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

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

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1928年出土於河南洛陽,高83公分,原為河南博物館舊藏。

簡介

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唐)

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 唐三彩胡人騎駱駝俑

1928年河南洛陽出土 高:83公分 原為河南博物館舊藏。駱駝為雙駝峰的品種,乃為中亞貝克特里亞地區所產,即古代大夏國的品種,駱駝仰首張口,口中可見舌頭、牙齒,作嘶叫前進狀,兩足向前,兩足在後,雙峰之間坐著一位胡人,胡人高鼻、深目,滿腮鬍鬚,頭上戴著尖頭的皮帽(即所謂渾脫帽),身上穿著翻領的胡服,腰束革帶,腳穿皮靴,坐在鋪著橢圓形鑲花邊的墊褥上,雙手似緊抓著繩索,兩腿則夾緊貼著駱駝腹部,似乎正在趕路,整體造型十分寫實地將往來於中西之間隊商的駱駝表現出來。

歷史

此件駱駝體型高大,裝飾及人物等局部結構比較複雜,先使用潔白的胎土,先以模子製作初壞成形,並使用貼塑技法將細部及裝飾黏貼,精心修壞之後,先入窯素燒(即一次燒),施釉後再入窯以低溫烘燒(即二次燒)完成。駱駝整體施以黃釉,駝背上墊褥施以綠釉,並以點灑的方式,加白色、黃色的點子圖案,使墊褥的色彩顯現出華麗的感覺,胡人的帽子、頭部均不施釉,服裝的上衣及褲子施以綠釉,靴子施以黃釉,整體感覺極為自然和諧。

唐代長安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乃中西文化交會的重心,因為採取開放政策,當時進出長安的胡人人數極多,在西市中還有胡人聚居的專區,元稹詩云:「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又曰:「女成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從這些詩中,可以體會當時胡風之盛,胡文化影響之大。這件胡人騎駝俑真實反映出唐代文化現象的實體紀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