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唐寧,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之一。

唐寧 新民晚報高級記者

人物簡介

唐寧 新民晚報高級記者
唐寧 新民晚報高級記者

唐寧,新民晚報高級記者、特稿部資深記者、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女記者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人大代表。
2013年2月,唐寧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唐寧1980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新民晚報,進入籌備復刊中的新民晚報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新聞從業經驗。多次獲得全國五一新聞獎、全國晚報新聞獎、上海市好新聞獎及論文獎,被評為中國百佳新聞記者、上海范長江新聞獎。著有《生逢其時——新民晚報復刊16年紀實》、《喜歡上海的理由(唐寧通訊隨筆選)》等新聞專著。
唐寧當記者多年,長期深入基層,關注民生。她通過報導、內參等,為百姓疾苦呼籲,做實事辦好事。當唐寧獲悉寧夏支邊教師馮志遠雙目失明,多年來一直堅持上課,她即采寫有關報導和內參,引起多方關注。河南青年馬文仲身有重殘,湖南姑娘谷慶玉與他牽手,克服無數困難,創辦起“希望學校”。唐寧撰寫特稿,引起媒體的連鎖反應。多位支援內地建設退休回滬的職工,曾經是技術骨幹、教師和工會幹部,40年前回響黨的召喚,支援山區建設。如今他們回到上海,經濟窘迫,生活困難。唐寧寫了《新民隨筆》,又寫內參,還與這些職工一起去貴州,再次進行實地調查訪問,發表近2萬字的深度報導。

唐寧為巴金的兒媳,其丈夫為巴金兒子李小棠。

生平事跡

新民報人精神印記:“百姓情懷”——記唐寧30年來深入基層為民立言的職業精神本報記者姜燕
親歷了《新民晚報》“文革”後醞釀復刊和多次變革與發展,唐寧積累了30年的記者經歷。她說自己的新聞理念都是在《新民晚報》這所學校里,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中收穫的。多年來,唐寧以深入基層、為民立言的職業精神和探索實踐,先後被評為“中國百佳新聞記者”“上海范長江新聞獎”和全國新聞出版界領軍人才。她說:“《新民晚報》是上海人共同創造的品牌。‘百姓情懷’是每一位新民報人的精神印記。”
1關注民生與社會發展
唐寧漫畫像唐寧漫畫像

唐寧從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畢業後到《新民晚報》當記者。1982年元旦復刊首日的《新民晚報》上,二版頭條就是她寫的。當了12年文化記者後,她要求轉崗去采寫社會報導,得到了時任總編輯丁法章的支持。多年來她始終關注民生與社會發展。唐寧說:“這也是培育我30年的《新民晚報》主導的采編方向。可以說,‘百姓情懷’是每位新民報人的精神印記。”她淡淡地講出這些話,讓人怦然心動,點出了《新民晚報》數十年與讀者息息相關的命脈。
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2004年選編的《當代上海記者叢書》中,有唐寧撰寫的通訊隨筆選集《喜歡上海的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翻開選集,《上海屋檐下》《“阿爸再上崗”紀事》《上海“房嫂”的故事》……一個個在社會轉型的風口浪尖上漂泊的小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他們在奮力抗爭中呈現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厚實有力,並不瑣碎。
《上海屋檐下》原是1997年國慶節的應景特稿,唐寧從建造中的捷運二號線南京西路站獲取靈感,去查找這片地塊的歷史檔案,追溯到百年前英國洋行在此地的交易。她從居委會名冊中探尋到一名曾是怡和洋行職員的老住戶,按照那個門牌號中7家動遷戶的新地址,挨家尋訪,挖掘這個地塊、這個牌號的石庫門住戶的百年滄桑和住房變遷。其中最早的戶主李老先生的兒子在動遷時已年過八旬,住房和生活的窘迫令他“索性臥床不起,不分晝夜地在黑暗中瞪著天花板”,動遷後分到新房子,他“肯起來走動了,每天曬曬太陽,硬朗起來”。而動遷早的胡老師也有遺憾:“如果晚幾個月,靜安區為國小校長及工會主席和老教師安排的‘金鑰匙’分房計畫或許就能輪到她,地段要比現在住的好多了。”大時代中的小人物,他們的人生百味,酸甜苦辣鹹,在唐寧的文章中自然流淌,體恤而不矯揉。
2“採訪非常非常重要”
“記者應該跟各種各樣的人交談、溝通、交朋友。”唐寧說。她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她采寫過香港兩任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採訪過許多著名的電影導演、作家和藝術家,也採訪過科學家、醫護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她還參加《日出江花——青年江澤民在上海》寫作組,採訪過江澤民同志。當然,她採訪量最大的是普通民眾。
上海市人大代表  唐寧上海市人大代表 唐寧
“採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唐寧說話和行文一樣,用詞精到簡練,這裡特彆強調地用了兩個“非常”。每次採訪她都先做許多功課,了解採訪對象的背景資料,精心準備提問。她堅持好新聞是跑出來的,寫新聞一定要尋找好的故事和精彩的細節,並從中發現問題。得知謝希德先生去世的訊息,她立即趕到華東醫院,看到了病床上還未取走的名牌。然後她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和謝希德家,採訪了幾十個人,一篇3000字的通訊中,謝希德故事的講述者就有9位。
有這樣的採訪,才有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謝希德的故事》寫道:“她尊重醫護人員,對每一位幫助她的醫護人員說:‘謝謝’。即使插管伸到喉嚨,無法再說話,她也輕輕捏一下醫護人員的手,表示謝意。”她寫謝希德去見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康迪,康迪也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她見面如遇老同學般招呼:“‘紅襪子’最近賽事如何?”康迪一聽非常高興,與她大聊一通,原來兩人都是波士頓“紅襪子”棒球隊的球迷。
3重點關注小人物命運
唐寧許多重量級報導中,小人物代表是主角。她在思考那些苦難和悲傷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希望故事輻射到更廣的層面,激發更多正面的能量。這是她寫文章和講故事的終極目標,“如果通過和風細雨、客觀真實的報導,讓城市管理者了解底層民眾的生活,就會為改變現狀制定政策。”
2005年,一名婦女走進唐寧的辦公室,她老淚縱橫,屈腿就下跪,唐寧大驚,趕緊伸手相扶。這是一位當年去貴州支援建設的職工,退休後回上海買了一套二手房,想安度晚年,然而申報本市戶口屢次被拒,原因是政策只允許買一手房的業主落戶。她大聲哭訴:“我只有十幾萬動遷款,怎么可能買新房子……”唐寧幾度諮詢相關部門了解政策,反映這位老職工的困境,雖然沒能幫到這名來訪者,卻讓她開始關注這個為祖國建設付出大好年華和家庭的群體。她與上海支援貴州、四川、雲南、湖北等地建設的老職工開座談會,甚至跑到奉賢西渡“小三線”回滬職工聚居的小區調查,聞訊趕來的人坐滿了兩張桌子,滔滔不絕地講了4個小時。會後,唐寧又走訪了三戶人家,基本掌握了他們的想法和困難。
唐寧與貴州支內回滬老職工一起坐火車去貴州
唐寧與貴州支內回滬老職工一起坐火車去貴州

第二年,唐寧決定跟著這群人“回娘家”,2006年3月15日清晨,她和近十位退休回滬職工一起坐上了前往貴州的火車。33小時的車程,唐寧在硬座車廂里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到了貴州,唐寧又一戶戶串門,一個個車間走訪,目睹“每位老師傅都被工友、徒弟親密相圍”“每進入一個廠區,都有年輕徒弟和同事撲上來”的感人場面。這些打動人心的瞬間,在唐寧的筆下變成一串串溫暖的文字。時任《新民晚報》副總編輯徐炯(現任《文匯報》總編輯)決定,將晚報“黃金地段”的“夜光杯”封底拿出來,從2006年5月1日至6日連載這組系列文章《娘家行,未了情》。
4市人大代表采寫新聞
連續兩年的上海市人大全會上,唐寧作為代表都提出了讓支援內地建設回滬職工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意見。貴州行報導刊出後第二年,政府開始給支內回滬人員增加補貼,此後每年重大節日都有過節補貼,還為他們設立了醫療互助金機制。為此,上百名貴州支內回滬人員湊份子,在黃浦江邊一家餐廳包場聚餐慶祝,特意邀請唐寧參加。
唐寧還持續多年關注自閉症患兒這個特殊群體,她採訪過數十名患兒的家長,走進他們家中,參加家長沙龍,到康復機構了解辦學問題。她撰寫連續報導,讓社會了解這個群體的困境,她還在市人代會上遞交了關於向自閉症患兒早期康復治療提供補貼的書面意見,得到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採納。
唐寧(左)在北京小湯山採訪染上非典的醫護人員唐寧(左)在北京小湯山採訪染上非典的醫護人員
2009年3月,唐寧采寫焦點新聞《公車“喝”乳化柴油節能又減排》,報導一種讓汽車用油節省10%,同時大幅度減排的乳化柴油新技術。為調查求證,她連續跑了實驗室、公交停車場,走訪市科委、建交委及為項目做評估論證的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找到了新型乳化柴油在使用中遇到的政策瓶頸問題。報導發表後,市委主要領導二次批示有關部門調查核實之後予以解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委也高度重視,做了專題調研。2009年底,市財政局出台了關於公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資助政策。如今,這一新型能源在巴士集團公車、交運集團貨運車上使用,累計行程3000多萬公里,上港國際集團的貨運車也投入試用。
5喜歡和人真實地交流
2001年起,唐寧還擔任了上海市記者協會女記者工作委員會主任。她和委員們一起策劃組織了第38屆世界中文報業論壇女記者論壇,就上海女新聞業者的現狀與發展做了調查和演講;在傳媒發展的不同階段,組織了《新媒體新女性新生活》和《微博的力量》論壇;在上海婦聯與德國女性論壇上她做了《中國媒體女性業者和新聞中的女性形象》演講。
做所有事情都需要時間,而時間只有那么多。唐寧說,只要你想做,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她不喜歡應酬,願意把時間用在讀書學習上。她寫上海航空人的大飛機夢(上、中、下)系列報導,把我國製造飛機的歷史資料看個遍,說只有這樣,和設計師、技術人員、試飛員及管理人員交談起來,才感覺踏實。幫朋友做企業報的改版,她買來21本與這個行業相關的書籍做準備,隨手翻開一本,上面有用鋼筆劃下的波浪線……
唐寧女士參加第三屆亞洲女性峰會唐寧女士參加第三屆亞洲女性峰會

很多對於社會問題的發現和判斷都源自生活,人大信訪接待中,她遇到一位在經濟適用房申購時屢碰釘子的老人,了解情況之後她撰寫了內參,不久老人的問題解決了,得以入住新居。唐寧在回訪中又了解到經適房管理中的問題,隨後她以各種方式發表意見和建議。唐寧曾寫過一篇新民隨筆《禽流感驗證“民生為重”》,文中描述了她和雞販子的聊天。唐寧說她周末常去買菜,看到很多平民的生存智慧與樂趣。“我喜歡和各種人真實地交流,這樣的生活很有意思。”
2010年,新民報系推出第二代產品——《新民捷運報》,唐寧受命出任社長,帶領一群年輕記者探索針對白領讀者的生活服務性周報。在傳媒轉型期間,為了新民品牌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是義不容辭的,她說,很多年輕人都具有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這是新民品牌發展的寶貴財富,自己也在和年輕記者的交流中獲益良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