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于山頂”。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總面積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

地理位置

位於岳陽市境內,系洞庭湖中一小島,與岳陽樓遙遙相望(今岳陽)之山,其最著者,曰“君山”。

君山 君山

君山小巧玲瓏,四面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迴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5m,最高點響山海拔為63.3m

人文歷史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見證——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台、宋代農民起義的飛來鍾、楊麼寨等。每一個古蹟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浩氣連遠古,衷腸訴神州。特別是自唐代以來,李白、杜甫、黃庭堅、辛棄疾、張之洞等墨客騷人都曾登臨君山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李白的“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更使君山名聲大噪。島上古木參天,茂林修竹,僅名竹就有20多種,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君山茶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層層的茶園像一條條碧綠的玉帶圍繞在大小山頭,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這裡。

君山自然風光秀麗,春賞奇花異草,夏觀浩瀚洞庭,秋賞漁歌秋月,冬觀濕地候鳥,君山是旅遊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閒的勝地。自對外開放以來,李鵬、朱鎔基、吳邦國、吳儀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君山視察,對君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君山是一部神奇的書,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畫,每一遍的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受,君山是一座愛情島,愛情詩、神話境、丹青卷在此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結合。

歷史記載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裡,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個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等眾多名勝古蹟,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蹟。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致,別具一格。

君山,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說,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英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樑,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西山有楊麼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麼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說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說後,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後,便被東方朔偷喝了,後來鬧出一場笑話。

交通信息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個人乘車路線:2010年開通的51路公交,15路公交,團湖巴士,建新巴士,途徑岳陽火車站,洞庭大道林角老站,南廟隊(新九公里)站,掛扣站,去市內非常方便。2016到2018年還將開通荊岳鐵路與岳常高速途徑君山區且設有君山站。火車站乘15路旅遊專線車直達君山島景區,單程票價5元/人。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個人乘船路線:從南嶽坡旅遊碼頭乘坐遊船抵達君山島景區,往返票價60元/人次;從君山大堤往返君山島景區船票20元/人次。

自  駕  車:岳陽市區——洞庭湖大橋——君山區掛口——君山旅遊大道——君山島景區大門(如果您來自華容方向,華容——君山區掛口——君山旅遊大道——君山島景區大門)。

溫 馨 提 示:洞庭湖豐水季節(每年的六月至九月左右),您可以從南嶽坡旅遊碼頭乘坐遊船前往君山島景區遊覽,也可以從岳陽市區乘/駕車到達君山島景區後湖旅遊碼頭,然後坐船前往君山島景區遊覽;洞庭湖的枯水季節,您可以乘/駕車直接到達君山島景區遊覽。如果您想諮詢後湖旅遊碼頭通往君山島景區的路面是否被水淹沒?車輛是否可以直達君山島景區?請致電:0730—8159066。

物候情況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宜於竹類和茶樹生長。有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花竹、連理竹等多種。相傳斑竹上的點點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時遺留下來的。

君山銀針茶

島上所產的特色針形黃茶——君山銀針馳名海內外。君山茶盛稱於唐始貢於五代,古時專供帝王品飲。1956年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上,“君山銀針”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章,現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島上現有茶園400餘畝,每年生產君山銀針500公斤左右。

金龜

君山上的珍貴小動物——金龜(黃緣閉殼龜),不僅可供觀賞,亦是藥用良材,君山島上金龜幾乎絕跡,不良商家多以台灣黃緣冒充君山金龜出售。

悽美傳說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歷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岳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蹟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這聯名句使岳陽在1000多年前就名聞華夏了。煙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滔滔東去的萬里長江,把岳陽城拱衛得形勢壯闊、風景迷人。那名聞天下,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岳陽樓,更是岳陽古城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歷代名人訪尋登臨的勝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處四面環水的山,與岳陽樓隔水相望,這就是歷代文人騷客喜歡歌詠的君山。一望無際的湖水之中有這么一處青山,本來就顯得清幽神秘,何況這裡還留下了那么多的神話傳說。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漢武射蛟、柳毅傳書等,君山簡直成了一個神話世界。這些神話都已流傳許久,給君山和岳陽帶來了許多神奇和浪漫。

二妃墓: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之趕來,船被大風阻於君山,二妃突然聽到舜帝已死於蒼梧,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淚水灑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憂鬱成疾,死於洞庭湖,葬於山之東麓,為紀念二妃而改洞庭山為君山,現是1979年岳陽市政府按(清)彭玉麟重修的墓樣維修的。墓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 、雄獅、大象、中堅、“虞帝二妃之墓”墓碑。墓前10米處有一對石引柱,上有一副楷書石刻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東麓中部山坳里有一口井,石井欄上刻有“柳毅井”。看到這裡就會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寫的著名傳奇《柳毅傳》。這篇傳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有一個書生名叫柳毅,他落第還鄉的路上經過陝西徑河北岸。在那裡,他遇上了一個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舊、神情淒楚。柳毅問那女子為何哀傷。那女子說:她本是洞庭龍王的愛女,嫁給涇河龍王之子,夫婿為婢女所惑,經常打罵侮辱。她把事情告訴公婆,公婆反而責罵她,罰她做苦工。涇陽與洞庭相去幾千里,想請柳毅代為傳送一封家書。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處境,就問清了聯絡的方法,然後帶著牧羊女交託的信回南方去了。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回鄉以後,柳毅立即來到洞庭湖,按照龍女教他的方法進了龍宮,把龍女的信交給了洞庭龍王。龍王讀信以後非常悲傷。他一面熱情款待柳毅,感謝他仗義傳書;一面派人把信送進內宮傳閱。誰知這封信使龍王的內眷傷心痛哭,驚動了龍王的弟弟錢塘君。錢塘君性子剛烈,聽到這事以後怒不可遏,化成一條赤色巨龍飛去陝西,把涇河龍王的兒子殺死,把龍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龍宮一片歡騰,盛宴感謝柳毅。錢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親,希望他娶龍女為妻,永結姻親。柳毅先是謝絕了,怕驚擾了龍女,後來看到龍女的美貌又有些後悔。但也沒再改口,帶了龍王送的許多珍寶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鄉以後,賣掉了一些龍王送給他的珍寶,頓時成了巨富。娶了幾個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個姓盧的女子。結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細審看,覺得盧氏女子與龍女非常相似。一說話,才知道真是龍女,因思念柳毅,假託盧氏結親。柳毅非常高興,與龍女從此恩恩愛愛,過著幸福逍遙的生活。

道教福地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一福地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

君山懷古(懷鐘相楊麼)

田新智

重上君山點將台,又見層雲眼底開;

鬥艦縱橫驚日月,鐵馬馳騁動揚淮。

將軍百戰均貧富,碧血千秋滿塵埃;

借問英魂何處是?白銀盤裡鼓浪來!

君山的竹

《君山的竹》

揚眉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許是那八百里洞庭湖的春波,

長久地蕩漾在我的心間;

許是那千古一記岳陽樓的美文,

時時的銘刻在我的腦海;

許是那悲情萬種君山上的翠竹,

默默地融入了我的血液,

我來到了洞庭。

含著清煙的水幔揉撫在春波中,

將浩浩的水面波皺;

含著紫氣的霧靄繚繞在丘巒間,

將叢叢的垂柳潤翠。

放眼望去這雲夢水澤的巴楚聖地,

千里湘江滔滔北去,

萬里長江滾滾東流,

白鶴雲間啼、彩蝶花間飛,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一派王者之氣。

我信步來到了湖邊的岳陽樓,

這四柱三層的江南名樓,

飛檐陡頂、檐牙雕琢、金碧輝煌,

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

銜著一池碧水。

我佇足在范公的《岳陽樓記》前,

撫摸著歷經劫難的雕板,

回想著當年窗下誦讀的歷歷情景,

那兒郎時壯懷激烈的報國豪情,

和同桌的她那驚詫欽佩的眸,

禁不住的陣陣心揪。

再讀這博大精深的文筆,

領略著“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髓,

感受著聖人胸中豪邁的氣勢,

那鏗鏘的文字再度激起男兒的血性豪氣。

乘著一葉扁舟盪槳在荷葉輕搖的柔波間,

向含煙滴翠的君山划去,

在烏龍尾角蹬上了它的石灘,

站在望湖亭上回首彼岸:

八百里煙波浩淼,

九萬戶青煙人家。

石雕的亭檐下長著是那高聳的同心竹,

寬厚碧綠的葉片是絲絲的金線,

那竹芯也是嫩黃色的心,

枝枝相依訴不完彼此的心曲,

我拂拭著長長的葉片,

把深深的祝福呢喃。

過星雲圖穿猴子洞,

走翠茶園、我來到了酒心亭 。

那亭邊的亂石中長著絲絲的藤蔓,

藤蔓上粘裹著金色的茸毛,

肥碩的葉面泛綠影,

葉底卻是火紅的焰,

那金絲帶上墜著黃穎穎米粒似的花串,

揉放著濃郁的酒香,

使人心神蕩漾醉眼迷離。

藤間散生著稀疏的梅花竹,

酋勁的竹竿上有著深深的槽溝,

那隆起的筋骨似梅花的瓣,

和著這醉人的酒香傲然挺立。

鑒心湖的情波透著鵝黃的底,

似一面橢圓的明鏡丟棄在竹蔭里,

那湖面上蝶著色彩斑斕的葉,

飄忽在熏熏的清音中,

是那聖音竹在吹著銘心的梵音。

這楠竹的兄弟到了君山卻變得的矮壯起來,

竹根粗大、方寸之間竟能擁擠著數個竹輪,

我靜心在湖岸光色中,

耳畔是那天籟來音,

間或有我熟悉的笑語響起,

是那金玲般的清脆的聲音,

那黑黑的飄發飛掃過我的耳,

撩撥著我少年的心弦。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延著蜿蜒的石板小徑我來到了煙波亭上,

眺首洞庭湖的水面,

只見日光波影中點著幾許眉睫,

間或有荷葉撒出閃爍的星光。

我手摸亭邊方竹的竹竿,

想著那在君山修煉的玉女,

當年若不是她把寶堂的鑰匙藏在煙波亭的石階下,

也該不會有這竹竿方正的竹了,

那天地之間不也就少了方正的秉性,

我們後人不也少了學習的楷模嗎?

進聽濤閣反身龍涎井,

暢飲那黃色山岩間滴下的甘泉露,

燥熱的心一撫而去頓覺爽清;

提步走到羅漢山,

眼前都是形態各異的翠羅漢,

這是古時一位善良的高僧,

善得動感天界中的十八羅漢來此打坐,

可這一坐竟坐了數千年,

這善行是佛家的心,

這善行是世間的情。

下羅漢山走柳毅井翻柳毅亭,

小憩片刻將同心湖眺凝,

幻想著風度翩翩的柳公子從竹林中閃出,

登有緣橋去會那龍女,

想了一會自己到不禁唏笑起來,

若回到千年我可不等那柳郎去送書嘍,

哎,不行這不找著讓玲子把耳朵擰。

下橋過朗吟亭只把那洞賓吟詩處一瞥,

我可不喜歡這狂徒,

你縱有千般本事萬般變化,

卻不為天下蒼生造福,

不去救草民於水火,

只顧得自己成仙得道去天界逍遙,

供你何用。

在孔子的石像前我恭敬地頂禮膜拜,

想著儒家思想如薰風綠了千年洞庭。

在聖哲身邊長著金鑲玉竹,

嫩黃的竹桿上凹陷著翠綠的線條,

隔節對稱生長著,

仿佛一塊塊碧玉鑲嵌其中,

這到叫我想起了君子比德於玉焉的聖語,

這仁、義、智、勇、潔的風姿,

天造物化的就生在這叢叢翠竹身上。

在二妃墓前我長久地佇立沉思,

世間的情呀,

你揉搓著多少痴心的夢,

世間的意呀,

你碾碎了多少苦澀的心。

連這聖明的君家也在彈奏著這淒楚古箏,

那斑駁的石函棲息這已有數千年了,

這冰冷的石頭下睡著兩個憂鬱的香魂,

頭朝著蒼梧的曠野低聲哭泣,

心裡想著九嶷山中她們的虞帝,

--- 那遠古聖哲的明君。

流了千年的淚水呀,

溻濕了這君山的土地,

生出了鳳尾毛竹颯颯的在清風中泣語,

鑽出了翠絲細竹默默地守護著幽靜的碑林。

湘妃祠前,

我看到了心儀已久的斑竹,

是那堯的女兒---娥皇、女英的淚水,

飛濺在青青翠竹上留下的痕跡,

我想這漫天淚水中一定含著女兒的血,

那是哭出來的眼中血呀,

不然這青翠的竹子上怎能刻上褐褐的印跡。

那哭是驚天動地的哭,

連玉帝也下了星雲圖卷,

把哭碎了的心撫育;

那哭是翻江蹈海的哭,

連始皇也不得不掏出九龍玉璽,

在君山上蓋上四顆大印,

才留住君山沒能蹦消而去。

君山的竹呀,

你有著青翠碧綠的容顏,

煥發著旺盛的生命;

君山的竹呀,

你有著婆娑迷人的身姿,

在清風中亭亭玉立。

君山的竹呀,

你有著高風亮潔的心胸,

在君山的水霧中光鮮幾許。

若一天我也要化為一枝紫竹,

從普陀山中熏一身的檀香,

生根於君山的土地,

直到我的臉上長出黑色的色斑,

直到我的身上蛻變成紫黑色的竿,

我就做成洞簫,

吹出幽怨的心曲,

天涯海角間來把你尋覓,

我故鄉你那紫色的伊影,

我故鄉你那恬恬的笑顏,

我故鄉咱同窗間的花絮。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君山[洞庭湖中的小島]

是我錯了,

是我錯了呀,

沒能早些向你表白我心中的愛意,

我的愧疚只能令我化做君山上的一隻紫竹,

等著你玲子乘著一葉小舟來向我怨訓,

或十年、或百年、或千年,

我是君,我是君山的君。

玲子,你在那裡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