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公堡鎮

呂公堡鎮

呂公堡鎮隸屬於河北省任丘市,位於河北省中部,任丘市境東部。總面積51.7平方公里,人口38556人(2011年)。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呂公堡南頭村。 呂公堡鎮地處華北平原中部,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焊接設備製造業形成一定規模,被稱為“焊接設備之鄉”,2011年財政收入2839萬元。 民俗活動糖墩兒廟會被列入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古蹟有張佐商代村落遺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呂公堡建村於唐朝,因村西北有呂公墓(傳說為呂洞賓墓)而得名, 屬河北道莫州長豐縣。

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呂公堡屬契丹。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柴榮收復。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省長豐縣為鎮併入任丘縣,呂公堡屬之。

清初設呂公堡鎮。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呂公堡社,轄27村。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中共任丘縣抗日民主政府將任丘全縣劃為9個區,呂公堡公路以南為五區,公路以北為七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任河縣成立,五區劃歸任河縣。

1949年10月,任河縣撤銷,呂公堡屬任丘十區管轄。

1953年5月,設立呂公堡鄉,屬任丘四區管轄;設立李花鄉,屬五區。

呂公堡鎮村兩委換屆選舉 呂公堡鎮村兩委換屆選舉

1958年,呂公堡鄉與東方紅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

1960年,改呂公堡鄉為呂公堡人民公社。

1983年,撤銷呂公堡人民公社,恢復呂公堡鄉建制。

1985年,撤銷呂公堡鄉,設立呂公堡鎮。

1986年3月,任丘撤縣設市,呂公堡鎮仍屬任丘。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呂公堡鎮下轄28個村。

前李花村 後李花村 張佐村 張莊村
周村 北羅村 南王莊村 南宋村
呂公堡南頭村 呂公堡北頭村 呂公堡南莊村 呂公堡東莊村
袁莊村 南十里村 北十里村 圈裡村
北王莊村 宋屯村 李屯村 吳屯村
籍屯村 畢村 邢村 顏村
梁村 楊村 北宋村 陳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呂公堡鎮位於任丘市城東部,距市區18公里。西臨麻家塢鎮和梁召鎮,東臨長豐鎮,北連文安縣,南接河間市臥佛堂鎮。地處東經116°13′18″—116°21′27″,北緯38°39′47″—38°46′36″,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7.9公里,總面積51.7平方公里。

地貌土壤

呂公堡鎮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和渤海西岸濱海平原之間的低平原區,地勢平坦, 其中中南部為瓦壟崗(亦稱瓦崗地、羅鍋地),是明顯高出緩平崗一米以上的長帶狀高崗,如屋脊瓦狀。 境內地表組成物以沙質褐土或黏土為主,為中壤質土屬。

氣候

呂公堡鎮屬於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在河北省粗線條氣候區劃中屬冀中平原暖溫半乾旱複種亞區。大陸性氣候顯著。大陸度為65.2,乾燥度1.33。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暑冬寒,溫差較大。四季降水不均,降水高度集中於夏季,尤以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為最,平均降雨量幾乎占全年總量的二分之一。據呂公堡雨量站1956—1979年統計資料,呂公堡鎮年平均降水量649.4毫米,最大降水量979.1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284.5毫米(1968年)。易產生春旱、夏澇、秋吊(乾旱)情況。

水文

環保人員採集古洋河呂公堡段水樣 環保人員採集古洋河呂公堡段水樣

呂公堡鎮有白馬河、古洋河等河流,境內河道全長13.8公里,流經畢村、邢村、楊村、顏村、籍屯、宋屯、南頭、南莊、南宋、前李花、後李花、張佐等村落。 其中古洋河分上下兩段,上段河底寬約30米,設計流量79—98立方米/秒,為季節性排灌兩用河;下段(舊河道)河底寬約5米,河底高程2.5米,五年一遇設計流量為13立方米/秒,為任丘市重要排水河道之一。

自然災害

呂公堡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冰雹等。旱災出現機率45.8%;暴雨平均三年一遇,一般發生在每年8-9月份;冰雹平均每8年發生一次。其它災害偶有發生,無規律性。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呂公堡鎮位於華北油田任丘古潛山油氣帶範圍內,境內已探明並開發的礦藏為石油,主要蘊藏於下古生界奧陶系地層中。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類別舉例
喬木類白毛楊、小葉楊、旱柳、旱垂柳、水垂柳、簸箕柳、白榆、桑、果椹桑、杜梨樹、沙梨樹、秋子梨樹、白梨樹、沙果樹、海棠樹、李樹、杏樹、桃樹、自莢、國槐、刺槐、臭椿樹、香椿樹、棗樹等
灌木類杞柳、酸棗、檉柳、黃荊、紫穗槐、枸杞、華北紫丁香、花椒樹、葡萄蔓、石榴樹等
水生植物類蘆葦、荷、菱角、芡實、輪藻、眼子菜、萊菜、苫草、浮萍、水上飄
藥用植物類木賊、麻黃、地丁、地黃、地錦草、蘆根、青蒿、白頭翁、荷葉、蒲公英、辣蓼、茵陳、大薊、小薊、刺蒺藜、兔絲子、車前子、蒼耳子、牽牛、馬齒莧、筋骨草、敗醬草、魚腥草
花卉類鐵樹、橡皮樹、扶桑、牡丹、梅花、月季、石榴花、曇花、茉莉、一串紅、菊花、蘭花、迎春花、令箭、玉樹、蟹爪蘭、文竹、繡球、紫羅蘭、玉蘭、吊蘭、君子蘭、黃楊、茶花、鳳仙花、韭菜蓮、對葉菊、牽牛花、倒掛金鐘、仙人掌、仙人指、仙人球、虎尾掌、美人蕉、三棱箭、一品紅、菠羅掌、蝴蝶蘭、莢竹桃等
其它類櫳牛幾菊、酸蓼、地旋花(拉拉苗)、牛犄角、辣辣菜、灰菜、地衣、蒺藜、水稗草、馬唐草、狗尾草、野芝麻、畫眉草、曲曲菜、三菱草、野茶科、蒲草、白草、甜草、蒿子、野高粱、羊旋花、毛地黃、洋蓖麻、地膚、蘆草、節節草、蘑菇、茅草、鹼蓬、龍葵、地梨、荻子、呆瓜秧、草木樨

•動物資源

類別 舉例
禽類野鴿、燕、喜鵲、烏鴉、麻雀、蒼鷹、鷂鷹、魚鷹、貓頭鷹、野鴨、大雁、布穀鳥、啄木鳥、鵪鶉、窩鷯、靛雀、翠雀、姑頂、天鵝、大鴇鳥、呱呱七等
魚類鯉魚、鯽魚、銀魚、黑鰭鯨、棒花魚、麥穗魚、青魚、草魚、馬口魚、赤眼鱒、鮪、紅鮐、長春鯿、三角魴、鰱魚、鱅魚、泥鰍、鯰魚、黃鱘魚(甲甲)、青鱗、黃鱔、鱸魚、鱖魚、圓尾鬥魚、史氏黃蚴魚、刺鰍、大鱗泥鰍、夠條、似矯、逆魚等
節肢、軟體、環節類蝦、河蟹、蠍子、蜈蚣、蜘蛛、河蚌、蝸牛、蚯蚓、田螺、水蛭等
兩棲爬行類青蛙、蟾蜍、蛇、蜥蜴、壁虎、龜、鱉等

參考資料來源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85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17人,另有流動人口258人。人口出生率12.3‰,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長率5.5‰。人口密度745.8人/平方公里。總人口中,男性19610人,占50.9%;女性18946人,占49.1%;14歲以下7634人,占19.8%;15—64歲27915人,占72.4%;65歲以上3007人,占7.8%。民族以漢族為主,漢族人口38506人,占99.8%;其它少數民族共50人,占0.2%。

經濟

綜述

2011年,呂公堡鎮財政總收入2839萬元,比2010年增長2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9萬元,比2010年增長20%。企業營業收入654355萬元,利潤總額55620萬元,企業實交稅金5571萬元,分別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43.5%、23%和22%。

第一產業

2011年,呂公堡鎮耕地面積5.8萬畝,人均1.5畝;林地面積0.23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豆類等。2011年生產糧食37550噸,人均970千克,其中玉米22567噸,小麥14983噸;棉花種植面積2085畝,產量136噸;蔬菜種植面積0.74萬畝,產量18831噸,。

呂公堡鎮畜牧業以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量1.86萬頭,年末存欄0.76萬頭;羊出欄量1.21萬隻,年末存欄0.63萬隻;牛出欄量372頭,年末存欄430頭。南宋村宋瑞通創辦的恆興肉鴿養殖場為全省示範企業。

2011年,呂公堡鎮農業總產值1.83億元,比2010年增加5%;擁有大型農業機械72台;農民人均純收入7117元。

第二產業

呂公堡鎮工廠 呂公堡鎮工廠

呂公堡鎮以焊接設備、機車、腳手架及五金工具為工業主導產業,有顏村(焊槍)、西袁莊(刀具)、前李花(包裝)、畢村(卡子鉤)等4個特色產品專業村。新華高壓電器有限公司、迪普機車有限公司、金河機車有限公司及新髮腳手架廠、華東焊接設備有限公司、高益焊接設備有限公司、永紅焊接設備有限公司為呂公堡鎮龍頭企業,“金河”、“迪普”三輪機車被評為“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河北新華高壓電器有限公司完成了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的25kV複合絕緣子工程。

呂公堡鎮焊接設備製造業形成一定規模,被稱為“焊接設備之鄉”。2011年有焊接及相關企業126家,上繳稅金840多萬元,高益焊接設備有限公司、永紅焊槍廠等15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和3C認證,產品出口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廣泛套用於汽車、造船、飛機製造等領域。

截至2011年底,呂公堡鎮共有企業835家,從業人員7721人,鄉鎮企業收入65.4355億元。

第三產業

呂公堡為古老集市,農曆三、八逢集。 2011年,呂公堡集市貿易成交額5200萬元;出口總額68萬美元,比2010年分別提高了5.3%和4.7%。

交通運輸

呂公堡鎮農村公路建設 呂公堡鎮農村公路建設

省道津保公路(S381)橫貫呂公堡鎮東西,縣道呂臥路、大河路與河間、文安等縣市相連,另有鄉鎮級公路5條。截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25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3米;道路鋪裝面積438平方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015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鎮區開通村村通汽車線路2條,分別是北羅至任丘、西袁莊至任丘,運營車輛為中巴,共17輛,運營時間為早7點至晚7點,每隔半小時發車一次。另有大城至任丘、天津至任丘客運車輛途經呂公堡。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有文化站一個,工作人員2人。有大鼓隊1個,秧歌隊2支,民間武術組織1個,其中方國棟等人組建的八卦八盤掌研究會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曾在中央電視台康龍武林大會上進行了比賽演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共有中學2所,在校生460人;國小9所,在校生1564人;幼稚園10所,在校生1154人;中國小全部設有微機室。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有衛生院2所,醫護人員88人,床位47張,村級診所30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實現全覆蓋。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702人。呂公堡中心衛生院2008年投資258萬元進行了重建,主體建築為二層樓房一棟,平房35間,設有內科、外科、眼科、婦科、兒科、化驗、B超等科室。

社會保障

2011年,呂公堡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共19人,月人均發放補助18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92戶,人數1194人,月人均7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4人;農村醫療救助42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3萬元。

郵政電信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呂公堡始設郵政局。 2011年末呂公堡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80公里,投遞點28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1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5萬件,征訂報紙27萬份、雜誌12萬冊,業務收入33萬元。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有聯通企業1家,服務網點11個;中國移動服務網點35個;全鎮程控電話裝機量3600部,有行動電話22000多部。

基礎設施

呂公堡鎮村容村貌 呂公堡鎮村容村貌

給排水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有深機井215眼,淺機井364眼;鋪設防滲管道128560米;農村居民用水井32眼,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工業用水660萬噸,年人均生活用水45噸。

供電

截至2011年,呂公堡鎮共配置變壓器389台,總容量45200千伏安;有10千伏線路8條,月用電量34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18%,供電可靠率99.61%。

歷史文化

民俗

糖墩兒​節 糖墩兒​節

傳說明朝永樂年間山西移民中,一位老奶奶帶領兩個孫子乞討來到呂公堡李花村附近,因常分些食物給乞丐受人尊敬,後在一年正月十四去世。兩孫子闖蕩多年後返鄉建了一座奶奶廟,香火旺盛。手藝人大虎能蘸得一手好糖墩兒(糖葫蘆),每年正月十五到奶奶廟前叫賣,周邊其他的藝人見此紛紛效仿,形成了糖墩兒廟會,後衍生出每年正月十五吃糖墩兒、包素餡餃子等習俗,形成了數個糖墩兒專業村和獨特的糖葫蘆製作技藝。

約自清末起,每年正月十五呂公堡鎮後李花村都舉辦糖墩兒節,原集會1天,2014年起持續3天,吸引周邊十餘萬人參會。任丘糖墩兒節已被列入滄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古蹟遺址

張佐商代村落遺址位於呂公堡鎮張佐村西南2.5公里處,古洋河東岸,1986年發現。該遺址被東西向的李花支渠分為兩部分,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0米,距地面1.5米下見文化層。出土有磨尖石斧、石刀及夾砂陶鬲、陶罐等器物,殘片飾紋以粗繩紋居多,兼有堆紋,篦點紋等。經考證,認定為商代晚期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