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申

吳世申

吳世新烈士生平略述吳世新,男,字勇勛,又名世申,祖籍廣東順德。1890年1月16日(光緒十五年已醜十二月廿六日)生於新加坡,1922年7月在討伐陳炯明所部叛亂的戰鬥中,陣亡於廣東省翁源縣的禮山。英年早逝,壯志未酬。

創辦華僑國小

吳世新自小生活在新加坡,十六歲回國求學,畢業後在廣州當憲兵下士,因受革命志士的影響,參加了反清活動。事發後亡命返回新加坡。先是在商行學做生意,繼而轉去馬來亞雪蘭莪州吉隆坡一間汽車修理行做修車工。不久轉雪蘭莪的古毛埠自營修車行。
吳世新在吉隆坡的電車商行證書
吳世新與華文國小優等生合影

昔時,當地眾多華人子弟因無合適學校可上,而令家長發愁。吳世新乃邀集當地華人富商、社會賢達等共謀辦學。後開辦一所華文國民國小,自任義務校長,並聘王左邦、王扳書兩人為義務教導主任與庶務主任。辦學堅持了數年。而其正業仍是汽車修配行老闆。

參加同盟會負責當地募集捐款

同盟會員吳世新所用籌款箱
1906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先生前往南洋一帶宣傳反清,鼓吹革命。同時募集活動經費。在此之後,他於當地秘密加入同盟會,被任命為地方支部的常委,負責募集華僑捐款,以應革命之需。
其間,又與一批熱心教育教國的華僑草擬“擬發起海外華僑學校聯合會的意見書”。而所募集的捐款,有時托他人如彭澤民先生、陳占梅先生攜回國內上交。有時,則由自己回國送交。

任討伐龍濟光決死隊員

1916年,孫中山組織由周之貞為總司令的討伐龍濟光(盤踞廣東的軍閥)的軍事行動。吳世新與張民達、侯山、黃志偉、王保志、黃世明、龍飛標等一批青年華僑志士返國參加周之貞領導的華僑護國軍,任討龍決死隊員。得黨人鄧文烈、蕭覺民之助,以自制炸彈,擊龍於晏公街之商會門口,惜未命中。是年6月袁世凱病亡。7月25日,中華革命黨發出通告,謂討龍戰事結束,革命軍華僑討袁敢死先鋒隊停止一切軍事活動,人員遣散。故吳乃重回古毛埠,繼續籌款接濟國內革命。

韶關討伐陳炯明叛亂

吳世新最後一次回國約在1920年。第一次北伐與回師討賊,時為粵軍一師機關炮連連長,軍階似為上尉。1921年12月中山先生在桂林設大本營,籌劃北伐、次年5月,又到韶關督師北伐,時許祟智率第二軍和粵軍李福林部及第一師梁鴻楷部任右翼,以張民達團為右翼先鋒,從翁源攻江西之虔南、龍南、信豐、雩都,大小數十戰,於6月13日與友軍會師攻克贛川,前鋒逼近吉安。6月16日陳烔明在廣州稱兵叛變,炮擊總統府。北伐軍聞訊,即決定回師廣東靖亂,作為北伐軍第二路軍的吳世新所在一師及黃大偉所部,回師廣州平定陳炯明叛亂途中,於7月12-29日間,數次在翁源與陳炯明之熊略所部激戰,18、20及24日三日,翁源三得而三失,形成拉鋸,靖亂最後失利。7月29日,交火中他為流彈所擊中。此役有3名連長犧牲。他為其中之一。時年32歲。死後遺骸與其他陣亡者,同葬於翁源禮山。
黃氏攜兒女與吳世新父母分別留影
他犧牲一年多後的1923年,他在粵軍一師同事才敢將其戰死之事告吳世新家人。吳世新生前丟下家小,追隨孫中山先生,家財早已耗盡。故其妻黃氏應吳世新生前同事之矚,決計舉家渡海返國謀生。離開新加坡前,黃氏家小與吳世新父母於當地合照留影。眾多僑胞捐贈路費,返回祖國。

孫中山、葉劍英等親筆簽名的捐銀單

孫中山、葉劍英等親筆簽名的捐銀單
當時的民國政府制定有陣亡將士撫恤條例,有關遺屬可援用此條列接受撫恤金。1923年7月下旬,大元帥府曾於廣州中央公園召開陣亡將士撫恤大會,追悼1922年5-7月間廣東北伐中戰死的官兵。黃氏一家返抵廣州定居後,接獲大元帥府遣人送達的當年撫恤大會為吳世新陣亡而簽名認捐的捐銀單一份。該單署有孫中山許崇智張民達、侯山、葉劍英等29人當日或日後簽名認捐共1080銀元的記錄。認捐款由侯山匯集與發放。
附錄一

捐銀單中捐銀人尋蹤

(按清單署名順序分列)
1.孫中山
2.許崇智(1887-1965),廣州人。1922年為粵軍二軍軍長、東路討賊總司令軍,後為建國粵軍總司令。1926年後因與廖仲愷被刺案有染,被驅離粵省。1927年後任國民政府軍委委員、監察院副院長,以後逐漸遠離軍政界。1946年定居香港。{倪俊明、沈錦鋒(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珠海市政協).廣東近現代人物詞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2:130-131.}
3.張民達(1885-1925),廣東梅州市人。1921年5月任粵軍二軍九旅十八團團長。1922年12月任東路討賊軍粵軍二軍九旅旅長,1924年3月任建國粵軍二師師長兼四旅旅長,1925年1月任東征右翼軍前敵指揮。同年4月覆舟殉難。後被追授陸軍上將。解放後於1953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被授予烈士稱號.同上:241-242.}
4.譚曙卿(1884-1938),湖南湘潭縣人。其被周恩來同志稱為國民黨右派人物。(周恩來.關於一九二四年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係[M].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7.)1921年10月為粵軍一師梁鴻楷部十三團團長。1925年北伐時期任建國粵軍四師七旅旅長,國民革命軍一軍三師師長,新編一軍軍長,閩省代主席,獨立四旅旅長建隴海鐵路警備總司令。1928年因病辭職。後任國民黨海陸空軍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參議院參議南昌及武漢行營參議。1938年4月病死。
5.陳道衡(1900-1986),廣東興寧縣人。歷任粵軍一師排連長,曾任許崇智部工兵司令,二師張民達部上校團長。(葉少華.“中委鹽”與粵湘鹽糧互換[M]//政協廣州市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辦公室.廣州文史資料,第八輯.廣州:出版社:不詳.1963:27.)
6.姜鎮南,
7.侯 山,於1925年6月下旬,被一綽號為“黑鬼宋”的軍官宋紹殷(時為粵軍兩廣鹽務緝私處副主任。此前曾在張民達手下任第十六團機關槍營營長)暗殺於廣州萬福路464號侯之寓所附近.侯時任粵軍大本營暫編艦隊指揮部副指揮官。
8.莫 高,
9.鄧澤如,(1869.3-1934.12)廣東新會縣人,南洋華僑,經營錫礦、橡膠致富。國民黨右派人物。1907年加入同盟會,為分會長。積極支持欽廉、廣州新軍、三二九及武昌等幾次起義。被孫中山委任為南洋各埠籌款委員長。陳炯明叛變後在港籌款討逆。1923年先後任國民黨廣東支部長、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中央黨部組織委員、國府委員、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建設部部長、財長、中央銀行董事、兩廣鹽運使、臨時中央執委、西南政委會委常、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堅持反共,多次“彈劾”共產黨。(鄧澤如條目[M].樊蔭南.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409;鄧澤如條目[M].梅益、孫關龍、劉小映,等.廣東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164、366.)20世紀80年代初,廖承志認為,鄧應為策劃謀刺廖仲愷幕後人之一。
10.羅立志,廣東興寧東門人,抗戰期間病逝於原籍,享年60多歲。(羅翼群.有關中華革命黨活動之回憶[M]//政協廣州市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第十一輯.廣州:出版社:不詳.1964:36.)
11.羅駿超,
12.王保志,
13.王志偉,
14.王 權,
15.吳 瀚,
16.林黃卷,1923年10月曾任國民黨周刊的經理主任。(李勇、張仲田.大革命時期統一戰線大事記[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42.)其餘不詳。
17.李貴福,
18.張 和,
19.林鎮邦,
20.馬俠南,
21.黃驚天,
22.陳 筠,
23.葉劍英
24.丘玉如,(1881-1959),廣東陽山縣人。年少赴馬來亞打工,結識革命黨人鄧澤如,受其影響加入同盟會,負責籌集經費。1912年協理僑地黨務,繼續籌餉。兼理海外同社。1923年任廣州市公安局督察,旋調任廣州市河南11區3分署署長。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棄政從商。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後返鄉居住。(戴國雄.丘玉如、丘士發故居[M]//政協廣東省委員會辦公廳、廣東省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廣東名人故居.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472.)
25.廖益謙,
26.謝鑲雲,
27.羅喬奇,
28.時景坊,
29.魏國華,
附錄二

後人蹤跡

吳世新與黃氏晃嫜肓有三子三女,頭胎夭折,三女與六子小時後也病故,成人的只有二子一女;
次子吳鐵恆(後改名吳錢恆)、四子吳鐵成(後改名吳成)、五女吳南生(後改名吳秀英)。
次子吳鐵恆1913年生於新加坡。父親陣亡後次年回廣州與四弟入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所辦的民間慈善機構——廣州芳村孤兒教養院就讀。該院所從事的為半工半讀性質的手工技藝養成培訓教育,而非正規完全國小教育。平日除講授語文與算術外,還傳授竹、藤器編織手藝,其成品投放市場銷售。學生讀完6年書後,多數便要進入社會謀生,只有少數具條件者得以繼續深造。1928年15歲即到新加坡火城中央汽車修理廠當學徒。次年底因新加坡經濟不景氣與舅父一同到香港。1932年經舅父介紹在廣州領取了駕駛執照。1936年日軍轟炸廣州城,又回到香港,做組裝新車的工作。1939年4月,浙江戰時食鹽收運處招聘司機,報名處設在香港中國銀行,被錄取後6名粵籍同鄉(郭地、麥盛、劉炳、林國炎、黃志文)一起來到浙江,從此大半生在浙、閩、贛地區奔波,在鹽務局工作後曾到浙江軍區為其政治部主任譚計全做司機。其間又在國民黨第三十二集團軍做司機,1950年在杭州學士路大眾車行當司機時,因麗水麗益車行購買其車,所以他人隨車一同來到了麗水。解放初期為車行開商車,1955年公私合營併入國營浙江省汽車運輸公司麗水運輸段,1957年調到龍泉汽車中心站,直至1997年病故,享年84歲。與妻傅氏文英肓有五子三女,前三胎二子一女幼年即逝,後生肓的三子二女成年後均在浙江省龍泉市工作與生活,長子吳民偉、次子吳民俊(又名傅劍銘)三子吳慶陸、長女吳旭初、次女吳旭霞;
四子吳鐵成1917年生於新加坡,回國後與兄長同進廣州芳村孤兒教養院就讀,後也以從事汽車行業為生,1958年香港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經濟困難。而內地正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很需要各方面的技術工人和積極分子參加建設。廣東省、市工會通過香港招商局發動香港技術工人和積極分子,動員他們回內地參加經濟建設。他回響號召舉家遷居廣東韶關。此間任地方汽車貨運公司的技師。1962年,國內經濟非常困難。他和大部分員工一樣,至1962年9月聘任期滿後,才攜家眷回香港。鐵成於1976年因病去世。享年59歲。他生前與何氏育有三子二女。長子吳民康、次子吳民健、三子吳民強、長女吳漢玉、次女吳潔玉;均生活與工作在香港。
女兒吳秀英1920年生於新加坡,兩兄長未成年即去香港做學徒,家裡只留下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廣州於1939年10月21日早上淪陷。母女倆在20日星夜逃亡到香港。在港期間的1940年上半年,與廣東南海人陳廣成婚。次年12月25日,日寇攻陷香港。秀英一家攜黃氏急急地離港,避難於廣東南海縣夫婿之鄉間及其它地方。1945年9月光復,始返廣州謀生。1953年陳廣作為鐵路工人加入志願軍。1958年8月,他作為大城市支援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一員,從廣州調至廣東江門工作,秀英做為家屬同往。1990年10月秀英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享年70歲。肓有三子四女,長子陳國堅(廣東廣州)次子陳國雄(廣東江門)三子陳國夫(廣東江門)長女陳容兒(廣東廣州)次女陳鳳兒(廣東江門)三女陳敏兒(中國香港)四女陳淑兒(中國台灣)。
吳世新妻子黃晃嫜(1893.5——1982.12),祖籍廣州番禺,1923年從新加坡回國在廣州定居,兩個兒子從小在外謀生,生前生活一直有其女兒照料。1982年離逝,享年8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