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談裝潢

《名人談裝潢》是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德明。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廿多年來,人們的家庭居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庭裝潢也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新,越來越美,越來越有個性,對家庭裝潢的追求也表現了大家對生活的追求,對未來世界的理想追求。本書主要是一些名人對裝潢的認識。

媒體推薦

書評

圖書目錄


編者的話
丁紹光談家庭裝飾中色彩的運用(華裔旅美畫家)
丁福仁談家庭裝潢中陶瓷藝術品的擺設(上海景德鎮陶藝中心總經理)
於本正談裝潢的個性化(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
王振復談家庭裝潢中的幾個問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方瓊談居室裝飾的軟裝潢設計布置(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
馬莉莉談裝潢中色彩與裝飾性(上海滬劇院滬劇演員)
呂佳談國外家庭裝潢時尚(旅美畫家)
江增培談裝潢中的觀念問題(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
江靜枝談裝潢風格(澳大利亞華裔作家、上海錦秋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
邢同和談裝潢的四大問題(高級建築師、教授、總建築師)
李平談加拿大住宅室內外裝飾風格(加拿大華裔學者)
李游宇談增加室內裝飾藝術含量(漢光陶藝館館長、陶藝家)
余秋雨談裝潢中的美學問題(著名文化學者)
肖雄談家庭裝潢中的文化觀念(影視演員)
汪天雲談裝潢文化的歷史足跡(上海教育電視台副台長、教授)
來增祥談家庭裝潢風格及軟裝潢(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陳逸飛談家庭裝潢中畫的選擇和配置(華裔旅美畫家)
陳國宏談居室裝潢應注重個性化(榮欣家庭裝潢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培礎談重視家庭裝潢的品味及實用性(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教授)
張森談家庭裝潢的品味(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趙鑫珊談裝潢中色彩與裝飾性(哲學家、作家)
趙小蝶談中西合璧的裝潢風格(上海小蝶化妝品有限公董事長)
姜義華談家庭裝潢(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羅燕談個性化裝潢(美國華裔電影表演藝術家)
陸一飛談裝潢的民族化和個性化(上海畫院一級美術師、畫家、教授)
歐陽衛星談裝潢五大要點(小亭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徐虎談家庭裝潢中的管線設施的排放(全國勞模)
袁超談家庭裝潢(上海電視台主持人)
曹燕珍談家庭裝潢中的個性化及國外新潮流(民歌演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曹丁談建築裝潢與音樂(上海歌劇院首席指揮)
童英強談家庭裝潢的理念(上海伊翔書畫院院長)
程多多談唯美與表現的裝潢(畫家)
葛劍雄談家庭裝潢的觀念問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蔡祖泉談家庭裝潢中客廳、臥室、書房的照明(電光源學家)
蔡鎮鈺談裝潢熱點的定位(中國建築設計大師、博士、教授)
周天平談裝潢消費理念十要訣(東方家園上海有限公司、鑫品建築裝潢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文摘

書摘
家庭裝潢中的文化觀念
(一)
怎么說呢?我認為每個人的想法可能不一樣。我自己認為,房子可能是像這個主人的,而且這房子很能夠代表你是什麼樣子的。我自己比較傾向的就是有時候它是一種感覺的東西,挺難用語言表達的,有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狀況,首先是經濟上要允許,這是比較主要的。還有如一個人的品味。我也看過一些朋友的房子,包括我自己追求的, 我覺得不在於東西的價值, 當然你覺得你物資很雄厚,而用你的房間來體現一下,這就是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了。但是我覺得一個屋子, 最好家裡不要搞得太複雜,我喜歡比較簡潔,特別是大線條,那么對於局部我覺得應該變異多一點, 因為家裡最好軟一點。不要皮革的東西特別多,對於那些喜歡皮沙發等的人來說,我覺得皮件最好放置辦公室比較合適。我覺得家裡最好採用那種布藝的, 因為它比較有色彩, 容易變化。不像買了一個皮沙發,如果它是黑的,就一黑到底了。但如果我是用布藝的話,就比較容易隨心的變化,如我開始是用一種材質的布,過一個階段我換另一種布,這樣屋子裡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對我來說是挺重要的。而且有時候能產生一種溫馨的感覺。還有我比較喜歡那種小的裝飾,我出國就很喜歡買那種小的裝飾品,人家覺得你怎么那么喜歡那些小東西,我覺得那種東西做得很精緻,而且特別的漂亮。那些東西放在家裡, 能讓我產生很多的暇想。家裡有這種東西的,點綴,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也許是童趣也罷,或者那種浪漫情懷也罷,反正我覺得在你這個房間的世界裡會豐富。但是有一種人,不管自己經濟能力能否達到,一味地追求買名牌,就是上海話所謂的上檔次,我不太喜歡。所以我說:“一個家不可能是一個展覽廳,不可能整天叫一幫人來參觀。”與其這樣,不如把你的東西都貼上價格。所以這樣做很沒有意思。
一個家不在於它的豪華程度,關鍵在於你天天要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還是要比較舒適。如果有的人比較注重實際,那你並不肯巨說這就是一種錯誤,因為他覺得這樣比較方便, 我需要貯藏很多東西,我這樣拿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像我們這樣呆在家裡的時間比較少的人來說,而且不穩定的因素比較多,因為整天在不斷的換環境,而且那個環境又不是屬於你的,總有一種不穩定感,所以, 我就很希望我生活的那種環境比較穩定,有一塊屬於我自己的場所。那么就是說在我的那塊場所里,我就肯巨盡情的發揮, 因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工作,就像我們做藝術品一樣的,通過你的勞動,你可以把本身什麼也沒有的通過白手起家, 一點一點的完成,這是一個很長期的工作。就如我說的一樣:“一次裝修完以後,過幾年後我看見可以修改的地方,我可以添加。”也許做了好幾年才能使環境比較完整。我自己個人以為,這個家庭我是很有興趣的,應該講,這也是我工作以外的一種延伸。還有廚房,我自己個人比較偏愛廚房,應該搞得好一點,倒不是說在家吃飯的時間很多,這是一個女人經常要去的地方,那個環境要是好一,點,我就很願意進去。我就覺得做飯等什麼都會變得有興趣了。如果這裡面搞得不好,這部分生活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做起來就會是無精打采的。
(二)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因為首先是男主人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女主人,假如你已經選擇這樣的女主人,那么說明至少欣賞她的一部分,要不你怎會把她娶過來呢?如果你平時是屬於比較習慣聽她的意見,那我想你就應該尊重她的意見。反過來女主人允許的話,兩個人應該把相互的東西放在一起。這些都可以商量,微觀部分如果可以聽你的。男同志說:“大的巨觀可不可以聽我的?”如果能達到這樣一種共識,是比較好的。有些微觀部分你可能考慮得細一些,而且這會有一種補充。但是,如果一方非常強調必須聽他(她)的, 另一方怎么辦呢?我想,如果還要共同生活下去的話,那就讓吧。反正不管他(她)搞成什麼樣,你能夠呆下去的話,就可以了。我覺得如果空間允許的話,最好自己的房間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布置。那樣,雖然整套房間不一定完全符合自己的口味,但至少心裡也有一個平衡,起碼有一個小的環境是屬於我自己的,那么雙方都能得到滿足。雙方如果能夠互補的話,這是最棒的,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藝術。
(三)
在1987年的時候,我和德國有一個合作,就是拍戲。整個班子都是他們德國人: 導演、攝影、製片、美工全是。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方面只有我作為女主角,還有一些其他的演員,當初我就住在那個劇組裡面。劇組設在銀河度假村,每個人一間房間。不久,我就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我們的攝像師是波蘭人。我就發現他那房間與眾不同,哪怕一個手套,他布置得就完全把他的職業特點表現出來,他在牆上點綴了很多小的東西。哪怕是住一天,他都要把這環境布置得很舒服,人家已經變成一種下意識了, 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他不
會認為這是賓館,是暫時的,根本不需要去花什麼大力氣,也許他這么做本身並沒有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是你就會覺得他就是有這樣一種意識。包括其他幾個搞服裝的也好,搞美術的也好,他們每個房間都不一樣。這對我就感觸特別深,我認為他們真的很在意他們的生活空間,很在意美化他們的住所。反過來我就覺得有時候我們有些習慣就很不好,反正不是我的地方嘛!一切馬馬虎虎, 時間一長,就形成了“髒、亂、差”。
裝潢文化的歷史足跡
家庭裝潢現在提倡一種開放和變革,等於我們講改革與開放,也就是說它現在有許多反傳統的東西在裡面, 以前把家庭裝潢看成是一個封閉的王國,在這裡面要鑲金塗玉,甚至像以前中國人講的“金屋藏嬌”,而現在的家庭裝潢不是這個概念,現在的家庭裝潢是開放的,甚至有的外國人的家庭把圍牆都拆掉。我們在加拿大最有體會了,凡是外國人生活的地方、 他的車地都是公用的。而外面裝鐵欄桿的都是香港人, 心態不一樣的。他種了許多鮮花,這些鮮花不是他自己個人的,是屬於社會公益的。第二,他的房子,他儘量用玻璃展現給你看,除了他自己的臥室隱密以外, 而他的臥室往往在樓上。他們底樓所有的活動, 比如說他們喝酒,他們聚會,他們在那裡唱歌,他們在那裡歡悅,他們在那裡跳舞,他們都可以讓你共享,所以說,他們的房子比較多的都有一個大平台,這個平台是沙灘式的。有陽光,撐著傘,有白色的椅子。還有他們房間裡強烈的顏色的東西,譬如說海外一些家庭喜歡梵谷的作品,表現出對藝術的認可,他們在客廳里的布局,一定要讓所有來的客人喜歡。有的時候有利他主義在裡面, 就是自己喜歡沒有用, 要朋友都來喜歡。這就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我認為這就是一種開放。如果封閉的話, 自己喜歡就行了,你喜歡不喜歡不管我的事。他有一種共性在其中,他都變革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