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敘事山歌演唱傳統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對山歌演唱語境、風格、特點的挖掘是本書的亮點,填補了吳語敘事山歌研究的空白,是作者對民間文學研究的一大貢獻。 相信本書對民間文學愛好者及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中國文化研究者有一定的影響力。 主要從事口述文學和民間信仰學的研究工作。

內容介紹

作者長期以來潛心於民俗文化的研究,經常深入吳語地區鄉間田野,足跡遍布江浙滬地區,尋訪年逾古稀的鄉村歌手,蒐集久已失傳的吳語山歌,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書是他對吳語敘事山歌研究成果的總結。本書從介紹吳語敘事山歌的起源入手,循著基發展軌跡、結合已發掘的30多首敘事山歌的介紹,展示了吳語敘事山歌的基本面貌。讀者可以從中領略其獨特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對山歌演唱語境、風格、特點的挖掘是本書的亮點,填補了吳語敘事山歌研究的空白,是作者對民間文學研究的一大貢獻。相信本書對民間文學愛好者及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中國文化研究者有一定的影響力。

作者介紹

鄭土有,男,1962年4月生,浙江省金華市人。文藝學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民俗保護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文藝民俗學創新團隊成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口述文學和民間信仰學的研究工作。已出版《曉望洞天福地:中國的神仙和神仙信仰》、《中國城隍信仰》、《關公信仰》、《牛文化與人生》、《稻作文化與江南民俗》(合作)、《說福》(合作)、《道教風俗談》(合作)、《中國民俗大系·上海民俗》、《中國民俗通志·信仰民俗志》、《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口頭遺產文化空間》(合作)等著作十多部。選編民間文學作品集《中國仙話》、《中外民間故事》等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作品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四、本文主要術語簡釋
第一章 吳語山歌及吳語敘事山歌研究歷史批評
第一節 吳語山歌的發展與研究回顧
第二節 吳語敘事山歌的發展與蒐集整理回顧
第三節 吳語敘事山歌研究評述
第二章 吳語敘事山歌的主題類型及地域分布特徵
第一節 吳語敘事山歌基本面貌
第二節 吳語敘事山歌主題類型
第三節 吳語敘事山歌的地域分布及特點
第三章 吳語敘事山歌生成的民間文化生態環境
第一節 內在張力:吳語山歌演唱傳統發展的必然
第二節 外在需求:生存環境的精神需要
第三節 競爭與半職業化:長篇敘事山歌產生的催化劑
第四節 說唱藝術與山歌傳統的交感作用
第四章 天籟之音:吳語敘事山歌的演唱語境
第一節 沃野飄歌:吳語敘事山歌的演唱時空
第二節  田野中的表演隊:山歌班及其功能
第三節 競技中“生長”:對歌及其功能
第五章 吳語敘事山歌的套式類型——以私情型敘事山歌為例
第一節 語詞套式
第二節 句法套式
第三節 歌頭套式
第四節 情節 套式
第五節 結構套式
第六章 “調山歌”:表演中的創作
第一節 歌手談“調山歌”
第二節 “調山歌”的運用
第三節 “調山歌”傳統的形成及作用
第四節 “調山歌”與敘事結構
第七章 歌手的角色
第一節 歌手的生活狀態
第二節 歌手的傳承類型
第三節 歌手的學歌技巧
第四節 歌手的信仰與禁忌
結束語
一、關於吳語敘事山歌的形態特性
二、存在的問題及迫切需要進行的工作
附錄一: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主要歌手小傳
附錄三:《鮑六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