雙重罐)、臂釧、敬浮屠、假山石(蚶貝羅)、香料、革屣、珊瑚、花斑羊等等,畫之時代雖未必是唐,但存唐之歷史則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唐閻立本職貢圖(象牙)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隋文帝和隋煬帝均愛其才藝。入隋後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閻立本的繪畫藝術,先承家學,後師張僧繇、鄭法士。他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他又工寫真,下少肖像畫是為了表彰功臣勳業而創作的。閻立本在藝術上繼承南北朝的優秀傳統,認真切磋加以吸收和發展。從傳為他的作品所顯示的剛勁的鐵線描,較之前朝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古雅的設色沉著而又變化,人物的精神狀態有著細緻的刻畫,都超過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譽為“丹青神化”而為“天下取則”,在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