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相忠

和相忠

和相忠,一個大山深處民眾敬愛的村黨支書,一個對家鄉父老鄉親有著真摯感情的好兒子,十幾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帶領民眾改變落後的基礎設施;他敢闖敢幹,探索產業發展;他心繫教育,用知識照亮山區孩子的眼睛;他廉潔自守,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本色;他愛民如子,時刻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他是一面永不褪色的黨旗,他是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簡介

光樂,是古城區金安鎮的一個小山村。在這個曾經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山溝溝里,一位村支書以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帶領民眾打破制約瓶頸,探索支撐產業,摘掉了山里人的“窮帽子”。讓山區民眾堅定了一個信念:跟黨走,有奔頭。

敢於在困難面前 逞英雄 的共產黨員

見到和相忠,他的笑容和身影已經定格在一張張照片上。就在去世前一天,這位身材魁梧的納西族漢子還忙著安排村委會的工作,還在籌劃著名如何發展山區產業。

我們走訪了光樂村一戶戶人家,說起這位已經過世的村支書,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村里84歲的和自秋老太老淚縱橫:“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要死也應是我這把老骨頭啊。”

2000年10月,在光樂村第一次“村改委”選舉中,37歲的和相忠被推舉為第一屆村委會主任。從村公所改為村委會,在當時還是新鮮事物。新一屆村委會班子正在籌劃如何開展工作時,第一個挑戰迎面而來。

光樂村當時的電線桿全部為木質電桿。雨季過後,被雨水長時間浸泡的電線桿根部腐爛,橫七豎八倒在田地里、山樑上。全村停電了不說,散落的電線隨時威脅著過往民眾的生命安全。“現在是村民自治了,你們該想想辦法。”村民們向村委會提出要求。

和相忠帶著幾個村幹部跑到鄉政府反映情況。鄉政府同意撥點錢,讓村里發動民眾打木樁加固。和相忠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與其他人商量後,大家決定向縣裡求助。在縣政府大院轉悠了兩個多鐘頭,他們找到了原麗江縣分管副縣長和念古。見到縣領導,萬分焦急的和相忠竟說不出一句話,放聲大哭起來。弄清情況後,和念古當即表示為光樂村解決困難。不到十天,一大車水泥電桿運到了村里。

電的問題解決了,和相忠的目光瞄向了路。地處大山的光樂村,坡陡谷深,山樑一座連一座。通往外界的一條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季泥濘不堪。村民到集市趕趟街,要走四五個鐘頭。拉一車蘋果出去,路上被顛爛了大半,賣不到好價錢。和相忠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路不通,村民的產品運不出去,大家需要的物資也進不來,光樂村就難以實現發展。在當時,縣裡、鄉里也不具備投資修路的財力。在和相忠為修路問題犯難時,他的侄女出了個主意,利用杜鵑園招商引資,一併解決道路問題。這個建議打開了和相忠的思路,他馬上打了報告,開發杜鵑園很快立項。道路建設從2001年底開始籌備,2002年8月份開工。到2003年,全長16公里的彈石路貫通光樂村。通路那天,光樂村像過節一樣熱鬧。

近年來,隨著全區經濟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農村通達工程全面實施,樂羊路、義新路相繼建成通車。結合區委、區政府“補助水泥硬化村道和庭院”的惠民政策,和相忠帶領村民投工投勞,打通村內斷頭路,硬化路面和村民庭院,光樂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跑進跑出的麵包車、農用車、大貨車、小轎車越來越多。

不論山區還是農村,通電、通路、通水是實現發展的基本前提。光樂村缺水,水源遠、路線長,一條修修補補的主溝渠滲漏嚴重。每到農忙時節,這個小山村隨時處於用水緊張的狀態,因爭水而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

為了解決水的問題,和相忠這個“當家人”可沒少操心,他想方設法為光樂村的水利建設爭取項目和資金。鄉黨委書記洪向泉到任不久,和相忠便纏著他軟磨硬泡:“不解決光樂的水利問題,你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這股一心為民的“纏勁”和“磨勁”,打動了鄉領導。在鄉黨委、政府的協調下,投資17萬元的水利項目在光樂村實施,把以前滲漏嚴重的主溝渠改造為“三面光”溝渠。隨著光樂村烤菸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和相忠和村“兩委”班子向菸草部門爭取到投資100多萬元的“煙水工程”,建成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水池、水窖和數千米的引水管線。趁著這個機完,村里還一口氣完成了自來水入戶工程。

大山無言地記錄著和相忠的執著和努力:現在的光樂村,“三面光”溝渠清泉奔流,輸水管線進村入戶,水池、水窖星羅棋布,“吃水靠挑、澆地靠天”已逐漸成為歷史。就這樣,和相忠懷著對家鄉人民的真摯情感,上任伊始就以火一樣的熱情,為家鄉奔走疾呼,為改變山村面貌奉獻出他全部的激情。

“再讓他乾5至10年,光樂村的發展會更好”

光樂村有8個村小組、175戶,有耕地862畝。過去,全村以種苞谷、洋芋和小麥為主,產量和產值都不高,村民辛苦勞作一年,有時連溫飽都難以保證。

和相忠上任時,全縣烤菸收購工作剛結束。他到縣裡開會回來的第二天,帶回了全村當年的烤菸收購款78000元,看著村民們拿到煙款的高興勁兒。和相忠意識到,民眾盼發展、想致富的願望是多么強烈,也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讓鄉親們脫貧致富。他在村委會會議上說:“目前,只有烤菸產業能賺到錢,我們不能停留在眼前200畝的規模上,要擴大種植面積,爭取更多的收入。”在他的動員和帶頭下,2001年光樂村烤菸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烤菸收入增加到64萬元,2002年增加到110多萬元……從那時起,全村的烤菸產值連年遞增,即便執行“雙控”政策後,光樂的烤菸產業依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勢頭。到去年,全村的烤菸種植面積突破600畝,實現產值230多萬元。光樂村後來居上,成為全鎮烤菸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農民要增收,只能靠產業。但在貧困山區,發展產業談何容易。啟動一個產業不僅需要資金、技術和銷路,更需要打破民眾頭腦里的舊觀念,帶頭做示範。為了找到適宜發展的產業,和相忠可謂費盡心血。他以“神農嘗百草”的勇氣引入產業,自己先嘗先試,成功了再推開。

2009年,和相忠得知玉龍縣鳴音鄉洪門村種植香葉天竺葵取得成功的訊息後,他對比分析了光樂與洪門兩地的氣候、光熱和土壤條件,認為光樂村同樣適宜種植香葉天竺葵。到洪門實地考察後,和相忠引進了50畝種苗帶頭試種,當年就取得了畝產近8000元的收益。這讓和相忠興奮不已,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接下來持續數年的乾旱天氣以及市場行情的波動,讓這項產業步履維艱。

香葉天竺葵產業慘遭淘汰,沒能擋住和相忠繼續探索的步伐。為光樂村找到適宜產業的迫切願望,如同熊熊大火,時時灼燒著他的胸膛。圍繞古城區委、區政府提出的“近抓烤菸,遠抓核桃,乾果林果並重,種植養殖並舉”的產業發展思路,和相忠帶頭種核桃,帶頭養山羊。他自費從山東引進了純種波爾山羊,搞起了特色養殖。到目前,這項產業輻射帶動了全鎮及周邊鄉鎮的農戶,僅此一項,光樂村每年能實現產值45萬元。

為了推廣核桃種植,和相忠引導大夥:“核桃是個寶,容易運輸、便於儲存。雖然種植周期長、見效慢,但掛果後能帶來持續的收益,剛好與烤菸產業形成補充。”在他的帶動下,光樂村連片種植的核桃面積達4000畝。在鞏固烤菸、核桃產業的同時,光樂村“兩委”班子瞄準市場需求,引導村民搞起了林下種植,花椒、青梅、藍莓、魔芋、荷蘭豆、中藥材漸漸爬滿了山坡上的溝溝坎坎。現在,全村有80%的核桃已經掛果,有望實現產值近2000萬元。青山成了“聚寶盆”,果木變為“搖錢樹”,和相忠也因此被市林業局評為全市生態產業發展先進個人。

10年光景,光樂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516.5萬元,是2000年的2.6倍,年均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150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長18%。家家養起了豬牛羊,村里不少家庭有了手機、洗衣機、電視機……看到被貧困折磨了幾代人的鄉親們慢慢過上了好日子,和相忠的興奮和喜悅超過任何人。

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支撐產業,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是和相忠最大的願望。他雄心勃勃的計畫,充分利用光樂和周邊村社的核桃資源,辦起加工廠,打造出光樂的產品品牌來。然而,壯志未酬,和相忠就永遠離開了他所鍾愛的這片熱土。大夥都說,如果再給他5至10年的時間,光樂村的發展可能更快、變化更大。

沒文化的村支書有別樣的教育情結

和相忠是個苦出身,家裡有4弟兄、3姐妹。在上世紀60年代的光樂村,這樣一大家子討生活可不容易。僅僅上了3年國小,和相忠便和父母、長兄一起扛起了家庭重擔。

1983年,文海村的和克先嫁到光樂的時候,這個家庭住的是四面漏風的茅草房,和相忠在結婚當天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向別人借來的。夫妻倆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很艱難。成家後,和相忠開始做生意、打零工,生活才慢慢有所改善。直到光樂村第一屆“村改委”選舉前,和相忠一家一直在城裡謀生。

3年村主任屆滿,在2004年光樂村第二屆選舉時,和相忠落選了——一些村民認為他的文化水平低,不適合當“村領導”。到第三屆選舉時,村民們對比後覺得,還是沒文化的和相忠更實幹、更得力,又把他選上來。之後,和相忠連選連任,從村主任到村支書一直乾到去世。“他有想法、有能力,就是文化低了點。”這是很多人對和相忠的評價。剛到村委會時,他連寫自己的名字都很吃力,但他堅持邊工作邊學習,儘量彌補文化水平上的欠缺。雖然文化水平低,但他的覺悟不低,2001年7月,和相忠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吃了沒文化的虧,當上村幹部的和相忠格外重視教育。他深深知道,要徹底拔除“窮根”,就必須讓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光樂完小以前只有一棟破破爛爛的教學樓,夏天漏雨,冬天透風。區人大與光樂村結為扶貧對子後,村里提出的要求就是修建學校的教學樓。在區人大的支持下,金安鎮第一棟鋼混教學樓在光樂村建成。

在農村,“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的現象依然突出。為了讓光樂的孩子能順利完成學業。和相忠顧不上面子,發揮他的“纏勁”和“磨勁”,向上級領導、向事業有成的光樂籍老闆、公務員“化緣”,請大家出錢、出力支持村裡的教育事業。在他的弟兄姊妹中,小妹子和相英生活相對寬裕,是家族裡的“富人”,和相忠第一個就找她“拉贊助”。最近3年,和相英每年為光樂村捐助的錢、物不少於20000元,考上一本的給1000塊、二本的給500塊,為小學生買校服、書包、作業本……在安排民政救助對象時,和相忠與村“兩委”班子優先考慮的是有在校大學生、高中生的家庭。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金安,光樂是考上大學生人數最多的村,也是第一個籌錢資助學生的村。現在,村里已有14名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光樂人,看得遠了,心裡亮堂了,但誰都不會忘記,不怎么識字的村支書,就是那個讓他們走出大山的人。

“黨員幹部要時時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落選村主任的那3年,和相忠應聘擔任了古城派出所大研街道七一街片區的巡防隊長。他工作盡責,年年被評為“優秀巡防”。他滿腔熱忱,同事有事忙不過來,就找他頂班。看到別人有困難,他熱心相助。有一次在忠義市場巡邏,一位七河人錢包被偷,沒了回家的路費,和相忠毫不猶豫就掏出20塊錢給他。在他離開巡防崗位後,一些社區老人仍念念不忘這位心眼實誠的“和師”。

當村幹部的10年,和相忠心裡時時裝著困難民眾。自己嘗盡了困苦的滋味,讓他對貧困民眾的窘迫感同身受。光樂3組的和秀芳一家十分困難。早年,她家裡連一件“四條腿”的家俱都沒有,男人生病也無錢醫治。和相忠開著自己的三輪摩托載著她男人上醫院,還掏錢給他檢查、抓藥。但病人已是癌症晚期,沒多久就去世了。看到這一情形,和相忠與其他村幹部商量,大家湊了1000塊錢給和秀芳買了一頭水牛,沒想到,這頭水牛竟被偷走。和相忠又聯繫上級領導,給她買了5隻羊子。在村裡的關心下,和秀芳一家逐步走出困境,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得到和相忠幫助的,不僅和秀芳一家。村民和正高也是困難戶,是和相忠幫忙聯繫扶貧掛鈎單位區法院,為他家修了房子,給他家買了豬、牛、羊……

和相忠對困難民眾關懷備至,但對自己的家人卻異常苛責,從未動用手中權力讓親人“沾光”。早年,全區實施茅草房、杈杈房改造的扶貧項目。和相忠的3個弟兄符合條件,大哥和相紅找到他,要他照顧照顧自家人,但他婉言相勸:“不就3000塊錢嘛,還是先安排其他人,自家人等以後再說。”

和相忠經常告誡村幹部:“民眾把我們選上來,第一位要首先考慮民眾,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幹部不是合格的幹部”。和相忠這么說,也這么做。分配農村低保,安排救助救濟,他都要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量,優先考慮困難民眾。他的公心與無私,換來了整個村“兩委”班子的團結,換來了村民的支持和擁護。10年來,光樂村黨支部的黨員人數從43名發展為72名,黨員的年齡結構、綜合素質都有了較大提升。

和相忠在生活上很“摳門”。去年,在光樂村“兩委”換屆期間,召開的村民會議較多,考慮到鄉親們大老遠跑來開會不容易,村里為大家安排了便飯,很多時候就是每人一桶速食麵。吃速食麵的次數多了,有些村民和工作組的同志就有意見,提出能不能改善改善一伙食。但和相忠告訴大家,不能開這個頭,以免給民眾造成一開會就“大吃大喝”的印象,再說了村里那么多事,錢要用在刀刃上……事實上,大家心裡都明白,他所說的“大吃大喝”也不過是殺只雞打打牙祭而已。

在工作上,和相忠又很“大氣”。龍羊公路實施油路拓寬改造占了他家的空地,他沒有怨言,讓出了空地。扶貧整村推進項目需要占用村裡的土地,且沒有一分錢的賠償。他二話沒說,做通了村民的工作,不僅協調好土地,還組織民眾投工投勞讓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和相忠還有個“脾氣”就是民眾的事不能“隔夜”。當村幹部的,一天24小時都是上班時間。光樂村幾乎家家都知道他的手機號,夫妻鬧離婚、鄰里起糾紛,只要接到電話,和相忠不管多晚,都會前去調解。家裡農活再忙,他也顧不上,全部丟給妻兒。今年2月份,光樂5組發生一起糾紛。有戶村民拉來一車瓦,但另外一戶村民用樹枝把路堵了不讓過,原因是修路時,前者沒參加。村民沒辦法,只好打電話找和相忠求助。當時和相忠在鎮裡開會,晚上11點回到家,他立即叫上村調解委員會成員,趕到村民家中,分別做工作。當圓滿調解完這起糾紛時,已是凌辰1點鐘。

這樣的工作情形,對和相忠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光樂村民居住分散,以前不通電話時,為了通知一個任務、調解一起糾紛,全靠腳走。和相忠個子大、身體胖,爬坡下坎累得夠嗆。到了雨季,光樂村時不時發生山洪、土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一到這個時段,和相忠就帶著黨員幹部到地質災害重點監控區走訪察看,半夜三更經常在山裡轉悠,節假日也顧不上休息。

一心撲在工作上,和相忠甚至錯過了與老父親最後的見面機會。他父親去世的當天,和相忠一直在村委會值班,等聞訊趕回家中,父親已永遠閉上了雙眼。這個剛強的大男人悲痛欲絕,跪在父親遺體前失聲痛哭。

和相忠帶領大家的10年,光樂村民沒有上訪,不鬧對立。外村幹部心裡納悶,光樂村咋這么心齊?

大山深處一面永不褪色的黨旗

和相忠是個“工作狂”,乾起活來不要命。

2008年10月,全區林改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和相忠與龍山村、義新村的幹部在山上進行確權劃界時,突然發病,村主任和賢武等人連忙把他送到市醫院搶救。和相忠的病情被確診為心肌梗塞,如果再晚20分鐘,可能沒救了。整整搶救了7天,病情稍有好轉後,和相忠被送到昆明裝了心臟支架,家裡還為此貸款11萬元。出院僅休息了一個月,他就回到村委會上班,打這以後,和相忠藥不離身。

“走了一趟鬼門關”的和相忠,工作幹勁絲毫不減。民眾一聲召喚,他義無反顧。2010年,光樂村“兩委”換屆選舉時,鎮黨委、鎮政府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勸他不要參選了,但村民仍然投他的票,和相忠毫不遲疑挑起了村支書兼村主任的重擔。直到去年,深感吃力的他才卸下村主任的擔子,只參選了村支書。

裝了心臟支架,醫生叮囑不能過度勞累,至少半年檢查一次。然而,面對全村的一大攤子工作,他早把醫生的囑咐忘到九霄雲外。手術後的這5年,和相忠僅做過一次身體檢查。

近幾年,依靠種核桃、養山羊,和相忠一家每年能有七八萬元的收入,在小山村里,這樣的收入足以讓全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家裡人勸他,身體不好就別再幹了,但他一笑置之。一門心思想著如何讓民眾過上好日子,強烈使命感,讓他始終停不下前行的腳步。

把更多的情和愛給了鄉親們的和相忠,始終對家人懷有深深的歉疚。他只要有空,就幫著妻子放羊、除草。每次發了工資,他都要先到四弟家看望85歲的老母親,隨時塞給老人家50元、100元,他只能用這種方式彌補自己的孝心。今年,和相忠的女兒家蓋了新房,把老屋架給了娘家。他和妻兒商量著如何翻修房屋,想像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但村裡的大小事,讓他脫不開身,建設工程遲遲未能開工。他在山坡上的那個家,至今沒有大門,沒有圍牆,大風過處,院裡塵土漫天……

今年3月8日,是麗江納西族的傳統節日“三多節”。參加完金安鎮人代會的和相忠回到家,就接到鎮裡通知,文化街道發生森林火災,要光樂村組織10名撲火隊員待命。他馬上給村委會副主任和占強打電話交待工作。誰都沒想到,這次通話竟成為他最後的遺言。下午11時,和相忠因心臟病突發,再也沒能醒過來,年僅51歲。

和相忠去世的噩耗傳來,光樂村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鄉親們紛紛趕來,再看一眼他們的好支書。不少人眼含熱淚,念叨著“走得太快了,太可惜了,我們捨不得他走啊!”。“這幾年的春節,我們幾個弟兄姊妹從來沒有好好團聚過,就數他最忙,”和相忠的大哥泣不成聲地說,“勸他注意身體,別那么拚命,他就是不聽。家裡現在好過了,他卻走了,他是苦了一輩子啊……”

出靈那天,光樂人以村里最隆重的形式為他們的好支書送行。

和相忠走了,他把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務實精神、清廉操守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他用自己“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實際行動,在大山深處亮出了一面永不褪色的黨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