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

我的哭,像狼在嚎 1976年的廣州 我的大學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 開放時代紀實文學系列叢書
平裝: 31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36052529, 9787536052529
條形碼: 9787536052529
尺寸: 24.4 x 16.8 x 2.6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安哥,本名彭振戈,原中新社廣東分社攝影記者,現為策展人、兼任廣州集成圖像有限公司高級顧問。曾策劃“生活在鄧小平時代”、“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2005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城市重視”等各種影展,獲高度評價;在第二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獲“歐萊雅中國當代攝影師大獎”銅獎。2004年舉辦個人攝影展《生活在鄧小平時代》,同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第四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國際評審。已出版圖書《生活在鄧小平時代》,參與編輯《沙飛攝影全集》,主編《沙飛攝影選集》,策劃沙飛影展並促進“沙飛攝影獎”、“沙飛研究中心”的建立。2006年被評為“廣東首屆十大攝影家”之一。

內容簡介

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追尋了安哥半個多世紀的人生經歷:伴隨新中國誕生、童年回憶、僑委大院的日子、校園時光、在西雙版納相濡以沫的同學和老工人、知青的生活、回城成家、80年代的改革春風、民間攝影的故事以及攝影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還有同行的攝影朋友們。隨著安哥的講述,一幕幕的往事和一張張的面孔又活生生地浮現在人們面前。作者以一種真名實姓的方式,以原生態的故事情景、細節,向我們訴說了屬於他自己的悲喜交集的故事,也屬於這個時代的因果相襲的故事。

媒體評論

智慧的攝影智慧的書
“哥哥不是吹牛皮”,是安哥的一句口頭禪,也是剛剛出版的安哥的書名,大概只有安哥能用它作書名。“哥哥不是吹牛皮”,另一種理解,安哥是吹牛皮,不是吹氣球。氣球不經吹,牛皮吹不破。
安哥是我20多年前的老朋友,長得一表人才,整天樂呵呵的。直到現在60多歲了,不見發福,身材勻稱,四肢靈巧。這大概正像他說的,家族血緣太遠,是“雜交優勢”的結果。別看他說話結結巴巴,故事卻講得結結實實:新中國第一面國旗是他爸騎腳踏車找裁縫做的;10 來歲給胡志明獻花籃;20 多歲和楊麗萍同台跳舞,30 多歲用照相機見證許多中國第一------
首次接觸安哥是1987年,在珠海的《攝影趨勢研討會》上,安哥放他的“開放百態”幻燈片,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從此我就十分關注安哥其人。同年,我主持《艱巨歷程》全國攝影公開賽,安哥的《大齡婚禮》引起評審的讚嘆。其實安哥的好幾幅作品都是十分醒目的,只是由於他沒有按照時間的順序把作品集中地編排在一起,因此未能獲得系列大獎。在後來編輯《中國攝影四十年》大型攝影畫冊時,特別給了《大齡婚禮》較大的篇幅。一年後我們在北京重逢,安哥先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他的攝影展,後來接著參加北京國際攝影周,這次我們有機會作了深入交流。在看了他和李曉斌大量作品後,我認定他們兩人是中國新時期紀實攝影無法繞過的人物。在後來的攝影評論中我認為,安哥是以平民的視點,紀錄被改革潮流挾裹進去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與存在方式;李曉斌則是直接捕捉平民百姓的政治與革新活動。前者作品總體呈現出幽默,後者則顯得更嚴肅。但他們殊途同歸,珠聯璧合地為我們還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整體風貌。這與他們處於不同環境有決定性關係,北京是政治中心,廣州是商業福地,兩地人有很大差異。因此我說,北李南彭(安哥原名彭振戈),是中國新時期紀實攝影的兩面旗幟。
那時的安哥十分活躍,記得一天中外攝影家拍完國旗護衛隊,與戰士們在天安門內一起跳舞,安哥與馬格蘭攝影師弗蘭克的舞姿,贏得大夥響亮的掌聲,他們手中的相機仿佛鏈球被甩得很高。
安哥出身是顯赫的,命運卻使他從北京下到雲南,從廟堂走入民間。從此,他身未再回廟堂,心更扎在民間。20多年裡他始終保持著平民的視點,用一種既親切又平和的手法觀察、發現、記錄著與社會變遷、與歷史難分、與人性相連的影像。因此,他的作品一經發表,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社會的反響。
安哥喜歡與人交流,印象中的他除了拍照,就是騎著腳踏車,帶著幻燈機,穿街走巷,與朋友放片闊談。仿佛一名傳教士,虔誠地傳播上帝的福音。安哥常說,我們生來就是幹活的,所有的事必須從自己的雙手做起。2003年有幸與安哥一起策劃《中國人本》大型攝影展,其實我介入《中國人本》策展工作時,安哥他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在與安哥他們共同做事時,安哥總是事必躬親。除挑選照片,編輯順序外,他甚至在家中安了放大機,親自動手放大展覽作品。2003年12月《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攝影展在廣東美術館成功展出,在開幕式上,安哥帶頭脫光上衣,脖子上掛一根領帶,與100名農民工表演了一場行為藝術,把開幕式推向高潮------
兩年前安哥對我說,要靜下心來,一方面整理自己的底片,一方面梳理自己的人生,我很是認同。年初他就發來24萬字的回憶錄草稿,我幾乎用了三個整天,一口氣讀完了《哥哥不是吹牛皮》。我想中國的攝影人千千萬萬,發表的照片沒法統計。但是,像安哥這樣把握影像,像安哥這樣把攝影與自身人格的完善緊緊結合起來,把自身人格的完善與整個民族變遷的歷程結合起來的攝影人能有多少呢?
安哥的攝影是靠智慧贏人青睞的,安哥的書也是靠智慧吸引人眼球的。
胡武功
2009年3月19日

目錄

大歷史中的小牛皮
安哥和他原生態的故事
引子:哥哥不是吹牛皮
上篇
一、新中國第一面國旗是我爸騎車找制旗社做的
日本投降了,不久就有了我
我媽是蒙族姥姥是滿族
我爸是馬共歸僑
大連-平壤-哈爾濱-北平
開國大典台前幕後
二、祖國的花骨朵兒
“小班一百年,中班一百年,大班還要一百年!”
先農壇里的育才國小
我給越南胡志明主席獻花
三、北京僑委大院的日子
老房子裡藏著蛇
青梅竹馬海棠院
大院西邊是廖家
11歲的我成了一家之主
四、1958年太保街國小
“阿哥阿妹情意長”
我媽勞改還省糧食給我們包餃子
王府井市場邊沖洗人民幣
體育老師讓我考芭蕾舞校
五、團委書記說:“你不老實”
北京第五中學的先生
我的語文老師王廣成
每逢五一、國慶節,我們都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
走街串巷去掏糞
不高考想當兵
六、“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運動還沒有完呢!”
我背上相機,吹著笛子去“大串聯”
咱們班沒有一個大傻B!”
在地壇學拳練劍
美景中潛伏著危險
首都赴雲南支邊紅衛兵
七、相濡以沫的日子
西雙版納東風農場疆鋒五隊
老王和老李師傅
我的哭,像狼在嚎
我也當了一回政治運動的打手
我家五口人分了五個地方
隊長繳了我的槍
孤身夜漂,深潭遇險
原始森林裡撐排放歌
第一個在西雙版納喪生的同學
“瘦是瘦,有肌肉,虛是虛,有乾筋兒”
“一巴掌煳在大腚上!”
我有一把花梨木柄的鋤頭
京城夜話小道訊息
農場軍人的痞氣
在颱風和雷暴中,我的右手落下了殘疾
我和楊麗萍同台跳舞陳凱歌來蹭夜宵
八、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
密林里沒有詩情畫意
孽債
他的罪行真有那么嚴重嗎?
大勐龍橡膠林地里的71個知青墳墓
下篇
九、回城,成家
辦城市戶口
惡補“禁書”
修理工、批林批孔、自由搏擊
1976年的廣州
30歲那年,我終於有老婆了
走後門當上了攝影記者
1979年我有女兒了
十、蹲在“南風窗”見證80年代
我的大學
民間的攝影
大齡青年集體婚禮
1982年,陪老外拍廣東
贍家匯款、三來一補、打工潮
我討厭邏輯學
賣票租場子放幻燈
廣州來了六個大鼻子藝術家
錄音棚夜話
同事才子
見證新中國第一次選美
“咱先拍下來再說!”
通宵在大街小巷貼海報
“希望權力過剩的人,收斂一點”
深圳的太陽特別辣
十一、住在香港看內地
行萬里路,交天下友
《再見三峽》
瑪俐:“大陸的攝影,比台灣落後20年”
“只相片舊了,有點兒發黃”
十二、趕上廣東報業大變革
“南會、北會”
邱良
張海兒和他的先鋒觀察
《城市畫報》-中國小資有了自個兒的陣地
打工潮(廣州)
“爭做勇斗歹徒的好市民”
十三、運氣真的來了
我的第一本書《生活在鄧小平時代》
廣東新銳舌戰北方同行
平遙鏢局的南方十一俠
“新攝影”與“舊攝影”
鞏俐為我頒獎
十四、曝光不能不足-《中國人本》
攝影師的作品誰來收藏?
中國民間紀實攝影的田野調查
咱們乾出了一個“壯舉”
從廣州到柏林-一個更自信的中國
開幕式上當“脫星
讀圖讀中國
2006京九線春運
十五、“70後”,“80後”,我是“40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