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粟裕珍聞錄

名將粟裕珍聞錄

第四章“上崗”證:粟裕的“黃埔”16 第十九章四中隊:粟裕的“耳朵” 第三十二章消失的真相:“粟總”189

書名:《名將粟裕珍聞錄》

書 名:名將粟裕珍聞錄
作 者:張雄文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第一版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

名將粟裕珍聞錄封面

ISBN號: 978-7-5378-3314-1
裝 幀: 平裝
定 價: ¥38.00

內容提要

毛澤東說他:“你是擔的大將銜,而乾的卻是元帥的任務!”
林彪說他:“盡打神仙仗”,“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
劉伯承說他:“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打這樣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
陳毅說他:“華東軍事主要靠他”,“我很多情況只發揮一個政委的作用!”
葉劍英說他:“是全黨有名的戰將”,“軍事才華令我們大家欽佩!”
《名將粟裕珍聞錄》基本按照粟裕一生的時間順序,重點選取粟裕一生中有關戰爭、政治活動和生平逸事等珍聞片段,採取流行的散文筆法,敘議結合,敘述了粟裕一生的政治、軍事活動和傑出貢獻,生動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不事張揚、謙遜讓人的人格魅力。
全書以翔實豐富的原始電文、老部下回憶為依據,旁徵博引同時代的將帥軌跡,如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劉伯承、葉劍英、林彪等國家與軍隊領導人的交往,解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還原了粟裕智勇深沉、在戰爭中遊刃有餘的“常勝將軍”、“我軍最優秀的將領”、“盡打神仙仗”的軍事家、戰略家的形象。
本書的信息含量極其豐富,文筆輕鬆活潑,麻辣詼諧,凝重處則嚴謹慎重。運用當代流行的表述方式,有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寫之感。書中收集了粟裕珍貴照片近30幅,圖文並茂,是一部內容和形式具佳,史實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人物傳記,是粟裕研究者,軍史、人物傳記愛好者和廣大普通讀者的案頭之作。
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

序言

後生可畏,後生可敬,三湘才俊研究粟裕生機勃勃,異軍突起。躋身其中的青年學者張雄文同志,以其深諳太史公司馬遷真諦之功力,表現出敢說真話的勇氣、妙筆生花的才氣和高瞻遠矚的豪邁之氣。
這位後起之秀,深入縝密地甄別浩如煙海的可考文獻,慧眼識珠,採擷冶煉,繼專著《無冕元帥——一個真實的粟裕》洛陽紙貴後,又有新著《名將粟裕珍聞錄》即將付梓。
我剛剛從醫院回到家,面對堆積於案的各地郵件難以顧及,唯忙於拜讀《名將粟裕珍聞錄》書稿,不禁又驚又喜,興奮不已!
拜讀得知,他所“錄”者除取自權威出版物與原始檔案外,尚有不少知情人的採訪。採訪的內容,多有我久有耳聞的,也有戰友中早有口傳的。但在過去,“傳”似乎還可以,“錄”就斷然不可
事過境遷許多年了,憶及相當長的時間裡,戰友們更有首長們生怕惹禍的驚恐之狀,至今歷歷在目;他們苦口婆心地勸阻我下筆“錄”聞,依稀猶言在耳。
還原歷史真相,公眾自有公論。一些我熟悉的華野將領和中野、東野及華北將領,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他們老早就認為粟裕是當之無愧的華野統帥!
粟總不僅是我們華東野戰軍的統帥,也是一位軍事大家,曠世名將。戰爭年代,他率領我們華野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戰功赫赫,威名遠揚,深受最高統帥毛主席的器重與信任,是我們華野勝利的旗幟。
他作為軍事家的豐功偉績,作為戰略家的雄才大略,作為革命家的高風亮節,作為共產黨人的一身正氣,不只是華野的光輝典範,也是全黨全軍全民族的光輝典範。
我是一名華野老兵,自1980年初,接觸了大量黨史、軍史、戰史資料、作戰文書和往返密電,又結識了眾多馳騁疆場、屢建奇功的傑出戰將,心目中更加清晰地形成了鮮明的印象:古往今來,中國的軍事家燦若繁星,而屬於粟總的這顆星座是最為引人注目,最為耀眼之一。
我一向愚鈍得很,管不住嘴也管不住筆,談意見和寫文章習慣於直抒胸臆,不會拐彎抹角,一如既往地“一意孤行”。所以若干年前我多次表示過:雖然研究粟裕會遇到種種坎坷,還得走漫長的路,但是粟裕學的興起和粟裕熱的到來以及粟裕研究碩果纍纍、蔚為大觀的出現,將會是不太遙遠的未來。
如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粟總蒙冤獲得昭雪也已過去了十五年。我欣喜地看到,軍內外各行各界爭相觀看諸多拍攝粟總的影視作品,爭相閱讀記敘粟總的各類出版物,愈益增多的民間研究粟裕的刊物備受歡迎,廣為傳讀。由此可知,社會畢竟是進步多了!可以認為,粟裕學業已興起,粟裕熱業已到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正因為此,我為本書的出版祝賀,並不顧醫囑欣然為之序。
呂韌敏①
2009年10月於北京
①呂韌敏系華東野戰軍老戰士、著名音樂家、《粟裕戰爭回憶錄》整理者之一、原文化部對外文化司司長。

目錄

第一章“匪窩”1
第二章令人神往的那些“匪事”7
第三章該出手時就出手11
第四章“上崗”證:粟裕的“黃埔”16
第五章井岡山的“老人”:名將是怎樣煉成的22
第六章張輝瓚:倒霉透頂的老鄉27
第七章“刮骨療傷”:再世的關雲長32
第八章“常勝將軍”的敗仗37
第九章蔣委員長“後花園”里的“鬼打鬼”42
第十章江南“春天的故事”46
第十一章英雄“難過”美人關 54
第十二章項副軍長:我在這邊等你59
第十三章蘇中:漢高祖的關中64
第十四章“木馬”神計:超一流的大腕導演 71
第十五章能者多勞:兩個師同一個師長77
第十六章紅色海軍從這裡起步81
第十七章和平鴿:自古知兵非好戰88
第十八章不歸的中國駐日占領軍94
第十九章四中隊:粟裕的“耳朵” 99
第二十章都是電報惹的禍105
第二十一章戰役指揮:接過一把手的擔子110
第二十二章毛澤東軍事原則里的粟裕經驗116
第二十三章野戰軍代政委:統帥的另一隻手123
第二十四章創新的“盾”與“矛”:“貓耳洞”和“飛行炸藥包” 132
第二十五章給毛澤東做綜合報告的當然首長136
第二十六章歌唱粟司令:遙遠的“流行歌曲”143
第二十七章方面軍統帥:打出來的威望152
第二十八章淮海戰役:爭來的大決戰159
第二十九章兩軍配合作戰:“要願意受人家指揮”166
第三十章粟裕的“三不主義”:不寫、不讀、不看176
第三十一章台灣:華東軍事統帥永遠的痛182
第三十二章消失的真相:“粟總”189
第三十三章並肩站在辭帥行列的老鄰居194
第三十四章不想當元帥的統帥是好統帥201
第三十五章十四與三十六個之一:打江山的軍事家206
第三十六章領袖知己之一:與毛澤東的交往212
第三十七章領袖知己之二:與朱德的交往225
第三十八章領袖知己之三:與劉少奇的交往231
第三十九章元帥知己之一:與林彪的交往238
第四十章元帥知己之二:與劉伯承的交往249
第四十一章元帥知己之三:與葉劍英的交往258
第四十二章大將知己之一:與陳賡的交往265
第四十三章大將知己之二:與蕭勁光的交往271
第四十四章與子同袍(上):你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278
第四十五章與子同袍(下):責任不在你蕭鋒 288
第四十六章本是同根生:相逢一笑泯恩仇 293
第四十七章遲到的正名與老部下汪道涵299
第四十八章打仗高手的怪癖304
第四十九章平平淡淡才是真316

後記

計畫中的《粟裕三部曲》之二《名將粟裕珍聞錄》,繼《無冕元帥:一個真實的粟裕》一書出版之後,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與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核批准,也得以付梓面世,內心的激盪是無法言喻的。
這自然不是個人辛苦取得成效後的些許歡樂,而是一代元戎、華東野戰軍統帥粟裕大將真實的歷史地位得到國家權威部門認可的巨大喜悅。
“官本位”文化傳統深厚的國度里,圖騰的似乎是“官銜”,往往神化地位崇高而顯赫的人;對因種種原因成為聚光燈邊緣的人,則多以成敗論英雄。一般百姓如此,即便肩負書寫歷史重任的史家,因濃厚的“印刻效應”,也常常難以免俗。
我常常感慨某些史家“以論閹史”的治史觀。史料是“足”,結論是“履”。寧可削足適履,閹割史實,也要死抱住老的錯誤結論不放。對待粟裕,便是從他的大將軍銜逆推他的軍事才華,從他的非正式野戰軍司令員官銜逆推他的卓越貢獻,從他挨“好人”整的悲劇逆推他原本“莫須有”的罪狀。
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部劉庭華研究員,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我說,要完全寫透粟裕,“我看再過30年以後才有可能。”長者無奈之言,不能不令人深思。
但好在歷史總在一點點地前進,終將“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任何歷史人物,其真實的軌跡總有再現的時候。一如地下的烈火或涌動的春潮,任何阻遏的企圖終究是徒勞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權勢虛幻的泡影成為過去,一切自然會恢復其本來面目,人性的美醜善惡也將黑白分明。
這本34萬餘字的書稿,是我多年來在圖書館、檔案館翻閱文檔的研究集成,或者是採訪粟裕大將身邊工作人員與老部下的記錄,應當感謝的人難以計數。當面或書信賜教者如楚青、粟剛兵、朱楹、鞠開、劉祥順、呂韌敏、管新凱、石征先、殷衛平、汪維懋等粟裕將軍的親屬、老部下及粟裕研究專家與學者;常賜以各種勉勵和幫助者如魏寒楓、吳躍軍、高峰、劉宇揚等友人,都是我當終身銘刻在心的。魏寒楓先生還慷慨地將他所寫的《粟裕百年》一文交付與我,作為本書的引子篇。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儘管依然日理萬機,公務繁忙,卻仍擠出時間細心審閱書稿,並欣然為本書題寫了書名,給我以莫大的關懷與慰勉。
華東野戰軍老戰士、《粟裕戰爭回憶錄》整理者之一、原文化部對外文化司司長呂韌敏老前輩,也不顧年事已高,大病初癒,滿懷深情地為本書寫序,令我感佩終身。
粟裕大將生前秘書、原中央軍委辦公廳副軍級幹部、中央軍委批准的《粟裕傳》編寫組組長朱楹將軍,不僅時常給予我書稿內容上的悉心指導,還再次慷慨地提供了本書的全部珍貴圖片。他的慈祥與仁德,我將沒齒不忘。
還有山西出版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的資深編輯呂繪元老師,不僅一年前即主動向我約稿,激勵我加班加點完成了本書,還為書稿的立項、編輯付出了不少心血,令我感受到了一個三晉大地女子的敦厚、勤勉、嚴謹,也令我深有知音之感。
本書的出版,就個人而言,僅僅是又探索了一小步,日後應當勤勉的事情還很多。有人說:“對我們這類研究歷史,把再現這段歷史作為自己己任的作家來說,在寫作中必然要把這類人的偽造和所蒙上的灰塵來個清除。而不管這些人曾經擔任過什麼高官顯位。”我唯有以此作座右銘,不憚於前行而已。

書訊

一、文匯讀書周報

《名將粟裕珍聞錄》
2010-03-19 作者:張雄文
張雄文著
全書以翔實豐富的原始電文、老部下回憶為依據,旁徵博引同時代的將帥軌跡,如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劉伯承、葉劍英、林彪等國家與軍隊領導人的交往,解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還原了粟裕智勇深沉、在戰爭中遊刃有餘的“常勝將軍”、“我軍最優秀的將領”、“盡打神仙仗”的軍事家、戰略家的形象。
作者文筆輕鬆活潑,麻辣詼諧,凝重處則嚴謹慎重。書中收集了粟裕珍貴照片近30幅,圖文並茂,是一部內容和形式具佳,融史實性和可讀性於一體的人物傳記。
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 定價:38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