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腫

唇腫

唇腫為口腔黏膜常見的一種囊腫,一般多發生於下唇,米粒大或至花生米大,亦有漸漸腫大至唇部隆腫,質軟微黃色,呈透明伏,若破裂流出微黃或白色液體,消失後又復發。

概述

唇腫,相當於西醫的唇部粘液腺囊腫。

病因

(1)肝氣鬱結,疏泄失常,氣機滯阻不暢,久則氣滯血瘀,阻塞脈絡,日積月累,漸成腫塊。肝鬱氣滯,往往犯及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停聚,以致氣血痰濁互結而成。如《外科正宗》說:"肝脾氣逆,以致經絡阻塞,結積成核。"

(2)肺經受熱,肺陰耗傷,氣機不利,失去肅降功能,以致水液內停,痰濁內生,營衛氣血運行受阻,痰濁久滯經絡,逐漸積累成瘤。

(3)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運化水濕功能障礙,久聚成痰,痰濁阻滯,兼遇外感邪熱或火熱內生,火挾痰濕循經流注,凝結而成包塊。

臨床表現

為口腔黏膜常見的一種囊腫,一般多發生於下唇,米粒大或至花生米大,亦有漸漸腫大至唇部隆腫,質軟微黃色,呈透明伏,若破裂流出微黃或白色液體,消失後又復發,經多次復發,組織增厚,顏色變白,質變硬。

全身症狀,表現可分:

(1)肝氣鬱結,氣滯血瘀

多見口苦咽乾,頭暈目眩,胸悶不舒,噯氣,脘腹脹痛,脅痛,耳鳴,舌紅,舌邊或有瘀點,苔黃,脈弦數或細數。

(2)肺經受熱,痰濕凝滯

多見頭痛,疲乏,胸脅滿悶,氣短,或有咽癢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黃而膩,脈緩或弦滑。

(3)脾失健運,濕濁流注

多見頭重,四肢怠倦,咳嗽,痰稀白,量多,胃納差,脘腹脹滿,舌體胖,苔白膩,若兼熱邪,則舌質紅,苔黃膩,小便黃等。

治療說明

(1)內治

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宜疏肝解郁,養血瀉火,可用丹梔逍遙散加香附、烏藥。方中以當歸、白芍、白朮、甘草養血健脾,香附、烏藥、柴胡、薄荷、生薑疏肝解郁,丹皮、梔子清肝火。亦可選用活血祛瘀養血藥物,如丹皮、川芎、桃仁、澤蘭,劉寄奴、五靈脂、熟地、首烏、枸杞子、黃精、桑椹子、穿山甲、水蛭等,但宜配合行氣藥同用,如青皮、香附、鬱金、木香。若氣血痰濁互結,宜加入法半夏、制南星、陳皮、瓜蔞實等。

肺經受熱,痰濕凝滯:宜清熱潤燥,疏肺散結,可選用益氣清金湯。方中以貝母、陳皮、桔梗宣肺祛痰散結,薄荷、紫蘇、牛蒡子疏解風邪,梔子、黃芩清肺燥,人參、茯苓、甘草補益肺氣。若兼脾虛,可選用消瘤丸。若痰涎增多,加法半夏、瓜蔞仁、葶藶子等。

脾失健運,濕濁流註:宜健脾燥濕,化痰散結,兼以清熱,可選用加味二陳湯加黨參。方中黨參、茯苓、甘草健脾化濕,法半夏、陳皮行氣化痰,消除凝聚之濕濁,薄荷清散,黃連、黃芩清熱解毒。全方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除腫瘤的作用。若胃納差,宜配神曲、麥芽、谷芽等;如火熱偏盛,痰色呈淡紅,宜加龍膽草、梔子、車前子、木通等以清利火熱濕邪。

(2)外治

①可用麝香散或碧玉散塗,或吹於腫瘤上,以促進腫瘤的消散。

②可刺破排出粘液,再用冰硼散搽之。

預防說明

(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舌或牙齦經常受到損傷或刺激。

(2)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辛辣炙煿之品,節制菸酒,忌食發霉食品。

(3)改善生產工藝,避免有害物質外溢,加強個人防護。

(4)開展腫瘤普查,爭取早期診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