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Haskell Wexler),攝影師,導演,製片人,192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66年,憑藉黑白片《靈欲春宵》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1976年,憑藉《奔向光榮》獲得第49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1992年,他贏得ASC終身成就獎。 他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被美國攝影師協會、獨立紀錄片協會、攝像師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這也是史上首次該獎項授給一位當時仍舊在世的攝影師。 2016年12月27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3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192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在商船隊度過了五年時光,此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

1947年,加入國際攝影師協會。

1953年,與約翰·巴恩斯聯合執導並拍攝短紀錄片《活著的城市》,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提名。

1957年,與羅傑·科爾曼合作,拍攝爾文·克許納的獨立劇情片《塗鴉街上的監視》,此後開始了在好萊塢的事業。他也拍了幾部其他的地成品電影,在《OZ家庭秀原版》中擔任助理攝影師。

1961年,拍攝《強盜神父》和《春到人間》時,他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他和包括伊利亞·卡贊(《美國,美國》)、富蘭克林·沙夫納(《華府風雲》以及托尼·理察森(《苦戀》)在內的的頂尖導演都有過合作。

1965年,拍攝關於華盛頓自由遊行的紀錄片《巴士》開始,韋克斯勒開始致力於拍攝表現社會不公平的紀錄片。

1966年,與導演邁克·尼克爾思合作拍攝劇情片《靈欲春宵》,憑藉乾淨利落黑白的攝影風格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接下來的數年,他拍攝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彩色片,包括《炎熱的夜晚》、《竊聽大陰謀》、《美國風情畫》以及再次為他拿到奧斯卡提名的《飛越瘋人院》 。

1969年,創作、執導並且出資拍攝高度指控政治體制的劇情片《冷酷媒體》。這是韋克斯勒影響最廣泛的一部作品,這是一部紀錄片風格的虛構作品,展現了1968年民主議會下的暴亂。該片由他本人籌資80萬美元,雖然談不上是讓·呂克·戈達爾的新浪潮,但就當時好萊塢電影狀況而言已經是一部超前之作。

1970年,和理察·皮爾斯共同合作的的短紀錄片《採訪退役者》在奧斯卡獲獎。

1971年,與索爾·蘭道聯合執導的《巴西:虐待報告》以及《採訪阿連德》(1971)以及1982年的國家地理《豬流感》、《中央情報局官員》等。

1975年,他的紀錄片《地下》表現出來的左翼傾向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對他的懷疑,曾一度嘗試沒收他的資料,具有社會意識的多位好萊塢明星對此均表示強烈抗議。

他之後的作品還有《巴士乘客聯盟》以及《誰需要睡眠?》。後者講述了電影從業人員因長時間拍攝導致的疲勞,從而在路上睡著的現象。

1976年,與導演哈爾·阿什貝合作拍攝的講述傳奇民謠歌手伍迪·格斯里的傳記片《奔向光榮》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此後也陸續拍攝了其他哈爾·阿什貝的電影《榮歸》、《破舊的心》、《尋找出口》。他還參與了泰倫斯·馬利克的《天堂之日》的部分工作。

在八十和九十年代,他拍攝了《理察·博伊爾:現場音樂會》、《色彩》、《金錢太保》,後期由他掌鏡的劇情片作品有《天涯海角》、《翻轉加拿大》、《穆赫蘭跳》和《富翁的妻子》,均為九十年代中期的作品。

1985年,創作、執導並且出資拍攝劇情片《拉丁人》。

1988年,憑藉《怒火戰線》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1990年,憑藉《銀色馬》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1992年,參演紀錄片的《光影的魅力》,拍攝《滾石樂隊:馬克斯現場音樂會》。

1996年,他被在好萊塢星光大道添星,這是三十五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攝像師。

2000年後的初期到中期,他參與了許多其他導演拍攝的有民主政治情懷的紀錄片。

2005年,韋克斯勒曾作為紀錄片《告訴他們你是誰》的主體,被擔任導演的兒子馬克·韋克斯勒採訪。另一個兒子傑夫擔任了混音師的工作。

2007年,指導一部由戲劇改編的講述勞工領頭哈利·布里奇斯的故事片《從碼頭鼠到港口王》。

2013年,拍攝的《芝加哥四日》與《冷酷媒體》有異曲同工之妙,記錄了他的家鄉反對2012北約峰會的民主運動。。

2015年10月,韋克斯勒最後一次出席在派拉蒙舉辦的一個紀錄片獎的活動,擔任攝影指導的新片。

2016年12月27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3歲。

個人生活

他曾和韋姆斯·齊格蒙、康拉德·哈爾等攝影師一同參與商業廣告片拍攝。即便是在數不清的廣告片拍攝中,他也會考慮到“產品的道德良心”。他曾告訴某知名電影媒體,早在香菸廣告在美國電視上遭禁之前,他就已經停止拍攝香菸廣告了。儘管大部分著名的萬寶路香菸廣告片都是出自他的鏡頭。

韋克斯勒儘管富有,卻一直致力於人性、和平等公益主題傳揚。“一個人不僅應對自己負責,還應該對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存在的相互關係負責。”他曾這樣解釋道。這種觀點不僅在他的紀錄片中有所體現,還與他的劇情作品傳達的主題相一致。

除了兩個兒子,他臨終前與第三任妻子,演員和攝影師麗塔·塔格特以及女兒凱西共度了人生最後的日子。

主要作品

《 From Wharf Rats to Lords of the Docks 》 (2007) ...

《 Women Behind the Camera 》 (2007) ...Himself

《 Battle in Seattle 》 (2007) ...Wexler, Haskell

《 Cinematographer Style 》 (2006) ...Himself

《 Who Needs Sleep? 》 (2006) ...

《 The Big Empty 》 (2005) ...Bookstore Customer

《 Steve McQueen: The Essence of Cool 》 (2005) ...Himself - interviewee

《告訴他們你是誰 Tell Them Who You Are 》 (2004) ...Himself (also archive footage)

《告訴他們你是誰 Tell Them Who You Are 》 (2004) ...additional camera operator

《銀城競選 Silver City 》 (2004) ...

《 Coming Back Home 》 (2002) ...Himself

《 Rosy-Fingered Dawn: a Film on Terrence Malick 》 (2002) ...Himself

《 Hal Ashby: A Man Out of Time 》 (2002) ...Himself

《 Out of These Rooms 》 (2002) ...Alice's Husband

《職棒雙雄 61* 》 (2001) ...

《 Bruce Springsteen: The Complete Video Anthology 1978-2000 》 (2001) ...(videos "The River", "Thunder Road")

《 Look Out Haskell, It's Real: The Making of 'Medium Cool' 》 (2001) ...Himself

《麵包與玫瑰 Bread and Roses 》 (2000) ...second camera operator

《 The Man On Lincoln's Nose 》 (2000) ...

《 Mexico 》 (2000) ...

《 Hollywood, D.C. 》 (2000) ...Himself

《 Good Kurds, Bad Kurds: No Friends But the Mountains 》 (2000) ...

《叢林地獄 Limbo 》 (1999) ...

《 Bus Rider's union 》 (1999) ...producer

《 Bus Rider's union 》 (1999) ...

《CIA驚世大行動 Mulholland Falls 》 (1996) ...

《魔鬼交易 Rich Man's Wife, The 》 (1996) ...

《反轉加拿大/加拿大人培根 Canadian Bacon 》 (1995) ...

《驚逢敵手 Steal Big, Steal Little 》 (1995) ...additional photographer

《天涯海角 Secret of Roan Inish, The 》 (1994) ...

《全壘打王 Babe, The 》 (1992) ...

《光影的魅力 Visions of Light 》 (1992) ...Himself

《光影的魅力 Visions of Light 》 (1992) ...special thanks from AFI

《義海雄風/軍官與魔鬼/好人寥寥 Few Good Men, A 》 (1992) ...thanks

《搶錢世界 Other People's Money 》 (1991) ...

《 At the Max 》 (1991) ...camera operator

《兩大一小三俘虜 Three Fugitives 》 (1989) ...

《愛的大風暴 Blaze 》 (1989) ...

《彩色響尾蛇 Colors 》 (1988) ...

《怒火陣線Matewan 》 (1987) ...

《男生愛女人 Man Who Loved Women, The 》 (1983) ...

《朴克誤我卅年 Lookin' to Get Out 》 (1982) ...

《里查德.波依爾現場音樂會 Richard Pryor Live on the Sunset Strip 》 (1982) ...

《歌聲淚痕 Rose, The 》 (1979) ...additional photographer: concert scenes

《返鄉 Coming Home 》 (1978) ...

《天堂之日/夢斷情天/夢斷天涯 Days of Heaven 》 (1978) ...additional cinematographer

《奔向光榮 Bound for Glory 》 (1976) ...

《飛越瘋人院/飛越杜鵑窩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1975) ...

《美國風情畫 American Graffiti 》 (1973) ...visual consultant

《採訪退役者 Interviews with My Lai Veterans 》 (1971) ...

《給我庇護 Gimme Shelter 》 (1970) ...thanks

《 Medium Cool 》 (1969) ...

《 Medium Cool 》 (1969) ...camera operator

《 Medium Cool 》 (1969) ...Cameraman on Scaffold

《 Medium Cool 》 (1969) ...producer

《龍鳳鬥智 Thomas Crown Affair, The 》 (1968) ...

《炎熱的夜晚/惡夜追緝令/月黑風高殺人夜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 (1967) ...

《靈欲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 (1966) ...

《苦戀 Loved One, The 》 (1965) ...producer

《苦戀 Loved One, The 》 (1965) ...

《華府風雲Best Man, The 》 (1964) ...

《美國、美國 America, America 》 (1963) ...

《鐵腕天使 Hoodlum Priest 》 (1961) ...

《愛要怎么做 Angel Baby 》 (1961) ...

《狂瀾春醒 Wild River 》 (1960) ...additional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0 第62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愛的大風暴》 (提名)
  • ▪ 1988 第60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怒火陣線》 (提名)
  • ▪ 1977 第49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奔向光榮》 (獲獎)
  • ▪ 1976 第48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飛越瘋人院》 (提名)
  • ▪ 1966 第39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靈欲春宵》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1997 第3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飛越瘋人院 (提名)

人物評價

國際攝影師協會美國聯盟主席史蒂芬·博斯特說,“我們為這位最受人尊敬的董事會成員的離去而感到深深的悲傷。哈斯克爾的攝影一直激勵著我們,不僅僅是協會的成員,更包括整個產業領域。”

史蒂芬還說,“作為一個產業內電影人,他很酷並且很整潔,這些年逐漸發展出來了獨一無二的視覺風格,比如1959年約瑟夫·史崔克《野性的眼睛》的紀錄片攝影。他之後也持續在電影上投入資金,因為他看到了電影可以作為改變社會的一種工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