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南宋時期歷史人物]

周虎(1170~1231),字叔子,原籍臨淮(今安徽省鳳陽縣),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1126~1127)徙居平江府常熟(今江蘇省常熟市)。能詩文,善寫大字,並習武藝,因兼通文武。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舉武科第一,曾出使金國為副使,後任和州守。開禧二年(1206年),金兵會攻和州。時城中守兵不足2000人,有人提議退兵保江面。周虎激勵將士,誓死守城。一月中作戰34次,殺金兵帥石龍批並將領十數,金兵受重創敗退,由此與宋議和,江淮一帶得以安定。周虎歿後,賜謚忠惠,墓在。虞山西麓山居灣

周虎(1170~1231),字叔子,原籍臨淮(今屬安徽省)人,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1126~1127)徙居平江府常熟(今江蘇省常熟市)。南宋寧宗趙擴慶元二年( 1196)丙辰科武舉第一人。

該科共錄取武進士59人,其中有姓名可考的 7人。

據有關方誌記載,周虎生於平民之家,其父周憲德是個秀才,終生沒有做官,為人極輕財重義。其母何氏生於書香之家,不僅聰穎賢慧,而且深明大義,很被族人愛戴。父母對子女管教甚嚴,遠近聞名,周虎對父母言聽計從,極為孝順。在父母的教誨下,少年時的周虎即養成了言不妄發,行不妄動的好習慣。成年後,為人更是忠厚義氣,處事幹練穩重。

周虎由武狀元步入仕途後,被授殿司步軍同正將。不久,除武學諭,任詃門舍人,既任職武學,又是皇帝侍衛之臣。在充金國賀生辰副使後,周虎又知光、楚兩州。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宋朝權臣韓侂胄為緩和朝內矛盾,鞏固自己地位,建立蓋世功名,在罷免反對自己主張的參知政事錢象祖後,不顧宋朝國力,決定北伐金國。當年五月,宋軍分兵數路大舉北伐。在初戰小勝之後,遇到了金朝部隊的猛烈反擊。十月,金章宗徵集十餘萬人馬,分兵九路,金仆散揆領三萬兵馬出擊潁、壽;元帥完顏匡率兵兩萬五千人馬出擊唐、鄧;河南路統軍使紇石烈子仁率軍三萬出渦口;右監軍完顏紇石烈執中率軍兩萬出清河口;左監軍完顏充率軍一萬出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右都監蒲察貞率軍一萬出成紀(今甘肅天水);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率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今屬甘肅);臨洮路兵馬都總管石抹溫率隴右步騎五千人出鹽川(今甘肅漳縣北);隴州防禦使完顏瞡率本部五千人出來遠。十一月,完顏匡破棗軍(今湖北棗陽)及光化軍。金仆散揆克安豐軍(今安徽壽縣),圍廬州。紇石烈子仁克滁州。西線金軍破天水,克岷州。完顏匡克信陽軍及隨州。金兵連戰連捷,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十二月,完顏匡克宜城(今湖北宜昌西北),圍困德安府。蒲察貞克成州,完顏充克大散關。仆散揆率軍攻打和州(今安徽和縣)。

和州位於長江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對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且又數倍於己的金兵,已升任和州守將的周虎深知自己擔負的重大責任。他臨危不懼,沉著鎮定地激勵官兵: “我們這些人,平時食國家俸祿,得百姓供養,今天,國家有事,黎民有危,正是你我報效之時。面對強敵,我們絕不能喪土失節,苟且偷生。我們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家記住,勇戰而死者,雖死猶榮。我們要誓與城池共存亡。 ”說完,周虎帶兵登上城樓,指揮下達命令。

金兵為攻下和州,切斷宋兵糧道,阻截宋朝援軍,使和州成為一座孤城。金兵常常不分晝夜,採用集團衝鋒,連續強攻。周虎將全城青壯年組織起來,與士兵一起分批堅守城池。城防危急之時,周虎母親 ——何老夫人率領全家男女老幼登上城頭,傳磚遞瓦,救治傷員,士兵

見主將家人不畏生死,自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代價,拚死守住了和州城。此次戰役,和州守軍擊退金兵三十餘次進攻,殺死金軍將領十餘人,金中軍副統使史磛塔被射殺。金兵傷亡慘重,撤圍而退。

和州守城戰的勝利,不僅使城中百姓免遭金兵劫掠、屠戮,也為宋朝廷重整兵將組織反擊贏得了時間,它牽制了敵人的大量兵力,減輕了其他州、縣的壓力;它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在宋朝軍隊的頑強抵抗下,金兵的攻勢逐漸減弱,戰場局勢處於相持階段。嘉定元年(1208),韓侂胄被史彌遠等人誅殺,宋金達成和議,宋對金稱叔侄之國,歲幣增為三十萬,犒軍銀兩三百萬兩,將韓首級送金,金由占領地撤兵,邊界維持戰前狀態。因這一年是嘉定元年,和議又稱為 “嘉定和議 ”。至此,朝廷開始嘉獎有功將士,周虎體恤將校辛勞,敬仰母親的為人,將功勞全部推讓於眾人和母親何氏。為此,宋寧宗再次下詔,封何氏為永國太夫人。當地百姓為感謝何氏母子為守城作出的貢獻,在城中建立祠廟,歲時祭祀,以褒揚兩人的功績,表達自己的敬意。

然而不幸的是,周虎並未因和州保衛戰而受到朝廷重用,宋朝 “以文制武 ”的國策,決定了即使是武舉出身的將領也不能不受到文官的牽制,周虎雖官位進為武功大夫,並在不久升任成州團練使。但這都是些有名無實的虛銜。而成州位置,更是遠在西北,即今天的甘肅省成縣,與和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無法相比。即使這樣,朝內嫉妒周虎戰功的奸臣,仍想方設法攻擊、誹謗他,使其又貶知徽州(今屬安徽省)。為此,周虎心情非常鬱悶,漸生辭卻官場,退隱閒居之心。其母看在眼裡,告誡他說: “自古以天下為己任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量者,不顧小節。凡事只要無愧於心,何計是非得失。你自幼立志效命沙場,今國家多事之秋,自會再有報國之時。 ”

第二年,母親何老夫人病逝,周虎回家守孝,立志不再出山為官。嘉定十七年(1224),寧宗病逝,理宗即位。紹定三年(1230),朝廷詔授周虎為和州防禦使,但仍不是駐守和州。兩年後,即公元 1232年(紹定五年),周虎病逝於家中,享年 61歲。朝廷贈其諡號 “忠惠”,廟號“忠烈”。《蘇州府志》稱讚他: “……有大將氣,功在江淮,忠節罕比,而文詞贍敏,尤善大字,名重一時。 ”從朝廷給周虎死後的諡號、廟號看,朝廷對其一生的功績自是褒揚有加,但是,如果聯繫到和州守城戰後周虎鬱郁不得志的遭遇,可以看出宋朝對武將防範很嚴,即使是忠孝仁義的有功武臣,也不能逃脫受制於文臣的命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