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是基金會在中國最早開展的資助項目,也是國內首度以“德育”命名的獎學金。 大會主要議題如下:(1)“唐仲英獎助學金”更名為“唐仲英獎學金”,獎勵品德卓越、家庭困難的大學生。 大會主要議題包括:(1)“唐仲英獎學金”更名為“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更直觀地明確並強調基金會對獲獎學生“品德”的注重。

唐仲英

唐仲英先生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為避日本侵華戰亂,自幼隨父遷至重慶,後輾轉去到香港。1950年,唐先生自香港赴美求學。之後白手起家,涉足多種行業。1960年開始建廠,1964年獨資創建了第一家鋼鐵服務中心——國際物資公司。至1980年已在美國擁有30多家企業,唐氏工業集團初具規模。1982年,收購美國著名的麥克羅斯鋼鐵廠,從而使唐氏工業集團躋身於年銷售額逾10億美元的私營企業行列,唐先生亦被譽為“鋼鐵大王”。1999年,唐氏工業集團被美國“福布斯”雜誌排名為全美私人公司第157位。
儘管商務纏身,唐先生不忘探索回饋社會之道。他認為,知識、健康和社會責任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三大要旨。為此,自1995年起唐先生在美國先後創立了三個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唐仲英基金會(美國)和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與唐仲英基金會(美國)致力於教育、醫療和社區發展三大領域的資助活動;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旨在融合中西方技術與手段,套用於現代中藥的研究開發,將中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推廣到世界各地,造福社會。唐先生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資助活動引起全社會對上述領域的進一步關注,激發相關機構和個人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使三個基金會成為促進中美民間交往的一道橋樑,籍此回報養育他的國度——中國,以及成就他的國度——美國。

唐仲英基金會(中國)

基金會在中國大陸實施各類資助項目。通過在教育、醫療和公益事業上的投入,幫助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質量。唐先生認為,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出品質高尚、知識淵博的人才。因此,在所有的資助項目中,不少於70%的資金須用於教育事業。累計至今,基金會已在中國捐款5.5億人民幣;其中85%投入教育事業,其餘15%用於公益事業。基金會鼓勵受助者關愛他人,回報社會,通過社區服務活動將愛心傳遞發揚。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

1998年起至今,先後在國內21所知名高等學府和1個地區設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迄今已獎勵7,500多名品學兼優(以品為重)、家境貧困且熱心公益的優秀大學生。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是基金會在中國最早開展的資助項目,也是國內首度以“德育”命名的獎學金。
唐先生認為,一名真正優秀的人才,不僅要學有所成,更要學會做人,懂得“得諸社會,還諸社會”。故而唐仲英德育獎學金從設立之初便擁有其獨特的理念:在選拔獲獎學生時,強調“德育”標準為先,要求獲獎學生有愛心、有誠信、有志向、有知識,更要盡己所能去“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從而增強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
為保證獎學金評審進程的公開、公正、公平,基金會特制定了《唐仲英基金會德育獎學金章程》以及實施細則,供各高校參照執行。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金額為每人每年4,000元人民幣。獎勵期間原則上為入學至畢業。但每年10月份須對已獲獎同學進行重新評審,評審合格者方可在下一學年度繼續獲得獎學金。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歷史和演變

按:基金會在中國設立獎學金已有十多年,但從一些同學的來信以及本屆交流會小組討論情況看,對獎學金的設立初衷和基金會的宗旨,不少老師和同學在理解上仍存在誤區。下文摘自基金會美國辦事處工作人員韓延清給一位同學的回信,其中談及獎學金的歷史和演變,希望多少起到釋疑解惑的作用。
1995年唐仲英先生私人出資在美國成立唐仲英基金會。同年,唐先生闊別祖國40多年後初次回國,得知許多年輕人因為經濟原因不能繼續深造,或是大學期間艱難求生而誤了學業,痛惜不已,希望勉一己之力托這些年輕人一把;遂與幾所大學相商,1998年起基金會開始在中國各地的大學設立“唐仲英獎助學金”。大概由於獎學金金額優厚,各大學在操作時傾向於授予來自較困難家庭的同學。這應該是有些同學迄今仍糾結於“助學金”、“救濟”等觀念的根源吧。
然而,久居海外的唐先生本人與基金會的負責人徐小春女士初回大陸,並不了解中國國情,也不清楚在中國“獎學金”和“助學金”性質上的區別,因為在美國,只有一個詞——“scholarship”;而唐先生的意願也始終只有一個——讓年輕學子免去後顧之憂,在人生的黃金時代集中於學業進取和人格完善,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材。
設立獎學金後,唐先生和徐女士每次回國都安排時間親自與學生代表見面,傾聽同學們的聲音,從第一手反饋中審視基金會的工作有何漏洞。十分意外地,他們發現基金會的善意之舉竟然增加了一些同學的心理負擔。這是與唐先生幫助年輕人健康成長的初衷相悖的。於是2000年“唐仲英獎助學金”更名為“唐仲英獎學金”,以正視聽,並在章程中明確闡釋該獎學金旨在獎勵品學兼優、熱心公益的大學生;一定比例授予成績特別優異者。
為了讓這一主旨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執行,基金會執行董事徐女士、基金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孫幼帆主任及工作人員幾年來在各種場合反覆向校方、老師、同學們解釋和溝通;但要改變固有的成見並非易事;加之有些環節的工作比較粗糙,這些理念沒能精確地傳達到每一位同學。
有鑒於此,2006年基金會對獎學金進行了第二次更名,改為“唐仲英德育獎學金”,將“德育”二字明白標示在獎學金名稱上。這在國內屬首創之舉,目的在於著重強調和突出該獎學金的屬性和立意——品德。品德,從來是唐先生最注重的。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是獎勵性的,獎勵的是有愛心、有誠信、有志向、有知識,樂於“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品德卓越的大學生。
成立學生社團,是為了給大家創造一個集體活動的平台;因為憑著團隊的力量,更容易組織有規模、有影響力的活動;團隊凝聚力讓成員更有行動的動力,以及歸屬感和成就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是寶貴的人生積累,對今後在社會上立足也大有裨益。
獎學金金額優厚,目的是讓大家將打工、賺生活費的時間和精力節省出來,投入到公益活動中去。已開發國家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公益意識,很多十幾歲的小孩就有作“義工”的經驗,以增強對社會和地球的責任意識。相信但凡參與過公益活動的同學,或多或少都能體驗到心靈的充實感和榮譽感。基金會自始倡導和鼓勵公益理念,以激發參與者人性的光輝,向周圍輻射服務奉獻的積極能量。因此,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材正是我們的獎學金獎勵對象;合格的獲獎者事實上也代表和傳達著基金會的宗旨: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通過每一個人的努力讓社會更美好、讓他人更幸福,正是唐先生回報社會的心愿所在。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求學期間正是應當被呵護和培養的。踏入社會,尚有幾十年的時間去開拓,去打拚,去成就宏偉的人生藍圖,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隨著心智的成熟和閱歷的增長,學會誠心理解別人的善意,從容接受別人的善舉,在今後漫長的路上對更廣大的客群為無私善行。唐先生並不需要大家回報他本人什麼,只要看到大家健康,快樂,有德,有為,也就欣慰不已了。望大家能夠切實理解這一片苦心。

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

交流會自200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由各高校輪流承辦,各大學選派代表參加。會上總結交流過去兩年各校公益活動的成果與經驗,討論進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對今後的活動形式做出新的探討。

第一次交流會

2000年上海交通大學 11所高校和一個地區 250人與會
第一次唐仲英獎助學金交流會於2000年10月2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開幕,10月4日在江蘇省吳江市閉幕。大會主要議題如下:
(1)“唐仲英獎助學金”更名為“唐仲英獎學金”,獎勵品德卓越、家庭困難的大學生。
(2)確定唐仲英基金會的宗旨為“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各校獲獎學生應組成愛心社團,圍繞這一宗旨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社團活動統一標誌為CTF。
(3)每兩年召開一次交流會,由各大學輪流承辦,各設獎學校派代表參加。
(4)基金會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作為各高校日常交流聯繫的樞紐。
(5)設立基金會網站,成為獲獎學校師生網上交流的新平台。

第二次交流會

2002年蘇州大學 12所高校和一個地區300餘人與會
第二次唐仲英獎學金交流會於2002年10月2日-4日在蘇州大學舉行。大會主要議題如下:
(1)回顧與檢討2000年至2002年間各社團的活動情況,力求今後在活動形式和效果上有所突破。
(2)為幫助CTF國小的經濟困難學生,在基金會的統一組織下,各高校獲獎大學生開展“大手牽小手”的愛心結對活動,資助貧困小學生每學期的學雜費用。
(3)連續榮獲唐仲英獎學金至畢業的同學,可獲得由唐仲英基金會特製、各學校認可的榮譽證書。由於個人表現等原因,中途被取消“唐仲英獎學金”者,不能獲得“榮譽證書”(家庭經濟情況好轉或主動退出獎學金評比者除外)。

第三次交流會

2004年浙江大學 15所高校和一個地區427人與會
第三次唐仲英獎學金交流會於2004年10月2日-4日在浙江大學召開。大會主要議題為:
(1)進一步完善唐仲英基金會的宗旨,確立為:“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
(2)基金會決定開始實施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提升貧困地區的人民素質和生活水平。鼓勵相關大學發揮自身優勢,組織下鄉支教、義診、法律援助等力所能及的活動,配合基金會這一新項目的開展。
(3)以江浙滬一帶工作和深造的唐氏畢業生為主體,成立唐仲英基金會華東校友會。校友會定期聚會、聯誼,並積極參加基金會的各類愛心活動。
(4)為減輕未來交流會承辦大學的負擔,今後每屆交流會參加人數控制在350人以下。

第四次交流會

2006年 南京大學 18所高校和一個地區320餘人與會
第四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於2006年10月2日-5日在南京大學召開。唐先生抱病出席,成為這次交流會最厚重、最感人的一幕。大會主要議題包括:
(1)“唐仲英獎學金”更名為“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更直觀地明確並強調基金會對獲獎學生“品德”的注重。
(2)討論各大學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運用薪火社會援助基金。
(3)檢討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中的不足,改進各項援助策略。
(4)鑒於只有部分高校能夠充分參與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會後,基金會決定逐步在貧困農村國中設立“唐仲英愛心獎學金”,為各大學開展愛心活動建立新平台。

第五次交流會

2008年 清華大學 19所高校和一個地區400餘人與會
第五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於2008年10月2日-5日在清華大學召開。唐先生不辭辛勞,抱病出席,讓所有與會的代表深受感動。此次大會主要議題包括:
(1)探討各社團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公益活動,做到互補共進。
(2)討論各大學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運用“社會援助基金”,開展更有意義和效益的形式新穎的活動。
(3)探討如何進一步開展與掛鈎地區“愛心小分隊”進行大手牽小手的活動。
(4)有關基金會會歌的徵集討論。
(5)有關基金會網站的討論,促進大家以後多多訪問基金會網站。

第六次交流會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 21所高校和一個地區近500人與會
第六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於2010年10月2日-5日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唐先生的每每到場,讓與會代表深受感動。基金會會歌《愛的一家人》也屢屢在會場唱起。此次大會主要議題包括:
(1)探討修訂後的德育獎學金新章程中有關招募志願者、積分制等新問題。
(2)探討各社團如何加強內部建設,以及如何使社團活動進一步創新與深化;如何促進各社團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
(3)交流各社團“社會援助基金”的使用辦法、活動內容,探索如何開展更有意義、更有社會效益和形式新穎的活動。
(4)交流與設立愛心獎學金基地的大手牽小手活動心得,探討如何進一步創新活動方式和內容。
(5)探討如何加強對獲獎畢業生的聯繫。

第七次交流會

2012年四川大學 21所高校和1個地區,23個社團500餘人與會
第七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於2012年10月2日-5日在四川大學召開。唐先生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自己的奮鬥經歷,令人振奮和備受鼓舞。他的堅持,他的笑容,他的愛,是每個與會者心中的一盞燈。此次大會主要議題包括:
(1)交流獲得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感悟,加入愛心社和唐氏大家庭的感想,以及談談對基金會工作的建議及創新的一些想法。
(2)交流在志願者招募、管理過程中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發揮與深化愛心社在推選志願者參與獎學金面試中的作用;如何使獎學金評審過程中的面試更科學、公平。
(3)交流內部建設以及開展公益活動的做法,探索如何使社團活動進一步創新、深入;如何推廣和深化有創意、有代表性、具推廣性的愛心活動;如何促進各社團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4)交流各校和各社團對本校聯繫愛心獎學金實施地區與愛心小分隊“手拉手”活動的方式、心得體會;探討今後如何進一步深入開展“手拉手”活動。討論如何開闢學校周邊的活動基地以及如何把握愛心獎學金基地與周邊活動基地的平衡。
(5)探討如何加強畢業生與在校生、基金會的溝通與聯繫;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畢業生聯誼會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