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荊楚本土詩歌與流寓詩歌研究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與流寓詩歌研究》是由周建軍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叢書名: 湘潭大學古典文學研究叢書
平裝: 253頁
開本: 32開
ISBN: 7500456468
條形碼: 9787500456469
尺寸: 21 x 14.6 x 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周建軍,男,現年39歲,湖南邵陽市人,苗族。湘潭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師從蔣長棟教授;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師從莫礪鋒教授。先後在《求索》、《杜甫研究學刊》、《貴州社會科學》、《廣西社會科學》、《中國韻文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二十餘篇。目前在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內容簡介

作者在本書中的主要觀點是:荊楚詩歌從古歌謠、《楚辭》開始,便因其民族性格、地理環境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獨特性,形成了高揚個性的以抒情見長的浪漫主義傳統,成為“發憤以抒情”和“隱逸高蹈”的詩歌主題的濫觴。經歷了秦漢魏晉南北朝,荊楚詩歌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演進,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唐代荊楚本土詩歌的主題,有一種崇尚隱跡、追求個性的共同趨向。流寓詩歌的主題,或抒發哀怨,或描繪山水,或表現民俗,都具有較明顯的地域特徵。將唐代荊楚本土詩人與流寓詩人,制為兩表,一目了然。又將流寓詩人分為流貶,漫遊宦遊兩類。選擇了孟浩然等作為本土詩人的代表,杜甫等作為流寓詩人的代表,詳加剖析。本書新見疊出,精義紛呈,具有學術價值。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現狀之粗略掃描
二 荊楚詩歌“江山之助”論回眸
三 “荊楚”及“唐代荊楚本土與流寓詩歌”界說
第一章 唐前荊楚詩歌傳統及其遞嬗軌跡
第一節 《楚辭》——先秦詩歌王國中的獨特風調
第二節 衣被詞人,非一代也——秦漢魏晉南北朝
詩歌演進中的楚詩地位
第二章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的整體考察
第一節 唐代荊楚本土詩人考表
第二節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的主題趨向
第三節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跌落式的情感基調
第四節 物像選擇、意境構造的地域色彩
第五節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空間分布不平衡之歷史
文化原因
第三章 唐代荊楚本土詩歌的個案分析
第一節 孟浩然詩歌隱逸情懷的荊楚文化背景追索
第二節 李群玉及其詩歌考論
第三節 齊己詩歌——晚唐僧詩主題的變奏
第四章 唐代荊楚流寓詩人及其產生之現實背景
第一節 唐代荊楚流寓詩人考
第二節 唐代的流貶制度及唐代荊楚流貶詩人狀況
第三節 唐代漫遊風尚與荊楚漫遊、宦遊詩人
第五章 唐代荊楚流寓詩歌主題的總體特徵
第一節 “萬死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哀怨主題
第二節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
——山水主題
第三節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殺人”
——民俗主題
第六章 唐代荊楚流寓詩歌的微觀剖析
第一節 從夔州物候民俗詩看杜甫之“仁”
第二節 元稹江陵詩歌中的荊楚地域特色
第三節 荊楚詩歌之傳統與柳宗元永州詩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