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隨筆:名居與名器

名家隨筆:名居與名器

聶鑫森,畢業於魯迅文學院和北大中文系作家班。 柳宗元的第二個寄居地是法華寺。 流放中的柳宗元,苦難與他結伴而行。

基本信息

作者:聶鑫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平裝: 337頁
ISBN: 9787502839529

內容簡介

《名家隨筆:名居與名器》內容簡介:南方的短篇聖手聶鑫森,用充沛的情致以隨筆來記錄歷史和關注現實。《名居與名器》,前可見古人,後能顧來者,古意盎然,感慨古今。我們正處在一個求真務實的時代,文學作品、媒介傳播稍微過度的矯情雕飾都會使得讀者感到不安,因而崇尚簡潔而鮮活的隨筆寫作,幫助我們更確切地對生存狀態加以思考和表達,更好地感受哲學意味、人生況味,因而這也將是一個許多隨筆作品深入人心的時代。

作者簡介

聶鑫森,畢業於魯迅文學院和北大中文系作家班。湖南省作家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過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集、散文隨筆集、文化專著五十餘部。二十餘箇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法、日、俄、越南等國文字薦介到海外。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湖南文學獎”、第三屆“小小說金麻雀獎”、首屆《小說選刊》“蒲松齡小小說獎”及其他文學獎。寫作之外.三十多年來,專心研習大寫意花鳥畫,曾在多家報紙、雜誌刊發國畫作品:並多次應邀為刊物和出版社的書籍插圖。

文摘

第二年,柳宗元之母病逝於斯,他飽和血淚寫了一篇祭文:“大夫人有子不令而陷於大修,徒播癘土,醫巫藥膳之不具,以速天禍,非天降之酷,將不幸而有惡子以及是也……”
柳宗元的第二個寄居地是法華寺。
法華寺在城中的東山上,雨聲中,我們穿過幾重街巷,再沿婉蜒石徑而上,到達山頂的法華寺。寺門沒有了,寺牆沒有了,廂房沒有了,只殘餘著一座大殿,裡面供著幾尊大佛。周圍竟是一片宿舍樓,把法華寺脅迫得 顫顫噤噤。大殿兩側掛著一幅楹聯:
唐代名益子厚蕉居精篇佳作今猶在;
當前勝跡懷素故里法音妙諦又重宣。
原來草聖懷素也是此地人,他曾練書的蕉葉呢?柳宗元住過的廂房呢?都巳湮埋於歷史的風塵之中。
大殿中的老僧慈眉善目,指點寺西,說:“柳司馬曾在那裡築一小亭,他有一篇(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余既謫永州,以法華浮圖之西臨陂池丘陵,大江連山,其高可以上,其遠可以望,遂伐木為亭……”’說畢,老僧長嘆一聲,惻惻許久,才說:“他來此地,‘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韁索,處則若關桎梏’。又水土不服,百病纏身,喪母喪女,在城中居住時五年竟遭四次火災,堪稱劫難連連。不過,家國劫難,倒成就了他的千古文章!”說完,手敲木魚,兀自念經。
木魚聲、雨聲、念經聲,引我們馳思遙遠,佇立良久。
流放中的柳宗元,苦難與他結伴而行。喪母之痛後,幾年後十歲的獨女又殤!留下孑然一身,病厄糾纏,家宅遭火,而北歸無望,抱負難伸!政治上的苦悶與獨居生活的壓抑,折磨著柳宗元,成為他創作上的強大內驅力,十年“繫囚”,使他為文學史添了輝煌的一筆。這段時間裡,他作山水遊記二十餘篇,人物傳記七十餘篇,寓言近二十篇,詩賦百餘篇,還有不少的文論、信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