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輝[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吳光輝[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吳光輝,男,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 北京外國語學院日語系 日本語言文學學士;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 日本文化專業碩士;

1994年3月至1994年9月 日本大谷大學 外國人特別研究員;

1997年4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哲學史專業 哲學博士課程修;

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史 教育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 廈門大學外文系 助教;

2001年4月至2006年7月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講師;

2006年8月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副教授;

2002年4月 擔任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日本語教育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4年4月 擔任廈門市翻譯工作者協會 理事。

主要貢獻

學術著作

1 《中日共同研究: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共譯),卞崇道主編,瀋陽出版社,2002年。

2 《翻譯與文化》(日本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彙編1,共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3 《傳統與超越——日本知識分子的精神軌跡》(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

4 《漢字》(第3卷,共譯),白川靜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

5 《翻譯與文化》(日本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彙編2,共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6 《近代之挫折》(譯著),高坂史朗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7 《世界之中國:域外中國形象研究》(合著),周寧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8 《轉型與建構——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專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學術論文

(日文)

1 《反省與自覺——西田哲學及其實踐》,《日本學學刊》,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1996年。

2 《新世紀的新哲學——西田哲學的意義》,《日本學論叢》,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1996年。

3 《日本江戶時期的文教政策》,《第三屆日本語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

4 《西田哲學與陽明學的比較研究》,《東瀛求索》,日本國際會館,2000年。

5 《西田哲學的東方性格——以陽明學的受容為中心》,《日本的哲學1》,昭和堂,2000年。

6 《中國的日本哲學研究——90年代以後的動向》,《日本的哲學2》,昭和堂,2001年。

7 《青年西田幾多郎的思想軌跡》,《日本學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8 《作為合一哲學的純粹經驗論》,《東亞與哲學》,日本中西屋出版社,2003年

9 《東方與西方之間——試論西田幾多郎的文化論》,日本:新日本學研究會會志《日本學論壇》,2003年。

10 《世界的日本學說——西田幾多郎的文化論》,《日本學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

11 《哲學與儒學之間——現代思想之西田幾多郎》,日本:新日本學研究會會志,《日本學論壇》,2004年。

12 《地域性的科舉文化圈——日本科舉制的考察》(與劉海峰合作),日本:日中學術交流振興學會,《日中學術研究志》,2007年12月。

(中文)

13 《模仿與獨立——談中村正直與夏目漱石的留學思想》,《鷺江大學學報》,1996年。

14 《合一構造的純粹經驗論》,卞崇道主編:《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瀋陽出版社,2002年。

15 《文化反思與翻譯行為》,紀太平主編:《翻譯與文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16 《知識體系與教育思想》,紀太平主編:《翻譯與文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17 《自然與生命的調和“心境”——試論志賀直哉的〈暗夜行路〉的文學表象》,《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

18 《高等教育與文化的互動關係說——解讀潘懋元的〈潘懋元論高等教育〉》,《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19 《日本科舉制的興亡》,《廈門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0 《試論伊藤整的現代文藝批評》,《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

21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試論潘懋元教授的治學與實踐》,《教育家》,2003年第1期,第2作者。

22 《潘懋元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奠基人》,《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第2作者。

23 《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的形成與發展》,《日本學論壇(原〈外國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

24 《大學生社會化下的能力培養》,《廈門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

25 《試論日本的教師聘任制》,《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第5期。

26 《科舉考試與日本》,《東南學術》,2005年第2期。

27 《內村鑒三》,卞崇道主編:《明治哲學與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28 《中江藤樹與“孝”的思想》,成中英主編:《本體與詮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29 《熊澤蕃山的“時處位”思想》,成中英主編:《本體與詮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30 《“培訓工程學”的一些啟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第6期。

31 《比較文化學與文化解釋學的視角轉換》,《翻譯與文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32 《日本的科舉研究——“科舉學”的外部視角》,劉海峰主編:《科舉制的終結與科舉學的興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33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專業的自我培養》,《廈門大學學報》,2006年增刊。

34 《“哲學”概念的流變與近代中國的哲學啟蒙》,馮天瑜主編:《語義的文化變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35 《試論“以生為本”的教育觀》,《樹人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譯文)

36 卞崇道:《中國與日本哲學之間的對話》(日文),《知識的坐標軸》,日本晃洋書房,2000年。

37 狹間直樹:《〈梁啓超、明治日本、西方〉之序言》(中文),《梁啓超、明治日本、西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38 藤田正勝:《日本文化、東亞文化、世界文化》(中文),卞崇道主編:《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瀋陽出版社,2002年。

39 西田幾多郎:《場所》(中文),《世界哲學》,2002年第5期。

40 西田幾多郎:《“場所”——來自根本之處的思索》(中文),《世界哲學》,2002年第5期。

41 藤田正勝:《翻譯與文化》(中文),紀太平主編:《翻譯與文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42 濱下武志:《全球化中的東亞地政文化》(中文),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中國與日本的他者認識》,2004年。

43 佐藤學:《全球化下的東亞教育模式——以日本的危機與改革為中心》(中文),《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44 內村鑒三:《我是如何成為了基督教徒的》(中文),卞崇道主編:《明治哲學與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45 (美)戴維斯:《西谷啟治的“退步”思想》(中文),成中英主編:《本體與詮釋》,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科研課題

(主持與參與)

1 中日共同研究: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國際大型課題,參與翻譯,發表論文,2001年。

2 地方文化研究在外語學習與套用中的作用論證,橫向課題,參與撰寫報告,2001年。

3 廈門市外國人生活區調研,橫向課題,參與撰寫調研報告,2002年。

4 後現代性日本文學研究,廈門大學校級課題,獨立承擔者,2003年。

5 外語培訓工程學,福建省級課題,第二負責人,參與撰寫論文,2003年。

6 廢科舉對於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影響研究,福建省級課題,參與者,2003年。

7 科舉革廢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轉型,教育部重點課題,參與者,2003年。

8 中日互譯技巧研究,橫向課題,參與者,2003年。

9 商品銷售與廣告翻譯,橫向課題,第二負責人,參與撰寫論文,2005年。

10 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廈門大學校級課題,獨立承擔者,2006年。

11 外語培訓市場調查與培訓對策,橫向課題,主持人,2008年。

學術會議

1 2000年08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日共同研究: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

論文:《作為合一哲學的純粹經驗論——西田哲學與陽明學之比較研究》;

2 2000年10月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辦:外部的視野——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第十屆 日本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青年西田幾多郎的精神軌跡》;

3 2001年09月 日本京都大學舉辦:東亞近代哲學的意義;

論文:《西田哲學與新儒家的比較研究》;

4 2001年09月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 學術講座:《都市化與地域文化》;

5 2002年10月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舉辦:日本學的拓展與深化;

論文:《世界的日本論——西田幾多郎的文化論》;

6 2004年03月 浙江大學舉辦:明治時代的儒學;

論文:《儒學與哲學之間——現代思想之西田幾多郎》;

7 2004年12月 廈門大學舉辦:中日比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模式固見與日本認識》;

8 2005年07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公共哲學翻譯討論會;

翻譯論文:《公共哲學協同研究的成立過程與基本課題》的翻譯問題;

9 2005年08月 延邊大學舉辦:明治哲學與東亞近代哲學的轉型;

論文:《哲學概念的流變與近代中國的哲學啟蒙》;

10 2005年09月 廈門大學舉辦: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日本的科舉研究——“科舉學”的外部視角》;

11 2006年12月 廈門大學舉辦:中日學術交流國際研討會;

論文:《地域性的科舉文化圈——日本科舉學的考察》;

12 2007年03月 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中日學術研討會;

論文:《浪漫主義與近代自我——以北村透谷為中心》;

13 2007年04月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哲學是什麼;

學術報告:《公共哲學與科學技術》之翻譯;

14 2008年03月 浙江樹人大學:

學術演講:《模式固見與日本認識》。

獲獎記錄

1 《傳統與超越——日本知識分子的精神軌跡》(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獲2005年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研究三等佳作獎。

2 《自然與生命的調和“心境”——試論志賀直哉的〈暗夜行路〉的文學表象》,《外國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獲得2005年廈門市第六屆社會科學研究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