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傑

吳子傑

吳子傑:(公元1913~2004年),湖北省天門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3軍第叄支隊分隊長、紅2軍團獨立團連長、紅2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紅三軍第三支隊班長、文書、分隊長,紅二軍團獨立團管理科科員、連長、偵察參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等職,參加了洪湖蘇區的二、三、四次和湘鄂川黔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及湖北潛江縣畔湖戰鬥,湖南龍家寨、陳家窯戰鬥,貴州則家壩戰鬥,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獨立一旅教導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三五八旅獨立四團參謀長,新四軍第五師4四團團長等職,參加了山西馬鞍山、康家會、米峪鎮等戰鬥。

2、解放戰爭時期

吳子傑 吳子傑

任晉綏軍區獨立四旅十四團團長,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四旅副旅長,第一野戰軍二軍四師副師長、師長等職,先後轉戰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參加了蟠龍鎮、三岔灣、運城、瓦子街、永豐鎮、全渠鎮等戰役戰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新疆軍區第四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一師師長、三師師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軍七師長。回國後任第一軍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吉林省軍區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顧問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為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是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4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人物生平

1949年席捲大西北的戰役正式打響。彭德懷召集將領開了一個文物保護會。彭德懷說:目前我們已踏上了古絲綢之路,再往西走歷史古蹟很多,那都是民族瑰寶。所以打擊胡馬殘匪不能忘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決不能讓人罵我們是敗家子。最後彭總還特彆強調:敦煌千佛洞(莫高窟),要派人保護好。

當解放軍快打到敦煌時,敵守軍敦煌偽保全旅長馬尕英見大勢已去,驅動殘匪直撲千佛洞,企圖搶劫和實施破壞。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也蜂擁而至,眼看這座藝術寶庫要毀於一旦,吳子傑指揮部隊趕到阻擊敵軍,馬尕英讓匪徒們用槍逼著上百名民眾沖在前面,企圖實施搶劫和破壞後快速逃竄。

面對這種情況,部隊無法射擊。這時,吳子傑手下的一位副科長,單槍匹馬衝到陣前,向敵人宣傳我軍保護歷史文化政策,講保護莫高窟的重大意義,試圖說服匪軍停止破壞活動。窮凶極惡的歹徒們,竟向這位解放軍幹部瘋狂射擊,英雄當場血濺荒原。當時,百名民眾趁機四散逃走,我軍得以殲敵。

為避免莫高窟受損,在激戰中吳子傑沒使用迫擊炮等重火器,造成了我方一定的人員傷亡,但千佛洞躲過了一次毀滅性的災難。吳子傑後任2軍4師師長,隨王震去了新疆。擔任喀什軍分區司令員。後調回1軍,先後擔任過1師師長、3師師長。

1953年,吳子傑出任1軍7師師長,赴朝作戰。1軍在朝鮮作戰很少,先是在高棧下里新村東南山打了一仗,敵軍死傷15人,1軍部隊傷亡75人。接著作戰7次,以吳子傑的7師較出色。在198.6高地進攻戰鬥中,7師一個團全殲韓國第1師15團一個連另兩個排,然後擊退該師11、12團反撲,斃傷俘敵3400人。7師另一個團在笛音里西北無名高地進攻戰鬥中,也斃傷俘敵韓國第1師1560人。戰後吳子傑升任1軍副軍長。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吳子傑回國後, 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炮兵系。後歷任瀋陽軍區炮兵副司令員、司令員,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遼寧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子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