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祥

吳勇祥,男,1948年出生,2010年7月15日因公殉職,享年63歲。望江縣高士鎮佩山村人,中國共產黨員。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吳勇祥同志生前無論是在村任職期間還是退居二線以後,都心繫一方發展,熱心村級事業,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民眾服務,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在推進佩山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作了大量工作,樹立了農村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組織的肯定和民眾的擁護,先後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多次當選為縣黨代表、人大代表,當地民眾紛稱:“他是一個好人”。
2010年7月9日凌晨4時,望江縣高士鎮佩山村紅嶺圩堤壩發生險情,正在堤壩巡查的高士鎮佩山村總支委員、查湖村民組組長吳勇祥立即組織民眾投入防汛搶險。在連續奮戰3個小時後,吳勇祥同志因搶險疲勞過度,不慎在堤壩上摔成特重型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於2010年7月15日上午9時因公殉職、與世長辭。噩耗傳來,當地民眾無不為失去一名好黨員、好乾部、好同志而悲痛萬分。中共安慶市委、望江縣委先後追授吳勇祥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抗洪標兵”,號召全市、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向吳勇祥同志學習。

先進事跡

身先士卒、敢於犧牲——他是抗洪搶險的標兵

吳勇祥打小生活的高士鎮佩山村紅嶺圩,是一個長期遭受洪水肆虐的地帶,從年輕時開始,吳勇祥便與防汛抗洪打交道。1999年,這裡的一個圩口曾經出現過潰堤,圩內的一千多畝良田全部被淹沒,一個村莊整體搬遷到另外一處重建。近幾年,由於沒有大的雨水侵襲,紅嶺圩安全度過了幾個汛期。2010年7月,受強降雨天氣和上游麻塘湖泄洪影響,望江縣泥塘溝水位全線暴漲,情況危急,紅嶺圩再次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個時候,已經防汛防了三四十年、已是62歲高齡的吳勇祥仍然不顧自己的年老體弱,毅然承擔起查湖村民組所在的查湖圩防汛任務,並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抗洪搶險的堤壩上。
當大雨來臨時,吳勇祥是第一個出現在洪水面前的人。儘管自己已是一位老人,而且不再是村裡的主要領導,但吳勇祥還是放心不下紅嶺圩的防洪堤。汛期剛來時,他就獨自一人到堤上查看了好幾次。看著父親下雨天還是經常出門,女兒吳銀梅深怕吳勇祥有個什麼閃失,總是叮囑他,下雨天就不要出去了。可是據吳勇祥的妻子王長雲回憶,7月9日那天,吳勇祥在被雨聲驚醒後,還是迅速穿衣起床,立馬就準備前往可能將要出現險情的堤壩上。妻子試圖阻止丈夫,可吳勇祥罵了妻子一句“你一個女人懂什麼,要是圩破了可怎么辦?”之後,還是穿上雨衣,打著手電筒,扛著鐵鍬,叫上前晚與他一起查堤的胡漢祥等人,直奔大堤而去。而這個時候還是凌晨4點多,天剛蒙蒙亮。
當險情出現時,吳勇祥是最不畏懼危險、最不怕累的人。與吳勇祥一同前往查堤的胡漢祥等人,回憶起那天的情形,無不為吳勇祥敢於犧牲的精神所感動。當時原本就快接近堤頂的大水水位,在經過一場大雨之後,迅速上漲。吳勇祥等人巡查到一處涵洞時,嘩嘩的河水正向外奔涌,幾人立即投入搶險。已經62歲的吳勇祥像壯勞力一樣,奮力地鏟土、裝土、堵口、觀察。好幾次,他都是自己跳進已經灌水的涵洞,在齊腰深的水中,用自己的身體去堵住冒水口。經過三個多小時後,涵洞水流開始變小,險情逐步得到了控制。然而,吳勇祥還是不放心,又拿著手電筒斜著身子探尋涵洞堵漏效果,忽地腳底一滑,一個趔趄,他猛然間摔向了高出地面近半米的水泥涵洞上。後來經縣人民醫院診斷,這一摔造成了吳勇祥顱腦特重型損傷。雖經多方搶救,但吳勇祥還是在縣醫院的病床上問了一句“險情排除沒?”之後,不幸去逝。當人們後來問起吳勇祥為什麼會摔倒時,與他一道搶險的村民們都說:“他就是因為搶險時間太長,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2010年的7月,正值望江全縣上下深入開展黨組織、黨員“創先爭優”活動,有著38年黨齡和34年村乾經歷的吳勇祥用自己的真實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觀、價值觀。在7月9日那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引發的洪水面前,吳勇祥用自己的生命兌現著生前所立下的“人在堤在”的莊嚴承諾。人們會記住這樣一個老黨員、老書記,記住這個無畏於困難、無畏於艱險的抗洪英雄、抗洪標兵。

愛崗敬業、心繫發展——他是農村幹部的榜樣

1976年,28歲的吳勇祥成了一名村幹部,令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在村幹這個位置上他一乾就幹了30多年。剛開始時,他還只是一名村民組組長,負責隊里的一些簡單事務。那時的村乾,基本沒有什麼待遇,僅憑的是一顆甘於奉獻的心。然而,正是憑著一股對工作的認真勁和對公共事務的熱情,吳勇祥即使在村民組長這個全中國最基層的位置上,依然作出了許多貢獻。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績也很快就得到了組織和民眾的認可。1986年,吳勇祥當上了原高士鄉紅嶺村的黨支部書記。2004年,望江行政區劃改革,紅嶺村與另外三個村一道合併為佩山村,吳勇祥由於長期工作突出,又被組織和民眾推選為佩山村黨總支書記。
在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這個位置上,吳勇祥是一門心思地撲在事業上。長期以來,他兢兢業業、恪職盡責,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與吳勇祥生前一起共事了有20多年的高士鎮民政辦主任吳文竹,回憶起老同事,不斷豎起大拇指。他這樣評價道:“吳勇祥組織觀念很強,他們村的工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從1986年開始,村里各項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當時的紅嶺村是高士鄉的樣板村,什麼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好。”
在村任職期間,吳勇祥特別重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他接手原紅嶺村時,當時村里是一窮二白,村級集體經濟基本為零,加上村里工作每年都要支出大量開支,累積起來,村里還長期背負著大量債務。“如何盤活村級集體資源,帶領民眾脫貧致富”?身為村級發展的“帶頭人”,吳勇祥為此苦苦思考、辛勤探索著。原紅嶺村有一片500多畝的林場,土地承包責任制之後,這片林場由於集體經營不善,一直處於閒置狀態,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益。看著周邊村裡的集體資源盤活得有聲有色,每年都能為集體經濟帶來大量收入,而自己村的集體資源卻被長期浪費。吳勇祥看在眼裡,痛在心上、急在心上,想方設法要把這片林場利用起來。自2002年開始,吳勇祥先後多次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集體林場進行專題討論。儘管當時各方意見並不統一,但吳勇祥依然不屈不撓地做著民眾的思想工作,特別是注意與村里幾個較有經濟頭腦的百姓進行了深入的溝通,鼓勵他們帶頭承包。在吳勇祥的辛勤努力下,這片林場終於在2002年、2004年、2008年,先後分三次承包出去了。承包後的林場,總共為村裡帶來了7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村級債務,為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濟保障。
在村任職期間,吳勇祥特別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無論是合併前原紅嶺村,還是合併後的佩山村,長期面臨著基礎設施十分落後的現實問題。吳勇祥任村黨(總)支部書記時,搶抓各種機遇,特別是在中央作出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後,他敏銳地抓住各種支農、惠農政策,想法設方地改變村裡的基礎設施面貌。佩山村的村級道路,一直是村裡的一大難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為藉助國家“村村通”項目機遇,吳勇祥一方面向鎮裡、向縣裡積極爭取項目落戶,一方面積極籌集道路修建的啟動資金。他前後四處奔波,先後到過浙江、上海等地,動員外出務工創業有成的老鄉們捐助修路款。正是在吳勇祥的帶頭努力下,如今的佩山村建成了1.5公里的佩山大道和2.6公里的紅嶺大道。原來的紅嶺村,地處花涼亭渠道末梢,這是一個晴則乾旱、雨則洪災的地帶。每年一到5月份,花涼亭渠道上游來的水流不到村里,乾旱成了莊稼最大的問題,大面積的良田都面臨著嚴重缺水。為了解決該村歷史上最大的乾旱難題,從2001年春天開始,吳勇祥經過三、四年的時間,帶領村民擴建了村裡的近30口水塘,通過增加村裡的蓄水,解決了乾旱難題,養活4000多人口的農田有了充足的水源灌溉,莊稼的收成能夠保住了。紅嶺是個圩區,旱天需要灌溉、雨天需要排澇,僅憑村民自建的水塘還只能解決蓄水問題,一到雨季,內圩的水又要往外排。為使水流能進能出,吳勇祥多次向鄉里、向鎮裡反映,帶著“村兩委”一班人軟磨硬泡向縣裡爭取,前後花去一年多時間,硬是把一座不在規劃內的抗旱、排澇兩用的排灌站建在了自己的村里。另外,吳勇祥還先後主持建設了總投資46萬元的村辦公樓,和總投資28萬元的村社區衛生服務站。
在村任職期間,吳勇祥特別關心村里教育事業發展。起初的紅嶺國小在一家大米加工廠的邊上,機器的轟鳴聲很嘈雜,面積也只有60來平方,地方很擁擠,學生根本無法安心上課。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吳勇祥上跑上級主管部門,外向本村在外創業有成的能人募捐,內向村民發動集資,終於通過多方籌措,克服了資金緊缺的困難,於1990年6月,對紅嶺國小進行了成功搬遷。為了學校的更好發展,1996年,吳勇祥又牽頭為紅嶺國小建成了一棟兩層共八間的新教室,並圍起了圍牆,為學生安全提供了良好保障。為了更好地激勵老師教學,吳勇祥努力節省村級開支,在有限的村級資金里專門抽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獎勵村里教學優秀的教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紅嶺國小每年的教學成績也都處在高士鎮數一數二的位次。如今,紅嶺國小的老校長吳佑成回憶吳勇祥,記起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重視教育、不重視培養人才,這個村子就發展不起來”。而令吳勇祥感到最開心、最光榮的事就是村里走出去了很多的大學。今年,吳勇祥的大孫子也成了這其中的一員,可惜的是,吳勇祥沒有等到孫子開學的那一天。

牢記宗旨、無私奉獻——他是共產黨員的楷模

吳勇祥同志197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38年來,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有著38年黨齡的他,時刻都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已。他上為黨組織分憂、下為民眾解難,始終把“忠誠於黨”建立在知黨、愛黨、信黨的理想信念上,強化在甘當民眾“孺子牛”和“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中,落實在克己奉公、遵守紀律的工作生活中。吳勇祥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一生。
長期以來,吳勇祥一直把黨的事業作為畢生的政治追求。他始終把學習、貫徹、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作為自己份內的事。在全黨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他帶頭記好學習筆記,帶頭撰寫學習心得,帶頭調研、分析、解決阻礙村級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在他的示範作用下,佩山村的學習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多年來,吳勇祥不斷為組織輸送著新鮮血液,佩山村經他培養發展的黨員就有27名。他經常對村裡的黨員同志說:“我們都是黨的兒女,是組織培養了我們。”這其實是吳勇祥在告誡他和他的同事們,千萬不能忘了自已的身份,千萬不能辜負黨和民眾的重託,要自覺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自覺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多做有益於黨、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眾的事。正是憑藉著對黨的無比忠誠,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崇高信仰,吳勇祥在村乾崗位上,一乾能幹30多年,自始至終始終都保持著火熱的激情、絲毫不減。工作起來就像一架永不停轉的發動機,就像一個拚命三郎,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2008年,吳勇祥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為了不耽誤村里其他年輕同志的發展,使村級事業後繼有人,他在“村兩委”換屆選舉時,主動提出讓賢,甘願退居二線,任村總支委員、查湖村民組組長。這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大氣與寬容。退居二線之後,人們以為吳勇祥這下應該可以休息一下了。可他並沒有把自己置身於村裡的事務之外,依舊熱心幫助村民,積極協調鄰里糾紛。
長期以來,吳勇祥一直把集體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長期身為村裡的“一把手”,把持村裡的大小事,各種經濟往來也不少,特別是近幾年,村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一些工程包頭,要請吳勇祥吃飯,給他拿煙送酒,有的還直接拿錢。面對這一切,吳勇祥都是果斷拒絕。他始終視個人利益為小、視集體利益為重,從來都是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廉潔奉公,模範遵守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吳勇祥的愛人長期患有腦膜瘤,2005年手術後,仍然依靠打針吃藥維持。儘管日常開支僅僅來源於吳勇祥那微薄的村乾工資,日子過的非常清苦,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個人的生活拮据而占用和挪用村裡的一分錢。如果說不以權謀私還只是一名村乾的基本底線,那么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吳勇祥則把一名黨員的思想上升到了“舍小家、顧大家”的境界。1996年夏,紅嶺圩發生嚴重內澇,一千多畝棉花和水稻泡在水中。由於連續超負荷工作,排灌機組發生故障。吳勇祥得知情況後,帶著自己從事供電維修的弟弟吳應長前去搶修機器。那天上午9時左右,家裡人匆忙趕來報信,父親病危,要見兩個兒子一面。當時,搶修正處在緊要關頭,需要有人現場組織。聽到訊息後,吳勇祥默默地拉住了弟弟,繼續投入工作。經過8個小時的搶修,排灌機組基本修理完畢。這時,吳勇祥才起身飛奔回家。臨走時,他還是把吳應長留了下來,防止重新運行的設備出現問題。當他回到家中,老人卻已經與世長辭。
長期以來,吳勇祥一直把奉獻社會視為自己生命的意義。他始終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竭盡全力地服務發展、服務民眾、服務社會。在村乾位置上,他盡心盡力辦好公共事業。在日常生活中,他心裡始終裝著民眾,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幫民眾之所需,辦民眾之所要。在吳勇祥生活的周圍,許多民眾都接受過他的幫助,他的鄰居吳佑成對此感觸最深。1996年初冬的一天,晚上9點多,吳佑成發現自家養的兩頭豬掉進了與豬舍相連的糞坑裡。因為自己腿有殘疾,老伴也無力把豬撈起,救豬心切的吳佑成站在門口大喊。當時已經睡下的吳勇祥聽到後,趕忙爬起來,二話不說就跳進了惡臭、冰冷的糞坑裡,把兩頭豬全部打撈起來,免去了吳佑成的損失。吳勇祥有一手祖傳的醫治蛇傷技術,經他所救的四里八鄉被蛇咬傷的人很多,並且都是免費醫治,從來不收一分錢。據村民回憶,有一次,村里一位農婦被蛇咬傷,吳勇祥聽說後急忙趕了過去。看到農婦傷勢十分嚴重,他立即用隨身攜帶的鋼針把傷口劃了一個口子,僅是在嘴裡含了一口酒,就直接用嘴去吸蛇毒。正是吳勇祥不顧自己的安危,為農婦爭取了救治時間,保住了性命,這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如今,紅嶺圩的汛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佩山村的面貌正在進步的改善之中,村民的日子也逐漸好了起來。而吳勇祥卻走了,永遠離開了他所鍾愛的事業,離開了他所牽掛的佩山民眾,離開了他所摯愛的親人。吳勇祥同志用一生對黨的無比忠誠,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大小事,生動詮釋了一名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崇高境界。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不怕吃苦、勇於犧牲的優秀品格,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優良作風,一心為民、心繫民眾的博大胸懷,已在廣大黨員民眾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在深入開展黨組織、黨員“創先爭優”活動之際,在望江加速發展橋港經濟之際,望江全縣廣大幹群一定會以吳勇祥同志為榜樣,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紮實有效地完成當前各項主要工作任務,為奪取防汛抗洪全面勝利,為推進望江跨越趕超、奮力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生前日記

吳勇祥同志犧牲後,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心繫民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通過各級媒體傳遍大江南北,傳遍長城內外。在整理吳勇祥同志的遺物時,發現部分工作日記。為把“向吳勇祥同志學習”和創先爭優活動推向深入,望江縣創先爭優活動辦公室整理了吳勇祥同志的日記。
摘錄:
1996年1月31日
為了今後30年長遠規劃,要按照中央和地方等檔案精神,留好留足發展教育用地,在村學校東側要預留一塊土地,用於將來擴建學校。
1998年2月17日
要多培養有文化、年紀輕的人加入中國共產黨;要努力把紅嶺各項工作搞上去,讓五星紅旗在紅嶺長盛不衰,讓老同志和民眾看到希望;要大抓經濟,穩定扶持中下型企業發展,重視科學興農,把上級分配的各項工作按質完成好。
1999年4月9日
今天,村里召開新一屆當選的村“兩委”成員第一次會議。這次新進班子中的3個人都是年富力強,文化程度高的,他們有一定的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在民眾中威信較高,工作經驗豐富,我相信新的班子肯定有新的起色。今天是新的“兩委”班子在村委會上班的第一天,會上我提出,村“兩委”同志要節約開支,要選舉成立財務監督小組,把所有賬目張榜公布,財務報銷必須要有正規的發票。村裡的各項工作,只有讓民眾放心,幹部才有威信。現在村里急需辦的事情很多,時間不等人,特別是村學校建設要抓緊,必須在下學期開學前保證讓學生能到新教室上課。對這次退下去的老同志,村里要發光榮證和牌匾,對老同志能關心的要儘量關心。
2001年4月14日
今天,村里召開全體生產隊長(村民組長)大會,我做了題為《齊心協力、加強團結,把紅嶺工作搞好》的發言,要求全體隊長(組長)要有細緻的工作作風,有事共商量,辦事公道,不準謀私利。要實行隊(組)務公開,這樣給民眾一個明白,也還幹部一個清白。在生產隊處理隊務,要堅持公正立場,必須依法依規按章辦事。近年來,我村農業出現滑坡現象,農民種糧積極性差,要引導大家調整產業結構,推廣“二高一優”品種,發展保鈴棉,超級稻,擴種油菜,要組織剩餘勞動力看兔、養豬、雞、鴨,打草包,想方設法提高村民收入。我還希望全體隊長要引導村民多給孩子讀書、再苦不能苦孩子。
2002年9月10日
今天是18個教師節,過去一學年,各位老師加倍努力、辛勤教書,在全鎮考試中我村國小各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好評。作為教師,要真正在育人上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吃苦在前,要按照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要求,對紅嶺下一代盡心盡力,認真負責,使紅嶺孩子在考試中都能考出好成績,為紅嶺國小教育打下堅實基礎。一個孩子能否成才,國小教育是關鍵,萬丈高樓,基都打不好還談什麼?村里儘管財政困難,但也要拿出一部分錢獎勵優秀老師,村“兩委”對學校工作更要全力支持配合,出現問題要及時幫助解決。
2004年3月11日
退耕還林政策好,是國家的扶持,補貼等等什麼的一開始民眾不一定信任,要向民眾講清楚政策,要講清楚這是一個讓農民得利的政策。退耕還林的頭兩年可以實行套種,這樣大家在得到國家補貼的同時,還可以收穫黃豆芝麻綠豆等農產品。退耕還林是各隊(組)都同時搞,還是先搞一部分,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商量。如果是各隊(組)都搞,耳塘山東面20棵松樹要處理掉。總之,村兩委一班人,一定要同心協力,盡最大力量把退耕還林工作做好,讓老百姓得實惠。
2004年3月18日
林業局提供的退耕還林種苗國外松、楓香樹、紅椿運到村,正興、查湖、新風、紅嶺、紅光村民小組都來人領了種苗。看來,推行退耕還林的積極性開始調動起來了。
要再加把勁,一定要把退耕還林這項好事辦好。
2004年6月20日
汛期又到了。泥塘溝的安全渡汛每年都很緊張,真希望今年的內水不要來得太猛。要做好防汛的前期準備,要團結治水,物資、人員一定要早早謀劃好,不能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不管怎么樣,屬於佩山村的堤段一定要保證安全。
醫保、糧種補貼要核實和公示。
2004年7月28日
今天,鎮裡檀林書委員到村搞計畫生育。他說了一些外面計畫生育方面的反面例子,說是有些人到醫院找人用B超鑑定性別。大家都生男孩,女孩子少,長期下去那還得了!
我們村有沒有這種現象呢?要注意。計畫生育是國策,也是村裡的重點工作,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實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事情就好辦了。
2004年11月13日
今天,高士鎮召開全體村兩委人員會議。方書記,邵鎮長,張書記都講了話。
計畫生育、財稅增收、水利興修是當前工作重點,尤其是水利興修工作。前年水利興修搞得好,來年防汛少吃苦。要把這個道理對村幹部和村民講清楚。
2007年6月14日
鎮裡部署林權體制改革工作。
從現在開始,到2008年9月10日,林權體制改革要全部完成。要按上面政策做好勘測、繪圖、追檔、林證上網以及林業證的發放工作。
林權體制改革重點是做到尊重民意,遇到阻力要多做思想工作。
2008年3月18日
村里公路建設是個問題,佩山民眾呼聲大。全體村幹部要解放思想,不能只顧眼前,要看全社會發展,中央要求“村村組組通”,修路方面村幹部要引導、做工作,要成立理事會,組織民眾修路。新河、紅嶺、李塘、五星等片有小車幾十輛,那些老闆問我村里什麼時候修路,我無話可答,這是一個大問題。
2008年3月27日
因年紀大和家庭問題,在這次換屆時讓賢下來,讓年輕人上。現在還要保持旺盛的工作積極性,下來以後支持新班子工作,本人賬務一定要交清。個人一生中沒有為黨做什麼,還是希望上面能關心關心老幹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