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待遇

同城待遇

北京市教委對外發布了2010年小升初以及國小入學政策,今年首次提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將和京籍學生一樣,按照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接受義務教育。未來3至5年內,北京市將逐步實現各區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簡單介紹

北京市教委對外發布了2010年小升初以及國小入學政策,今年首次提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將和京籍學生一樣,按照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接受義務教育。未來3至5年內,北京市將逐步實現各區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上”
2010年,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的保障問題被特別著重強調,北京市教委在全市檔案中首次加入“各區縣教委要採取措施,統籌規劃,統一管理”本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的要求。
“同城待遇”問題,成為2010年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意見的著力突出點。在這份意見中特別明確提出,在劃定義務教育服務片區時,區縣教委要保證片區內每個應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包括北京市戶籍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都按照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接受義務教育。
“確保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是我們的工作底線。”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線聯平說。
對於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較大的區縣,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稱,各區縣要研究,採取措施,統一解決,全部保證所有孩子就近入學。
根據北京市教委的規劃,儘管各區縣在隨遷子女數量上差距較大,在義務階段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上也存在參差不齊,但在未來的3至5年內,北京市將逐步實現各區縣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同城待遇”除了免試就近入學外,主要包括推優、特長生、電腦派位等,此前這些待遇只有北京戶籍學生才能享受。

詳細介紹

外來生納入區縣教育規劃
北京市已明確要求,區縣要將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當地教育規劃中,而這是區縣實施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的前提條件。另外從今年開始,北京市已經從市級層面明顯加大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制度保障的力度。
北京市教委下發檔案,要求面向外來務工人員發放《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宣傳卡》,並向已經審批和未經審批的打工子弟學校在校生髮放《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登記卡》。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卡的發放,要求務工人員提供子女戶口簿、在京暫住證,而無需開具過去飽受詬病的“五證”。從這一點看,只要來京務工人員在京有相對固定的住所,區縣就有義務保障其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
羅潔說,由於隨遷子女的流動性大等問題,北京市尚無一個非常準確的隨遷子女數字。但根據以往經驗,隨遷子女數量在小學生進入國小的6年間會增加,一般會在3萬人左右。
根據推算,2010年國小入學人數將至少達到9.8萬,國小畢業人數為10.4萬人,考慮到有部分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國小入學人數和國中入學人數將高於上述兩個數字。

差異較大

“同城待遇”的保障水平在各區縣仍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市教委相關人士曾進行過這樣的比喻:如果將“同城待遇”的底線“保證每個孩子不失學”作為一條及格線的話,有的區縣已達到了“優秀”水平,有的區縣可以打七八十分;但大量接收隨遷子女較多的區縣,仍在及格線上徘徊。
西城區作為進入“優秀”水平的區縣,被普遍認為基本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同城待遇”,學生不僅可以享受電腦派位,而且也可以平等地享受推優、特長生等有關小升初的一系列政策。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在談到西城區的這一政策時也表示,這與西城區教育資源豐富,隨遷子女數量較少有一定關係。
東城、宣武、崇文等區則採取首先安排戶籍學生,之後根據學位的空餘情況,採取分配入學等手段,安排學生。城八區的另外4個區,包括朝陽海淀兩個經濟強區在內,在當下仍採取以學生家長自行聯繫為主要形式的小升初入學方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