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祥雲

吳祥雲

現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水土保持工程系主任,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帶頭人,阜新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估專家,遼寧省土壤學會理事,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理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防護林科技》編委,中國林學會、中國生態學會、中國治沙暨產業學會會員,博士生導師,教授。吳祥雲教授2004年調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後,為學校的人才建設和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後主持或承擔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合作科研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4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廳級課題9項,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項目4項,已取得省(部)市(廳)級科技成果9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市廳級獎勵6項,其中“遼西北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建設及可持續利用技術”、“樟子松枯死原因及防治技術”2項成果,分別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人物簡介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吳祥雲教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吳祥雲教授

吳祥雲(1962.8-2015.6)男,遼寧省遼陽市人。漢族,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獲生態學專業理 學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榮獲中國科學院“地奧”獎學金;2002年1月開始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博士後站做博士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理論與技術”。現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水土保持工程系主任,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帶頭人,阜新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評估專家,遼寧省土壤學會理事,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理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防護林科技》編委,中國林學會、中國生態學會、中國治沙暨產業學會會員,博士生導師,教授。

參加工作以來,主要從事荒漠化防治、防護林體系構建及恢復生態學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十幾年來,長期深入荒漠化地區第一線,憑著深厚的理論功底、活躍的科學思維、開拓的創新精神和逐步積累工作實踐經驗,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攻關、科技推廣和教學的工作中。先後主持或承擔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合作科研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4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省(部)、廳級課題9項,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項目4項,已取得省(部)市(廳)級科技成果9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市廳級獎勵6項,其中“遼西北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建設及可持續利用技術”、“樟子松枯死原因及防治技術”2項成果,分別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成就

森林水文過程研究

率先通過模擬實驗建立了半經驗半理論次降雨林冠截留模型;採用拉格朗日逆分析法,提出通過林冠水汽濃度梯度計算林冠內水汽源匯強度進而推算森林蒸散的新方法;首次揭示了飽和滲透係數和有效孔隙度隨土壤深度呈對數遞減規律,改進了森林流域坡地壤中流貯水泄流模型;通過模擬坡面的匯流過程建立了坡面平均攔蓄水深二項式模型,改進了著名的Horton匯流模型;在森林流域構建了分散式降雨― 徑流模型,並模擬了森林流域次降雨―徑流過程,揭示了森林植被變化對水文過程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生態學與動力學、控制論交叉研究,提出了生態動力學與生態控制理論。

生態問題研究 針對我國北方生態脆弱地區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態問題,以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為核心,重點開展沙地人工植被恢復生態過程、沙化退化草場改良、荒漠化土地綜合防治試驗研究與示範區工程建設,在沙地水分動態對人工植被恢復影響、沙地植物繁殖對策與植被恢復關係、沙地固沙植物群落穩定性、沙地主要灌木樹種抗旱性及沙地節水抗旱造林技術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進一步完善退化草地改良配套技術、流動-半流動沙地生物固沙技術,建立並推廣一批沙地生態經濟模式,建成以灌木為主、灌-草-喬結合的科爾沁沙地人工植被恢復與綜合整治示範基地16000畝,為我國北方退化土地生態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生態干擾度與次生林分類間關係研究

以中國東北天然次生林為對象,重點開展了主要人為干擾和自然干擾(雪/風/低溫)對次生林生態系統生態過程的影響及經營管理對策研究,提出生態干擾度與次生林分類間的關係,闡明不同干擾條件下次生林主要建種群的生理生態特性及生物多樣性變化規律,建立林木雪/風害發生與海拔、坡度、林型的關係,揭示雪/風害干擾及低溫冷害干擾對次生林主要樹種更新的影響機制;提出林分垂直結構的疏透度量化方法,建立了林分中的光分布規律模型,揭示次生林天然更新障礙因子與次生林林隙更新的關係,提出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過程的途徑,為天然次生林可持續經營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針對東北半乾旱抗旱區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為中心,深入研究了抗旱坐水播種、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節水高效栽培、保護性耕作、農林複合等單項節水和區域治理技術,並系統集成了適宜於東北半乾旱抗旱灌溉區節水農業和低山丘陵區綜合治理技術體系與發展模式,建立了土壤水分動態監測系統及節水農業效益定量評價的方法和指標體系、節水農業和區域持續發展管理模式,建成節水農業技術集成模式示範區1個,面積8萬畝,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kg/m3,農產品產量提高25%以上;建成低山丘陵區農林綜合治理模式示範區5個,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瀋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評價

吳祥雲教授2004年調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後,為學校的人才建設和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的感召下,先後有王東升等5名博士從瀋陽農業大學到學校來執教。短短几年時間,學校的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學科就取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

吳祥雲吳祥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