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

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

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正式成立於1996年,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博物館。1997年,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親自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基本信息

館舍歷史

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
平糧台古城遺址位於周口市淮陽縣東南大朱行政村附近,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1979年至1980年曾兩次進行發掘,發現其文化堆積為10層,依次為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漢代文化。從第十層出土文物分析為大汶口晚期文化;從七、八、九文化層出土文物考證是龍山文化遺址;套用城牆H76內出土木碳進行測定,該遺址距今4355±175年以前。重要遺蹟有:原始社會城牆,城門門衛房,地下陶排水管道,大型土坯排房(宮殿遺址),大型灰坑,制陶作坊等。出土文物(以龍山文化時期為主)主要有:蛋殼陶、陶鼎、陶甗、陶罐、陶豆、陶鬲、陶碗、陶瓮、陶盆、陶紡輪,石鏟、石斧、石鑿、石錛等。此外遺址內還發現一塊龍山文化時期的青銅渣。1988年該遺址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正式成立“周口地區平糧台古城博物館”,2000年被公布為“二十世紀重要考古發現”之一。周口撤地設市後改名為“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

設計布局

該館將分為東西兩區:西區將復原平糧台出土的西漢三進院落作為館舍建築形式,其本身就是一大景觀。東區建成模式為原始文化古城遊覽區。在古城遊覽區內,時代好象瞬間倒退了四五十個世紀,遊客們看到了古代文明的巨大殘骸,看到了身著遠古服飾的人們,正在操縱著古樸笨拙的生產工具,漁獵用具,吼著高亢粗獷的遠古調子,從事著簡單的各種各樣的生產勞動和制陶,冶銅以及制骨等項活動;看到遠古時代的婚俗表演、漁獵畜牧表演、遠古戰爭表演。晚上,遊客們又將在這裡看到,忙碌了一天的遠古人們,在燃起的堆堆篝火周圍,吃著燒烤的各種野味,喝著自己釀造的神農佳酒,跳著粗獷多姿的原始舞蹈,亦真亦幻,使人猶入仙境,確有一種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切身感受。

館內藏品

基本陳列分三個部分,即:原始社會文化廳、楚漢文化廳和文物複製精品廳。

現有藏品30000多件。類別主要分為陶器、銅器、玉器和骨器,還有部分鐵器和木器。

主要藏品:

有陶排水管道:時代為龍山時期。夾砂灰陶,長筒狀,通體飾籃紋、弦紋兩種。一端斂口,有榫口,另一端直口。小端直徑20或24.5,大端直徑22或30.5,長36或40厘米。平糧台出土的龍山時期的陶排水管道,為目前我國首次發現。

越王劍:時代為戰國。平糧台共出土三把越王劍:一把越子劍。三把越王劍為圓首、圓柄,柄上無箍。劍格、劍首均有錯銀鳥篆體“越王”銘文。少者19字,多者22字不等。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帘。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訊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溶點大約在4000℃。

泥塑鎮墓獸:時代為漢代。高1.2米,鹿耳,人面,頭上有角,跽坐,雙手向左右平伸。獸目較深,高鼻,張口,赤身,僅下腹部穿三角褲頭。通身呈朱紅色,嘴唇塗紅色,褲頭為黑色,是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藝術品。

錯銀銅俑:時代為漢代。束髮和髻呈扁環狀,面部肥胖而蒼老,袒露右肩,穿右衽袍服,穿袖,腰部束帶,盤心向外,為中國首次發現。

鎮館之寶

中國最大的一尊伏羲塑像“現身”平糧台古城博物館,塑像由河南省周口市平糧台古城博物館館長張志華構思,由聯合國命名的美術家、河南省工藝美術師彭伯虎雕塑而成。這尊伏羲塑像,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安坐在松柏叢中,頭部微俯,手托八卦,身飾虎皮,通體銅色,蒼勁的松枝和松針從老人背部兩側斜插而上,魁偉高大,氣度非凡。 伏羲塑像高6.6米,底寬4米。平糧台博物館館長張志華說,此尊伏羲塑像是全國最大的。目前全國有6尊較大的伏羲像,分別分布在甘肅天水、河南孟津上蔡淮陽太昊陵山東濟寧等地,其中孟津伏羲廟的伏羲像只有兩米多高,甘肅天水伏羲廟的也僅有兩米高。平糧台的這尊塑像採用玻璃鋼雕塑,材料防腐蝕,耐風化。

教育功能

博物館擔負著社會教育的任務。在一些博物館事業發達的國家,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理想課堂之一。2006年把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博物館與青少年”,這意味著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已成為全球化的問題。在成人教育中,博物館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我國各地的博物館,至今對成人教育的重要意義還認識不足,特別是省、市一級的博物館,在人才設備等方面具有較充分的基本條件,應當解放思想,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科教興國貢獻力量。
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博物館有豐富的實物教學資料,適合成人的學習特點;博物館涉及許多專業,包容的知識面較寬,容易滿足成年人綜合學習的要求。在美國,許多博物館創辦了一系列講學活動如成人專題講演、成人學習班、研究班等。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早在1882年就創設了職業教育的學校,每年可以接收3500名學員和10000名旁聽生。學員要有高中畢業文憑,學習結束時,羅浮宮學校給合格的頒發證書。
綜觀博物館的起源和發展史,博物館從來都有著很強的教育功能。比如,紐約的自然博物館有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方面的陳列品,充分展示人類與生物的發展和進化,成為美國中國小生必須參觀、學習的課堂。為深化人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該館還特意製作了許多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複製模型供觀眾觸摸,讓人們在觸摸中獲得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並留下很深的印象。
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當人們站在雄偉壯觀的宮殿御堂前,看著滿目的綠瓦紅牆、雕檐畫柱,就可以欣賞到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鬼斧神工。
博物館已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象徵。博物館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很大的。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還具有廣泛性,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影響和延伸到社會生活實踐和文化形態的不同領域,從而構成人類教育實踐的必要環節,構成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內在動力。
挖掘博物館資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
中國有古老的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澱,祖先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博大精深、這不但令炎黃子孫而且也令國外遊人傾倒。我們已經注重文物的挖掘、保護、研究、展示,但如何把這些文物成為教育薰陶、美化人的心靈的產物,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陳列展覽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要將博物館的知識資源延伸到社會,為社會大眾提供最經濟、最有益的知識性和感性場所以充實人民精神生活內涵。
縱然,博物館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才能把廣大民眾引入博物館,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呢?筆者認為可以開展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宣傳媒介的引導和灌輸,在輿論上形成一種到藝術館、博物館欣賞藝術為時尚的風氣,使人們逐漸養成參觀博物館的習慣;提高博物館的環境狀況,把參觀和休閒結合起來,把教育寓於娛樂之中; 運用開辦美術、音樂、考古、鑑賞等各種講座、培訓班形式,把人們引進博物館;開闢工藝品製作坊,讓觀眾有機會自己動手仿製古代陶藝,進行古物新釋,親身體驗制陶的樂趣;通過學術研究會、論壇,強化民眾的對藝術觀賞的能力;鼓勵學生義務參加博物館的服務,使他們在參與博物館的講解導覽時,不斷地從中吸取新的知識,在為觀眾進行導覽服務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知識面。
博物館是陳列、研究、保藏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種文化教育事業機構,是幫助人們聯結古今的橋樑。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從博物館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因此,博物館又是一所對所有求知的人敞開大門的學校。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博物館建成社會文化藝術教育的課堂,使博物館成為提高廣大民眾素質的基地。
創新教育方法,擔負起社會教育的任務
博物館的教育與服務包括諸多方面,主要是為廣大觀眾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服務,為在校學生的校外教育服務,為社會教育服務。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1、改變博物館長期以來單一的說教式教育模式,進行多渠道、開放式的互動教育。近年來,一些博物館已經致力於教育模式的探索與轉變。為了讓更多的人親近歷史,博物館利用自身的優勢,把繼續推進青少年教育工作與探索成人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博物館的參觀人次明顯上升,其陳列、展覽及現代化手段的運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調動了觀眾動手、動腦的積極性。
2、博物館要轉變觀念,求主動。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珍藏的歷史,館領導應帶領大家轉變固步自封的觀念,堅持走出去的方針,主動與外界聯繫,固定展覽與流動展覽相結合,把自己推向社會,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歷史文化和古代文明。
3、與教育部門聯合。博物館是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它的教育作用是社會上任何部門不可替代的。博物館要加強與教育部門聯合,把大、中、國小生的歷史實踐課引入館內,博物館也可以給學校派業餘輔導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參觀信息

地址:淮陽縣大連鄉大朱行政村
郵編:466000
電話:0394-8273531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電話預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