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聶聖哲

簡介

聶聖哲以飽滿的熱情、豐富的實踐經驗、微笑面對一切的工作態度,全面負責其所在領域的整體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保持美制現代木結構住宅技術體系的研究與開發。他是德勝管理體系的創建人、是致力於平民教育的先行者、同時又是一名出色的導演、當代鮮有保持真性的詩人。聶聖哲任現職前,曾出任美國泰森公司任常務副總裁兼亞洲部總裁,其間,在好萊塢工作兩年,參加過幾部電影的現場拍攝及剪輯。聶聖哲於1981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四川大學化學系,1985年畢業,當年考取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並放棄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先後在安徽大學及中國科技大學任教,後赴美國攻博,但未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創業不忘母校,2006年當選為四川大學江蘇校友會會長。中文名:聶聖哲職業:企業家、詩人、導演
英文名:Sage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筆名:聶造、聶達甲主要成就:德勝管理體系的創建者,平民教育事業的先行者,當代保持真性的文藝工作者
出生地:安徽休寧宗教信仰:無
出生年份:1965年星座:摩羯座

人物履歷

1965年生於安徽休寧。1981年-1985年,就讀於四川大學化學系。1985年考取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但放棄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並任教於安徽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1988年在任教期間,因表現尤為突出,於23歲之際被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後赴美國求學攻讀博士課程。1997年出任美國聯邦德勝公司(FEDERALTECSUN,INC.)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總監一職至今,並創建了著名的德勝管理體系。2004年出任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2007年出任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

研究領域

化學與材料科學;住宅學與建築學;文藝理論與文化傳媒。出版有:《現代化學新學科》(1987,中國科大出版社)。《化學因子分析》(合著,1992,中國科大出版社)。《現代木結構》(合著,2007,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美制木結構住宅導論》(2010年計畫,科學出版社)等專著六部。《旅美小事》(2010,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主編有:《傳媒與文化研究叢書》(9本,2008年,華夏出版社)。曾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化學學報》、《LowTemperaturePhysics》(USA)、《矽酸鹽學報》、《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等核心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文學作品

聶聖哲閱歷豐富,曾在美國泰森公司任常務副總裁兼亞洲部總裁。其間,在好萊塢短期工作,參加過幾部電影的現場拍攝及剪輯。現兼任美國聯邦德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總監。聶造
他利用業餘時間,以聶造、聶達甲等筆名從事文學、影視及舞台劇創作,先後在《人民文學》、《詩刊》等在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短篇小說、劇本、詩歌、評論數百篇(首),先後導演了電影《搬家》、《中獎之後》、《我想對你好一點》及《為奴隸的母親》(合作導演),編劇並導演的舞台劇《公司》在北京首演八場引起巨大反響,對中國傳統戲劇觀產生巨大的衝擊。聯合導演的電視電影《為奴隸的母親》獲得國際艾美獎等多個國際國內獎項,聯合導演的36集電視連續劇《大祠堂》及擔任總策劃的大型紀錄片《徽商》播出後反響強烈,獲得很高的收視率。蘭坡說:保持批判的態度,也許是一個詩人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如何使自己獨立於他人,如何在潮流中保持本真,也同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用批判的態度看待潮流之時,或許本真才能得以存留。但批判的態度不能等同於盲目地反對一切,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大多時候二元論的確存在。怎么把握一個度,是每個詩人都面臨的問題。聶造給我們的啟示在於,當技術、觀念取代了本真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反省?純粹的、樸素的、直接的抒情難道應該被屏棄?詩無達詁,對單個的詩人而言,詩歌是千差萬別的。拋開爭論,只談本質,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我以為聶造是保有真心的詩人。其部分詩作作品摘選見下表:
現代詩作
母親,我對您有怨言新忙卵正月的雪萬物
太監成了偉大的男人我需要一座校園笑海多雨的季節思念
雪蓮飄--十二條漢子會悟--一座美麗的小橋睢寧的風睢寧的童畫
鳥兒問答“苦戀”礦工白樺沙漠裡的陽剛帶走苦澀的感謝
聶導
聶聖哲熱愛徽州,並以徽州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導演的36集電視連續劇《大祠堂》(林心如主演)就是講述徽州宗祠的故事;策劃的有關徽商文化的紀錄片《徽商》在中央電視台重複播出30餘次,創央視紀錄片播出的紀錄。現在在各種晚會和重要活動上經常傳唱的歌曲《徽州歌謠》及《我來為您唱徽州》也系聶聖哲作詞的作品。
歌曲填詞
我們由衷的感謝我來為你唱蘇州我的網中男友徽州歌謠
我來為你唱徽州父親

導演作品

搬家中獎之後我想對你好一點為奴隸的母親
公司大祠堂徽商美人蕉

教育情懷

聶聖哲熱衷教育實務與改革,倡導並參與創辦的休寧德勝魯班木工學校及休寧德勝平民學校,由於推廣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符合國家教育大綱的基礎上,力爭走出了應試教育的陰影,以“先育人、再教書”的理念,用系統有效的辦法,在教學中推行“讀平民的書、說平民的話,將來做一個守法、敬業的平民”的平民教育思想,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木工學校已有四屆畢業生走向社會,不僅就業良好,而且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平民學校自創辦以來,擁有近二百名在校學生,六個年級,教學效果及學生的表現得到社會、教育界、家長的一致好評。英國BBC電視台以平民學校為素材拍攝的紀錄片《中國的學校》在全球100個國家同時播出,引起巨大的反響,中央電視台、安徽電視台、南京電視台、新華社、《瞭望周刊》、《南方周末》、《人民日報》等媒體都先後報導了木工學校、平民學校的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聶聖哲在工作之餘,常利用業餘時間開展以平民教育為內容的講座,2008年在廣州嶺南大講堂做有關平民教育的演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詮釋現代社會發展中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報告會在廣州科技講堂舉行,有許多廣東教育界名流參加,講座內容引起社會巨大震撼,《南方都市報》發表題為《我們所欠缺的美國平民教育》長篇報導,引起我國教育界的強烈關注。

科技創新

聶聖哲在擔任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期間,引進國外最新的辦學理念,致力於現代平民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本質,使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取得了獨特的成果。在科研方面,引進國外最先進的清潔技術、材料再生技術、能源循環技術,在水處理、綠色材料、綠色能源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企管聖經

德勝世界
聶聖哲在管理上造詣極深,他是德勝管理體系創建者,所創立的德勝管理體系在中國管理界造成巨大影響,以德勝管理規則為藍本的《德勝員工守則》連續再版四次,重印二十餘次,被中國管理界稱為企業管理的聖經。其中2005,2007年面向全國分別發行的《德勝員工守則》和《德勝世界》引起了廣大的關注,2009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德勝管理》更是一次中國管理的新突破。

他人眼光

《中國政協》看老聶:歸來聽喝彩
【編者按:教育是現代化國家的基石,國家的發展最終要靠提高全民素質。去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了自己的平民教育觀“……在這裡我特彆強調一下平民教育問題。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整體的素質。我們有13億人口,9億農民,平民的比重更大。我們就是要使教育成為面向平民的教育,從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解決農民就業問題,乃至構建和諧社會,無疑都離不開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已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而先溫總理的講話一步,已有一位有識之士在身體力行辦平民教育,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木工“匠士”。他就是留美歸國學子、成功企業家、長江平民教中國政協期刊封面
育基金會主席聶聖哲先生。聶聖哲先生,穩重的學者風度讓人如沐春風,言談舉止間流露出中西文化浸染的氣質。他在美國學習、創業了八年,在材料科學領域頗有建樹,更讓他欣慰的是找到了極感興趣的事業——從事美制現代木結構住宅技術體系的研究與開發。聶先生集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於一身。站在他的面前,不由地被他強烈的熱情和濃重的侵占力深深地吸引。他思維活躍,總是語出驚人,讓人回味。他深愛著祖國,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十活,回國後在蘇州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現代美制木結構住宅的研究、開發及建造的公司——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並成為中國企業管理的典範。事業有成的聶先生非常熱愛平民教育事業,他創辦了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和休寧德勝平民學校,開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歸來:榮華我故土聶聖哲先生,出生於安徽省休寧縣。他的母親是朱熹的後代,他身上有著大儒的風範,卻又流淌著現代文明的血液,帶給人的總是全新的理念。他是“川大傑出校友”之—。對母校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四川大學成立110周年校慶時,他捐贈給母校一幢迎賓樓,以回報母校的培育之恩。他在母校校慶的致問中說:“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四川大學,對於我,這樣一個曾經沒有見過公共汽車、沒有洗過淋浴、不知道打電話還要撥號碼的農村孩子來說,可能今天的我還是山溝里的一位農民,或者,是一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蜷縮在城市邊緣的打工盲流。我永遠不能忘記,1981年,我揣著東拼西湊的16元人民幣和30斤全國糧票,挑著草蓆、鋪蓋,來到錦江之濱的四川大學。是川大給我買了蚊帳,是川大給我發了棉襖,是川大讓我吃飽了每一頓飯……並且,每逢端午、中秋佳節我還能將省下來的助學金寄上幾元給我的母親,那是一個辛勞的農村婦女多么快樂的時刻。”“更值得慶幸的是,我親愛的母校不僅給了我紮實的專業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而且,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訓的指引下,川大給了我這樣一個無知的青年以思想源泉和自由的思索空間。記得有一次,當國內某所超級大學的校長對我說,當年沒有把我這樣的學生錄取到他們學校真是一種遺憾時,我的回答是,沒有川大的培養便沒有我的今天!那時,我的內心裡是多么的為我敬愛的母校——四川大學而自豪。”聶先生認為是有效的教育讓他擁有了今天的一切,所以,他有著堅定的信念——要改變國情,要提高全民素質,必須要讓每個平民得到有效的教育,這樣才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只有每個平民獲得有效的教育,國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變”是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的口號。而現實是中國貧困地區大量兒童失學現象仍舊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嚴重阻礙和諧社會的建設,給社會帶來大量不穩定因素和隱患,亟需解決。這也是聶先生之所以選擇回國創業的原因之一,他想在祖國的土地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們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努力使後來的孩子們不再和自幾一樣經歷那貧困的童年。聶先生告訴記者:“在徽州山區,大概有一半的國中畢業生不能升人高中,而即使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又有一半不能升入大學。也就是說,山區的孩子當中,只有四分之一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而其餘的四分之三將進入就業市場。這部分農村勞動力在沒有接受系統的勞動技能訓練、缺乏必要的勞動素質的情況下,被匆忙推向就業市場,仍然脫離不了簡單出賣勞動力的窠臼,其困惑和彷徨可想而知。如果不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素質,這些農民就難以擺脫貧困。而顯然,一般的正統教育做不到這一點。”聶先生說:“中國的正統教育是精英教育和應試教育,無法解決農民教育問題和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中國最需要的職業教育一自被視為‘二流教育’、‘次等教育’,政府重視不夠,資金投入力度也不夠。而大量農民所需要的恰恰是這種職業教育。我想幫助農民,那我就來補這個空缺,辦農民職業教育。”於是,聶先生決定創辦一所職業學校,為孩子們提供有效的教育,摸索創造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匠士:農民工“學士化”教孩子們學什麼呢?職業定位讓聶先生頗費了一番腦子,最後還是因地制宜地選擇了木匠,這在中國職業教育里是首創。聶先生解釋說:“之所以選擇這個職業,是考慮到休寧當地的經濟優勢和傳統基礎。休寧是山區小縣,工業基礎薄弱,林業資源豐富,有‘徽杉倉庫’的美譽。發展和振興休寧經濟,自然要圍繞林業經濟做文章。傳統上,休寧多輸出木材原料這樣的初級產品,缺乏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農民掙錢有限。教孩子們學木匠,就是增加林業經濟的技術含量,使林產品具有較高附加值,成倍地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於是,2003年10月10日,聶先生捐資200萬元,與休寧縣縣政府合作成立了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木工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和流水線式的人才培養。學校只向農村招生,並且首先考慮家境貧寒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學生更能吃苦。木工學校的優秀畢業生除了去大城市就業之外,還可以紮根當地,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木工學校與眾不同,貫徹的是全新的聶式平民教育理念,校訓是: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聶先生說:“人格的完善以及生存能力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最終日標。我希望平民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品行端正且能吃苦耐勞的人。具備了這兩點,一個人即使在學業上不是很出色,但至少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生活,不會成為社會的累贅。”2005年6月24日,木工學校的第一批38名學員畢業,並獲得“匠士”學位證書,標誌我國歷史上首批科班出身的木工“匠士”誕生。“匠士”是聶先生的創意,“匠”代表職業技能,“士”蘊含著道德修養,這是職業教育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頭銜。在他的構想中,“匠士”憑著兩年的嚴格訓練以及“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價值觀的薰陶,將來不僅可以勝任放樣師、制模師甚至道具師等技術含量很高的職業,而且也能以他們高尚的道德修養來影響社會。喝彩:一個閃亮的啟迪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是打破沉悶的應試教育的一道曙光。安徽休寧縣委書記胡寧是聶式平民教育理念的回響者。他這樣評價聶先生:“與其說他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倒不如說他是一個帶有濃厚理想色彩精神的知識分子更為準確。”胡寧認為:“相對於精英教育,平民教育更為符合農村教育的現狀,也更為切合農村發展的需要。現在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是‘造血’功能的弱化,而病根在於農村人才的大量流失,現在補會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要讓大多數農民的文化、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強。對緩解貧困山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壓力,平民學校這種辦學模式的作用不言自明。這38個孩子的價值,不在於他們將來能為休寧縣做出多大的貢獻,關鍵是,能不能通過在他們身上的教育試驗,改變一些理念,令農村教育更為完善,更能夠切合農村發展的需要。創辦木工學校,一方面是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尋求出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另一方面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社會輸送合格的高級藍領工人。”聶先生的木工學校給中國職業教育很多啟迪。“木工學校可以說是辦得非常成功。他們是踏踏實實地在做教育,是真正培養有技術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他們首先教會了學生做人,培養了學生的敬業精神,我認為,這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陶行知老人在推行平民教育時所追求的。”休寧縣第一職業高中副校長陳穎說,“我到這裡工作一年,看了很多,也學了很多。我準備以後也把他們的一些教學方式和管理經驗,吸收到我們職業學校的教育與管理中來。木工學校現在所做的,至少給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標尺。”“職業教育的道路該怎么走,首批‘匠士’的誕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在畢業典禮上,同濟大學德勝住宅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徐政先生說,木工學校現在所做的,已經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模板。當大家還在津津樂道“匠士”所開創的教育和社會意義的時候,聶先生又捐資在休寧創辦了一所公益性質的國小——休寧德勝平民學校,實踐著他的平民教育理念:讀平民的書、說平民的話、做平民的事、過平民的生活,將來走向社會後做一個“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平民。聶先生介紹說:“這所平民國小著重面向全縣招收貧困、勤勞、厚道的農家子弟;辦學宗旨是讓山區的貧困學生能上學,能受良好的教育;培養目標是來自平民、學做平民、當好平民,按照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和創造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學、做合一’、‘手腦並用’、‘行知統一’的教學理念以及‘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校訓,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培養君子,培養有用之人。現在一、二年級74位貧同學生是從196個家庭中遴選後確定的,學校為就讀的學生全免雜費、書本等學習費用,而且還免費提供衣、食、宿等一切費用,每年招收一個班級的平民孩子。”聶先生真誠地對記者說:“讓家鄉的窮孩子上學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我常常想到徽州先賢、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師範、山海工學團及育才學校,我想步其後塵,以陶先生為榜樣。因為現在的教育狀況讓我感到只有給這些孩子提供有效的教育,才能把他們從貧困中解救出來……”當記者想請聶先生談談他為什麼有這種善舉的時候,聶先生不太願意多說。在我們的一再要求下,他最後說了兩點:第一,他喜歡教育,能從中得到快樂,這就像有些人喜歡打麻將一樣;第二,一個人如果把財富留給後代或帶進墳墓是可恥的,他不想做一個可恥的人。聶先生對家鄉的愛不是用語言來表達,也不是—次性的慈善捐贈,而是用他博大的胸懷和深遠的眼光來愛,是前瞻性地著眼未來。或許施捨金錢簡單而善名易得,但是聶先生棄易求難、捨近求遠,他耗費心血,除了投資資金,更多的是投資智慧和遠見,為社會和諧發展謀出路。他播種文明的種子,放飛希望,也給中國平民教育的發展以及怎樣建設新農村以有益的啟迪。
網友看老聶:腳踏實地而又天馬行空
聶聖哲,安徽休寧縣人,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院長,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在美國學習、創業了8年,在材料科學領域頗有建樹,回國後創辦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並成為中國企業管理典範。聶聖哲非常熱愛平民教育事業,創辦了德勝-魯班木工學校和休寧德勝平民學校,開了中國平民教育的先河。“我勸優秀青年不要讀博士”。這個是老聶常常對自己的學生們說的一句話,身為博導,卻把勸學生們不必讀博作為主要的任務,聽起來很是詭異,畢竟他做的工作是言行身教給學生們怎樣讀博或者努力讀博,卻非他如此,其實他的理論是很多可行之處的,畢竟人跟人的本身實際情況很不同,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做那個金字塔的塔尖的,而在中國,文憑是很重要的。我自己認為他的理論雖然是很對的,但是卻與中國的國情有很大出處,想想現在的公司企業哪個招聘人才的時候,不是先要文憑學歷,非專科本科的,早就剔除在外了,喔,有的直接就要求碩士學歷博士學歷的,其他的就免談了,當然確實是很多地方需要各種的人才,就如木匠不一定需要學歷如何好,只要他做工好就好,但是,問題是,如今中國人這么多,會做工的多了,然後就都在篩選學歷了,就如同,相同的事情,都可以做的情況下,本科生一抓一大把了,誰還要你一國小國中高中文化的啊。聶老確實是個人才,辦了報紙,做了文人,做了企業家,所謂真真的春風得意了,於是,因為他才去關注這份《都市文化報》,於是更是驚奇的發現,這份報紙內容比一般都市報更深刻,比雜誌更簡潔、更及時。《都市文化報》為堅持辦報品質,絕少刊登大幅廣告,拒登任何低俗不實廣告,以實實在在的信息容量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她有著深刻的背景分析,精彩的人文讀本,有趣的閱讀形式是其突出的亮點,她以獨特的視角提供有關時政、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重要熱點議題的深度報導與分析評論;突出文化品味、思想內涵,力圖用富有個性的筆觸展示社會眾生相。人都說能從一斑窺全豹,無論是創辦德勝——魯班木工學校和德勝平民學校在教育界激起漣漪,還是制定出版《德勝員工手冊》在經濟界掀起狂瀾,抑或涉足《徽州女人》、《大祠堂》等影視製作很快輕車熟路,聶聖哲卓越的表現,追溯其根源,在於他的精華理論與實際的相互結合,是個腳踏實地而又天馬行空的人。(摘自網上留言,櫻粟果凍)
馬孔多看老聶:很難定位的牛人
聶聖哲是我見到的人中智商最高的一個。也是最牛的一個。我在很多個場合見過他,只要有他在場,他絕對是焦點人物。他的發言通常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妙語總是成串兒往外蹦,一小會,便吸引住場上的所有目光。我印象中最精彩的有兩次,一次是見他和北京記者“斗”嘴,一次是見他站在凳子上高聲朗讀自己寫的詩歌。這時候的他不是牛人,而是一個童心未泯、激情澎湃的詩人。這樣的景象猶如驚鴻一瞥,這年月實在是少見了。他在江蘇辦有一份文化報紙,是中國目前獨一份不靠廣告生存的報紙,也不刊登任何廣告,完全靠發行生存,你說牛不牛?他多才多藝,詩寫得好,文章寫得好,經常會傳些妙文過來,然後說《讀者》某某期轉了他一篇。照片拍得也了得。他給韓再芬拍的藝術照,是韓再芬最拿得出手的亮照。他還寫劇本,拍電影,什麼時髦的活兒他都乾。企業辦得也好。還辦有平民學校。去年出的企業管理書(《德勝員工守則》)竟然被業內奉為企業管理的“聖經”。合肥企業家就有不少成百上千地買他的書的。北京大學一位副校長看了他的書後把他引為知己。嘿嘿,這樣的人,你很難給他定位吧?
西安晚報看老聶:“另類”的聲音
我們需要更多的“聶聖哲”聶聖哲,同濟大學博導。七月,當學生和家長都在擠高學歷的獨木橋時,他卻發出了“另類”的聲音:“我勸優秀青年不要讀博士”。聶先生認為,並非每個優秀的人才都適合讀博士,他獨出心裁地在他創辦的職業學校里設立了“匠士學位”,鼓勵青年成為務實有用的人才。聶先生的言行值得人們思索。反觀我們的教育,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可是,作為大眾教育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卻始終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群體對人才認知度還有待提升。在傳統的觀念上,人們都把是否具有高學歷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一本燙金的文憑,幾乎成了“有知識、有能力”的象徵,大部分家長一門心思培養孩子考上大學。有些單位的某些工種崗位,普通技術工人即可勝任,但企業卻偏偏要招難以學以致用的本科生、研究生“屈就”來裝點門面,造成年輕人產生“樣樣工作靠文憑”的錯覺。要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獨占國際鰲頭,就要在社會樹立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觀念,培育尊重技術工人的社會風氣的同時,繼續做好教育結構的調整,突出做好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銜接,將一大批中專、成人高校改造成為面向市場、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非學歷的技能教育機構。在高校,大力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制度,培養複合型人才。還要鼓勵社會各界、港澳台、外國資本進入職業培訓領域,盤活現有培訓資源,推動培訓實體的產業化、集團化進程。要通過招標、投標,以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的方式,提高有限的財力的使用效率,推動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培訓機構、技工學校轉變辦學機制。並在此制度安排下推行勞動力預備制度,對新成長勞動力進行職業培訓。另外,家長和學生應該及時調整思路,不論你是剛剛初、高中畢業,還是從部隊退伍,或是從農村來到城市務工,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技術工人,職業教育的大門都向你敞開著。記者李琳實習生陳瑋
四川大學看老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聶聖哲先生現任美國聯邦德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總監,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主席,四川大學江蘇校友會會長,我校81級校友。師恩難忘母校情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管理精英聶聖哲先生,有修養而不拘謹,沒有距離感,講話瀟灑,思想深邃,言語間始終透著敏銳、對別人的愛和親和力,與他的談話就是在這樣一種深刻又不失輕鬆的氣氛中展開的。作為美國聯邦德勝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德勝(蘇州)洋樓有限公司總監,轉眼,聶聖哲先生已經從母校畢業20年有餘。他已經去過46個國家,訪問過全世界數百所著名大學,可在他心中,對母校的眷顧和熱愛依然是他最深刻的情結。聶先生說是母校給了他紮實的專業知識。在老師的精心培養下,在大學本科期間聶勝哲先生就因為推翻了化學領域世界著名科學家30年不變的理論,很榮耀的參加了全國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並且就坐於主席台而名躁一時,而這是一些碩士和博士都難以做到的事情。在努力學習化學專業的同時聶聖哲先生還飽讀哲學和思想學,並跨學科和老師廣泛交流,他的思想在川大自由思索空間和強大包容理念的引領下開始變得廣闊、深邃和犀利。如今,由他的思想集結成的《德勝員工手冊》不僅被譽為中國企業管理的聖經,還向普通大眾傳遞著人類應該擁有的愛和責任。“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已不止是他個人和德勝公司的價值觀,也正在對目前社會一些流行的價值觀形成反比和反思。而這些思想的最初萌芽,在他看來正是在川大的4年讓他積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所至。20年過去了,母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他的口中依然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他能把化學系師長的諄諄教誨娓娓道來,能把在荷花池畔,楊明照先生手搖芭蕉扇和他們那一群青年學子海闊天空地擺龍門陣,把老校長柯召提著裝有麵包的網兜和他們一起看球賽,把觀看方文培先生紀錄片《中國杜鵑花》時的種種情景一一細敘,甚至還記得吃過川大很多大師家裡的飯……他遊刃於文理之間能力,得益於老師的寬容和悉心教導。至今,聶聖哲先生言語間飽含深情和感激。他說:“沒有川大就沒有我的今天,對我的一生,川大是最重要的地方。”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聶聖哲先生一直關注著川大的建設和發展。今年他當選為川大江蘇校友會會長,並在母校110周年華誕之際,親自回校為他捐建給母校的德勝迎賓樓剪彩。鑒於在創新精神、影響力、責任與社會公益方面的卓越表現,他在“首屆川大學子----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中,被授予“卓越企業家”的稱號。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在訪談結束時,聶勝哲先生對學弟學妹們給予了飽含愛和責任的忠告:天無絕人之路,路還需要自己來走。凡事只要認真對待,就會有你的一席之地;但人一定要走適合自己的路,我不認為把一個適合當木匠的人培養成博士和把一個適合做博士的人培養成木匠是正確的;千萬不要以學位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而要以品德和真才實學來面對時代。我希望師弟師妹們帶著一顆平常心來面對社會。什麼事只要有了開始,就會有希望,也許今天你的薪水只有800元,但只要有了這個開端開始並倍加珍惜,也許明天就是8千,後天就是8萬,人要在在行進中修正和提高自己。不要以為學校學的知識到社會上必須得到使用,除了將來做本專業的教授,學校的學習都是一種修養性的體驗而非知識性的學習。還有一張“文憑”最重要,人人必須要拿,那就是“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如果在這方面已經過關了,到任何地方去,哪怕你得到的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工資最低的工作,你都有可能成為這個公司重要的領導者,因為中國現在缺乏的就是擁有“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這種道德水準和修養的人才,缺乏值得信任的人才。對於轉型的社會來說,高尚的品德是最寶貴的智慧,聶先生以思想家的語言告訴我。最後,我想告訴學弟學妹們,熱情等於機會。每一個人面對社會要熱情,面對周圍的人要熱情,面對碰到的每一個人都要熱情。一百次熱情中,受傷害總是占少數的。也許你的第一次熱情會就帶來傷害,但只要你繼續下去,你總會得到回報,因為社會最終會善待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且始終熱情的人。“厚德、虛心、博學、從善”,聶勝哲先生用他的行動踐行著作為一個川大人的深厚底蘊。
曾強看老聶:洗馬桶,馬桶水漱口的董事長
董事長洗馬桶,並用馬桶水漱口,這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德勝公司傳為美談。在德勝公司網站BBS上,很多員工對董事長親自示範洗馬桶表達了敬畏和自豪之情。德勝管理
當朋友向筆者推薦《德勝管理》一書時,我是半信半疑的。雖然我聽說過德勝公司的一些事跡,據說它們的《德勝員工手冊》由內部學習資料變成管理暢銷書,並重印了十多次。但是由於近年來市場上管理類書籍良莠不齊,誤人子弟的書層出不窮,因此我對名家推薦的管理類書籍敬而遠之。孰料,當我真正讀完《德勝管理》後,我承認自己被狠狠地擊中了,我為德勝管理模式的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治理及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而深深折服。“德勝”是蘇州一家從事木結構洋樓製造的公司,其實是一個傳統製造行業,公司也並不出名。但就是這家並不出名的公司,這幾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受訓者,萬科董事長王石也曾經帶隊去德勝考察。德勝管理的很多思想、制度、創新在中國企業管理界真是獨一無二、聞所未聞,比如,它們的德勝木工學校給畢業學生頒發“匠士”學位、公司不設總裁辦、員工報銷不用領導簽字、督察官制度、1855規則、聽證會制度、解聘預警制度、幹部每月頂崗一天等等。尤其令我震驚的是德勝曾經為了拯救受傷的員工,不惜任何代價,就是拍買公司也在所不惜,為治療員工花了200萬元……這是怎樣的一個公司?它是一個異類還是一個神話?讀完《德勝管理》後你就會明白,德勝管理模式決不是“神話”。管理其實很簡單,它無好與壞之分,更無強與弱之別,卓越的管理就是“制度”和“人本”的最佳結合。中國企業管理善走極端,要么將精細化管理捧作聖經,要么將人性化管理頂禮膜拜,一會兒學習西方管理,一會兒迷信中國式管理,拿來主義在企業管理中是十分普遍的現象。還有很多企業家誰都不信,就信自己的感覺和經驗,把“家文化”複製到企業里,而且在構建管理模式時總希望一勞永逸,急功近利的思想很泛濫,而真正沉下心去認真思考精細化與人本管理的實質,努力探索兩者共融共通並尋求在現實環境下開展管理實踐的企業並不多見。德勝管理模式的創始人聶聖哲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企業家。讀《德勝管理》,品味德勝管理模式中諸多管理思想和管理藝術,你會強烈地感受到德勝公司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民性格的深入研究與巧妙運用。正是因為首先把人研究透了,再借鑑西方現代企業管理思想與工具,管理的事就變得簡單多了。很多德勝的客戶合作夥伴,包括參觀考察德勝的專家學者都讚嘆,這家90%的員工都是農民工的公司,比世界500強惠普還人性化。董事長洗馬桶,就是德勝管理模式的智慧典范。做任何事情都是受價值觀的驅使,“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這是德勝公司的價值觀。洗馬桶看似簡單,但要洗乾淨並達到能夠漱口的標準,需要員工遵照嚴格的工作流程開展作業,而促使員工嚴格遵照流程作業表面上看是制度使然,其實本質上是員工內心對洗馬桶這項工作的高度熱忱和認可,而這種認可就是來自於價值觀的驅使。洗馬桶的過程,就是充分體驗和詮釋“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這個價值觀的過程,而違背其中任何一項原則,都不可能真正把馬桶洗好;而馬桶能洗好了,其它事情也能幹好。企業文化的力量就應該這樣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德勝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它有洗馬桶的董事長,但有洗馬桶的價值觀,自然就有懂事並且能幹事的員工,我想,這才是德勝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作為在德勝的老員工,我親身經歷了兩次這樣的事,那種場景真的很震撼人心。兩次都是聶總親自手把手地帶新員工洗馬桶。他蹲著他那胖乎乎的身體,讓大家都站在他邊上,用筆記本做好記錄,要記下他說的每一句話,要記住他所做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聶總一邊認真細心地洗著馬桶,一邊耐心地向大家講著每一個細節:如哪些地方是最髒的且很容易是被忽略的;威猛潔廁液應怎樣用,用多少最為合適;遇到頑固污漬要用什麼洗滌劑;用哪些洗滌劑會對馬桶的釉造成傷害……洗完馬桶,他又教導大家:其實,不要小看洗馬桶,要將一個馬桶洗乾淨可真不是件簡單的事,這要大家付出認真、勤勞和愛心。現在這個馬桶洗乾淨了,這裡面的水和自來水一樣乾淨。說著,他就用雙手掬起一捧馬桶里的水,送入口中漱口。然後,聶總還叫人拿了兩個同樣的瓶分別裝了自來水和那個馬桶里的水送去檢測,結果證明,聶總判斷是對的。”
編輯本段聖哲語錄
經營管理
1、個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個不可靠的人;一個不遵守制度的民族,是一個不可靠的民族。2、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將複雜問題簡單化,一旦變成簡單的問題,就要十二萬分認真地加以研究解決。切忌:簡單不等於草率,複雜不等於認真。3、熱情等於機會。4、大家都感覺到西方國家衛生、整潔。其實,這都是多少雙勤勞的手打理出來的。5、哪一位職工牛哄哄了,就離德勝公司解聘不遠了;德勝如果有不少職工牛哄哄了,德勝公司離倒閉就不遠了。6、一個好的領導既是下級的好師傅,也是下級的好秘書;既要經常糾正下級言行中不正確之處,也要經常提醒下級不要忘記哪些事情。

有關教育

1、只有每個平民得到有效的教育,國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變!2、優秀是教出來的。3、我實在沒有多大的本事,我只有認真工作(學習)的態度。4、我不認為一個平庸的博士比一個敬業出色的木匠對社會更有貢獻。
文學藝術
1、一個讀過《華盛頓傳》的人和一個唯讀過《文化苦旅》,並讀得下去的人是有本質區別的。2、寫作如同說話,是人就會。
哲學思想
1、高尚的品德是最寶貴的智慧,對今天的中國人尤其如此。2、說到做到是君子,做到再說是偉人,做到不說那是聖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一句,說了不做是騙子。3、千萬不要把陰謀當做智慧,也不可以養成把成績歸於自己,把責任推給別人的思維習慣。4、一個人如果懶惰,那這個人的一生是沒有希望的,是不值得信任的,也是不可能有愛心的,更不可能是誠實的。5、誤解大多數情況下比惡意更可怕。6、經驗表明,猜測百分之九十九是錯誤的。如果你不信,可以隨時隨地的測試一下,然後,就有結論了。7、經常有人說起公司就說到做強、做大,我反對這種說法,強和大是有本質區別的。比如說瑞士的手錶公司都不是很大,但領軍表業一兩百年,你能說他不強么?有些牛奶公司雖然很大,但你能說他強么?這樣的公司一夜間倒閉的比比皆是。行業不同,就不能一個模式,有的公司能做大,比如說,牛奶每人每天能喝一杯,衛生紙兩天用一卷,這樣的公司再大能不能強就難說了。但瑞士手錶每人一生中只可能買一兩塊,不可能像牛奶一樣每天一袋吧。一千頭豬雖然數量大,也不可能比一頭獅子強,強和大有時候沒有必然聯繫的。8、讀了很多書才知道有百分之九十的書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如果不讀這么多的書,到哪裡去得到那百分之十呢?這和挖金礦一樣,挖出來的沙子是多數,但金子就藏在這沙子裡。
博愛
1、世間萬物都在變化,只有愛是永恆的。你只有愛別人才有可能喚醒別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愛更像一種肥料,接受了你的愛的人就像植物吸收了肥料,你能看到它開出美麗的花朵,聞到花的芬芳,這就是接受愛的人對你的最好的回報。2、愛不僅僅是讓你愛別人,還有一個就是你要感激別人對你的幫助,感激也是對別人的一種愛。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