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三中

同安三中

同安三中,1922年創辦,同安縣立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1922年創辦,當時與陽翟學校合二為一,為同安最早的中學,學生涉及漳州詔安、龍海、銀霄,泉州等地。廈門啟悟中學全稱原為"福建省同安縣私立啟悟初級中學",統稱啟悟學校。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上級黨政正確領導下,堅持狠抓兩個文明建設,狠抓校風校紀,旨在教育,嚴格管理,以"誠、勤、敏、毅"為校訓,以"忠誠、團結、嚴謹、活潑、勤奮、創新"為校風,持之以恆,銳竟改革,使管理日趨科學化,注意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抓出成效。

學校簡介

同安三中,同安縣立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 1922年創辦

同安縣立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 1922年創辦 同安縣立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 1922年創辦

【啟悟中學】 同安縣立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 1922年創辦 同安縣立 中學為啟悟中學前身, 1922年創辦,當時與陽翟學校合二為一,為同安最早的中學,學生涉及漳州詔安、龍海、雲霄,泉州等地。創辦人:陽翟人陳延香華僑。 陳嘉庚先生為校董之一。

廈門啟悟中學全稱原為"福建省同安縣私立啟悟初級中學",統稱啟悟學校。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上級黨政正確領導下,堅持狠抓兩個文明建設,狠抓校風校紀,旨在教育,嚴格管理,以"誠、勤、敏、毅"為校訓,以"忠誠、團結、嚴謹、活潑、勤奮、創新"為校風,持之以恆,銳竟改革,使管理日趨科學化,注意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抓出成效。

學校概況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同安三中更名廈門市啟悟中學坐落同集路與福廈路交匯的同安城南黃金地段,東傍潯江東溪,北臨福廈路,地處廈門市同安區祥平街。

啟悟中學全稱原為"福建省同安縣私立啟悟初級中學",統稱啟悟學校。啟悟國中是在啟悟國小的基礎上添設的,其人事、經濟、校舍及用具均與啟悟國小合作與合用,且力圖擴展,準備立案。1937年呈請立案,1942年因立案條件不完備而未獲批准。為適應環境要求,即改革為職業學校(包括農事科、家事科)。1944年春季又恢復為普通中學,當時學生學籍寄在漳州尋源中學,後亦有一部分學籍寄在泉州培元國中。1946年05月立案獲批。1950年二月啟悟中學和國小分開,校舍自東山雙圳頭遷至東山山兜--以前婦女學校的校舍。1952年冬至1953年春,由晉江地區接管,更名為同安第三中學。

學校特色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大冬天沒收學生外套強令穿校服,校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學校這樣做是為了規範管理,防止校外人員混進學校

辦學方針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上級黨政 正確領導下,堅持狠抓兩個文明建設,狠抓校風校紀,旨在教育,嚴格管理,以"誠、勤、敏、毅"為校訓,以"忠誠、團結、嚴謹、活潑、勤奮、創新"為校風,持之以恆,銳竟改革,使管理日趨科學化,注意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抓出成效。推行全面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一天一個新面貌。

學校設施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學校占地面積51.93畝,校舍建築面積21252平方米,現有長春樓(愛國華僑徐友土、呂承才先生捐建的長春樓翻建)、多功能教室樓、實驗樓、綜合辦公樓、教學樓、學生宿舍樓、食堂膳廳、400m塑膠跑道、籃排球運動場等。校園綠地如茵,花草繁茂似錦,道路寬暢。各種實驗、電教、電腦、多媒體、語音等設備齊全,圖書藏量6.6萬餘冊,全校訂閱報刊雜誌幾百份。一幢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五層圖書館已開始啟用。

學校榮譽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啟悟中學(原同安第三中學)

學校創辦六十幾年來,從開始的幾個班幾十個學生,發展至現在有高中 24個班,國中18個班學生2445名。全校現有教職工177人,其中行政領導18人,專任教師131人(國中教師54人、高中教師7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3人,中學一級教師51人,創辦以來,共為社會培養了初、高中畢業生近 人,恢復高考以來有 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學校,考入清華、上海交大、廈大、華師大、公安大學等各種院校、重點大學已是常事。90、94兩屆有多人獲柯朝陽獎學金。近三年來在會考、中考、高考中取得了我校歷年來的好成績。三屆會考優秀率分別為57.87%、46.24%、52.74%,平均52.64%;及格率分別為99.8%、99.04%、99.29%,平均99.29%以上成績均超過二級達標校要求。三年來,學校為該校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考入本科以上院校205占考生的19.62%、專科以上共771人占考生的73.85%。中考成績的P值2000屆為全區第八名、2001屆第四名、2002屆第十五名(完中第三名)。近兩年來我校學生在參加校、區、市、省、全國各類比賽中,成績突出。其中獲區級以上獎勵112人次、全國級33人次(一等獎3人,二等獎9人次、三等獎21人次)。

學校發展

同安三中創辦至今的漫長辦學過程中,經歷過風風雨雨,由小到大,從無到有,無不滲透了三中人的汗水與辛苦,無不融入了上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包括愛國華僑)重視教育、教育興國之決心。同安三中的發展是與國家的進步發展緊密相連的,國家發展了,教育就進步了,學校就發展了。解放初期的簡陋校舍已被雄偉壯觀的建築所替代,現在只留下了校門口的六角亭作為愛國華僑捐資興學的紀念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原陽翟學校圖書館(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撫今追昔,崢嶸歲月稠,解放前,中共廈門特工委曾在此活動,領導了閩南地區的地下黨工作。解放後,同安三中遷來此地,同安三中從此成了該區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

學校在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都有過輝煌的歷史,我校原為農村中學,根據農村的特點,重視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課,曾揚名同安,校辦農場、校辦工廠既提供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方便,提高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也為工農業生產、科研活動做出貢獻,創造了社會財富。

1959年,校家禽良種場培養的安哥拉兔,其毛製品送福建省勤工儉學展覽館展出。校辦農場裡師生先後墾荒l30多畝(累計),收穫花生1萬多斤,地瓜7萬多斤,稻穀8萬多斤,甘蔗2萬多斤,蔬菜1萬多斤。

1982年,為縣水泥廠提供配電工程技術服務。1984年,為同安糖廠安裝20多台配電盤和控制設備,為小坪三級電站高壓發電機組檢修,為修復汀溪發電站400千瓦發電機組服務。1984年,市農村中學工作會議在校召開,1985年,學校被同安縣委命名為精神文明單位(全縣八個先進單位之一),並榮獲福建省教育先選單位稱號。

教育科研

同安第三中學 同安第三中學

自九十年代開始,我校堅持實施教學科學化管理,注重常規教學,開展創優評優等多項最佳化園丁工程,建立"激活力、挖潛力、減耗力、競創新"的模式,重視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努力鍛造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幾年來,創優評優成績斐然,有2人榮獲省"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2人榮獲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30人評上區級"教壇新秀",100多人評上校級"教壇新秀";有省市骨幹教師培訓對象9人,區學科帶頭人2人,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近三年來,我校教師撰寫論文在CN級刊物上發表的及獲省市級獎勵的百餘篇。

2000年,學校通過省普通中學三級校定級驗收,從而成為同安區第三所省級達標中學,於此同時,學校還榮獲省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稱號(全區首批兩校之一);校黨支部被評為區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市教委,集郵協會授予"青少年集郵園地"等多項稱號。

學校現已被確認為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並於2009年5月接受省“一級達標高中”驗收,獲得專家的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