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文[革命烈士]

周炳文,又名傳煥,1892年11月23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縣楊橋照霞村(現屬望城縣)一戶貧苦農民家庭。他1歲即過繼給伯父周福堂為嗣,小時讀了幾年私塾。大約在14歲時,他隨在安源煤礦任職的伯父來到安源,考入安源中學。畢業後,他在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任教/

人物生平

1921年的秋天,對周炳文來說,是一個美麗的秋天,一個明朗的秋天,更是一個豐收的秋天。他結識了前來安源考察的毛澤東和李隆郅(李立三)。毛澤東淵博的學識,詼諧的語言,深入淺出的革命道理,給了他從未有過的啟迪和幫助。在毛澤東的指導下,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許多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他感到許久以來壓在心頭的那片烏雲,被輕輕撥散了,心中有一盞燈被點燃了,越來越明亮,許久以來一直在苦苦追求、苦苦思考的那個問題終於找到了最好的答案。他知道中國革命應走什麼樣的道路,而且決心投入這一鬥爭,哪怕困難重重,哪怕流血犧牲。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安源路礦較早的黨員之一。

一個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工作便分外有精神,周炳文入黨後,即積極參加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的鬥爭。1925年9月21日凌晨,當礦警和軍隊包圍俱樂部時,他要求黃靜源準許他留下來一起應付事變。黃靜源不同意,將他一手推出窗外,得以脫險。他來到長沙,被郭亮安排去長沙縣銅官(今屬望城縣)秘密從事工運工作。

昨日的風雨並沒有熄滅周炳文心中的那盞明燈,他到銅官後,又執起教鞭,先到袁家湖第二國小任教,不久,擔任新組建的中共銅官特支宣傳委員。從此,三尺講台成了他的新戰鬥天地。在工人夜校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講述革命道理,在無數個工人的心中點亮了明燈。他成為工人夜校中最受歡迎的老師,大家都願聽他講文化課,他與工人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1926年7月,他帶領陶業工人繳了葉開鑫部潰兵的20多支步槍,組建了工人糾察隊,並盡力做好北伐軍路過銅官的後援工作。

湖南農民運動在各縣普遍開展以後,長沙縣的很多農運幹部也下到農村去發動民眾。在楊橋,幾個月來,人們常常看到一個小販模樣的生意人挑著擔子,走村串戶,販賣辣椒。他時而坐下來和農民朋友促膝談心,時而站立著順便和農民兄弟扯幾句家長。這位小販,就是周炳文。原來他是奉派回家鄉楊橋從事農民運動。在他的努力下,各個秘密農協組織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了,許多土豪劣紳為非作歹的材料也被詳細掌握。他太忙了,腳下只有無限延伸的鄉間小道,眼中是農友們一張張期盼的臉龐,他已顧不上照料快要分娩的妻子,雖然他心裡深知一個臨產的女人多么需要一個男人的呵護。奔忙不停的周炳文在女兒生下後才找了個機會回家,他給女兒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湘筠,算是對自己愧疚心情的一點彌補。這年年底,楊橋鄉農民協會正式成立,他領導農協進行了減租反霸與平糶度荒等鬥爭。

長沙馬日事變後,周炳文轉入地下活動。1928年3月,他受組織的派遣,前往安源。6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遷到安源後,他任省委委員並負責秘密機關的工作。8月,省委及所轄湘東特委、安源市委均遭破壞,他又隨省委遷回長沙。不久,湖南省委遷往上海,而他和部分省委委員奉命留在長沙,堅持地下鬥爭。1929年4月,他奉調去武漢,主持從上海遷至武漢的湖南省委機關秘書處的工作,併兼任宣傳委員會主任。10月,他又隨省委機關遷回湖南湘陰。為了應付白色恐怖極其嚴重的險惡環境,他化名周值生,做起了湘陰普田港“周鴻記”商號的老闆,從事秘密聯絡、傳遞檔案、收轉經費及提供教材和宣傳品等工作。1930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遷回長沙,秘密機關設在楊橋照霞村他的老家,他又不辭辛勞地擔負起保衛省委機關的任務。這月下旬,紅一方面軍再次攻打長沙時,他被委任為省蘇維埃政府宣傳部負責人,在距楊橋十多里的湘陰尖山設秘密指揮所,組織指揮長沙附近各縣的工農赤衛隊,配合紅軍攻打長沙。後紅軍攻城不果,移師江西,他又回到楊橋。不久,省委機關遷往銅官,他又在銅官對岸的靖港開一米廠,負責接待聯絡工作。但為時不久,長沙縣委及靖港聯絡站遭到破壞,聯絡員王紹坤、王紹蘭兩姊妹被殺害,他也被“清鄉”司令部懸賞3000銀元到處通緝。這時,省委機關已遷往益陽,而他則被留下繼續堅持地下鬥爭。

犧牲經過

1931年3月,周炳文前往湘陰尖山聯絡工作時,不幸被捕,當即押往長沙司禁灣陸軍監獄。國民黨當局因他是知識分子,對他軟硬兼施。妄圖從他身上打開缺口,不斷派人勸降,連省“清鄉”司令何鍵都親自接見,但都被他當面嚴詞駁斥;接著又用各種酷刑拷問,同樣也沒有使他屈服。他深知敵人不會放過他,也抱定必死的決心,給自己做了塊靈牌,並寫下了“造成伯有以相驚,方為雄鬼;做到世人皆欲殺,才算男兒”的自輓聯。他對難友說,“伯有”是春秋戰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別號,相傳死後變為厲鬼;“世人皆欲殺”則引自杜甫詩《不見》。很顯然,他是借“世人”泛指國內一切反動派,以表示自己變為厲鬼也要同他們鬥爭到底的決心。有一個黃昏,他站在鐵窗前,凝望著西沉的夕陽,感到自己的生命之途將走到盡頭。他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但現在為黨、為人民、為祖國、為信仰,他願意去犧牲。他覺得自己還有千言萬語要說,不禁提起筆來,揮筆寫下了一副對聯:

肉軀殼無足輕重,但求身後有靈魂,死一時實生千古。

鬼伎倆何等兇險,寄話黨中諸巨子,鑒已往宜慎將來。

周炳文就義前兩天,他的弟弟前去看望,看到他滿身傷痕,血跡斑斑,忍不住慟哭起來。他一面勸慰著弟弟,並脫下自己的毛衣,留給弟弟作紀念,然後將分別寫給弟弟和妻子的兩封信,一起交弟弟帶回去。他在給妻子的信里提到要子女走他的路,這就是他對革命和親人最好的期望。

5月11日,周炳文被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時年3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