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第一中學

吉首市第一中學

吉首市第一中學又名湖南師範大學第五附屬中學,創建於1955年,初命名為湖南省吉首中學,後曾改名湖南吉首第一中學、吉首縣東方紅學校,1971年更名吉首市第一中學。2000年,學校掛牌成為湖南師範大學第五附屬中學。 吉首市第一中學在1960年被評為全國文建戰線優秀單位,2007年被認定為湖南省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和湖南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據官網2014年12月顯示,吉首市第一中學占地44畝,共有教職員工300餘人,61個教學班,學生3000餘人。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55年2月,校籌備委員會始建校舍,7月基本竣工,8月學校派員接收,定名為湖南省吉首初級中學。

9月7日,學校正式上課。時有國中4個班,學生201人,教職員工16人;教室8間,禮堂兼食堂,廚房、廁所各一棟。

9月30日,學校召開成立大會,同時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校團支部、中國少年先鋒隊大隊部。

1956年9月更名,擴招兩個高中班級,學校由初級中學發展為完全中學,並更名為湖南省吉首中學。

1957年年初,成立中共吉首中學黨支部。

8月,學校教學樓東樓、男生宿舍落成,9月正式投入使用。

1960年9月第二次更名,湖南省吉首第一中學。

1963年,吉首縣民師附小併入湖南省吉首第一中學,合併後更名為吉首縣東方紅學校。

1970年3年,吉首一中與民師附小再度分離,分離後中學更名為,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學,民師附小更名為吉首縣東方紅國小。

1971年吉首民辦群慧中學併入吉首市第一中學。

1971年1月更名為,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學。

1980年,被確定為州重點中學。

2000年9月,掛牌成為湖南師範大學第五附屬中學。

2004年,被認定為州級示範性高級中學。

2007年3月,被湖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並掛牌成為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和湖南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17年9月,教育局對學校國中部與高中部進行分拆,國中部於原址繼續擴大辦學,更名為吉首市第一初級中學;新高中部遷址吉首市雙塘鎮,與湖南長郡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更名為長郡·吉首一中。新高一於2017年9月正式招生,原高中部停止招生。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吉首一中國中部 吉首一中國中部

截至2017年12月,國中部有教室76間,生物、化學、物理試驗室共16間,美術教室1間,音樂教室1間,舞蹈教室1間,多媒體教室3間,天文觀測台1個,圖書室閱覽室3間;建有教學樓(兩棟,可容納學生3000餘人)、科技館、綜合樓、宿舍樓、具有湖南省4A級資質的食堂(可供1200人同時就餐),300米田徑運動場。

高中部位於雙塘街道,占地400畝,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基建部分財政資金投入4.5億,是州慶重點項目及吉首市特別項目工程。學校新建普通教學樓3棟,專業教學樓、交流中心、圖書館、食堂、體育館、行政辦公樓各1棟,學生公寓6棟,教師宿舍1棟,建築面積60696.57平方米;其他用房,建築面積5435.60平方米。學校有三棟普通教學樓,一棟專業教學樓,一棟行政辦公樓和交流中心。三棟教學樓共90間教室,可以提供4500個學位,每間教室都安有空調,多媒體一體機能滿足所有日常多媒體教學。學生宿舍共6棟,可容納4500名學生。每間宿舍安排4名學生入住,宿舍均有獨立的衛生間,陽台,洗漱池,並安裝有掛式空調。力求為學生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體育館共四層,內有籃球場,總座位數3004個。學校食堂共3層,可同時容納四千餘名師生就餐。學校有文化公園和素質拓展基地,基地內會有天文台,學校還有數字圖書館,能提供約3萬冊電子圖書;2台電子書借閱機;圖書館共4層,含電子閱覽座位200個,學生閱讀座位538個。學校交流中心共三層,內有多功能廳,可同時容納587人。交流中心旁邊為專業教學樓,創客實驗室,數字地理實驗室以及物理化學專業實驗室都在其中。

辦學規模

截止2014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44000餘平方米,有國中教學班36個,學生1800餘人,國中教學班25個,學生1300多人。

高中部計畫招收在校學生4500人、設90個教學班。

師資力量

高中部鳥瞰圖 高中部鳥瞰圖

該校官網2014年12月顯示,該校在崗教職工300餘名,208名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75人,中級教師102人,研究生2人,國家、省級骨幹教師12人,全國、省優秀教師11人,州市優秀教師29人,有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50餘人。

國際交流

該校於2002年開始同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美國金橋投資公司聯合辦學,引進外教。成為湘西自治州首家迎進外教進行教學教育的中學。2013年,學校與法國蒙塔爾紀森林中學聯合中開展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初學校33名學子赴法進行學習參觀,2013年末森林中學33名學生赴該校回訪學習。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4年,一本上線43人,二本上線166人,陳博川(女)以691分奪得湖南省文科狀元。

2011年,558人參加高考,一本上線29人,二本上線119人,三本上線329人,本科上線率59%。

2010年,539人參加高考,一本上線40人,二本上線130人,三本上線322人,本科上線率59.7%。

•素質成績

項目名稱獲得者
湘西州第七屆高中生籃球賽女子組第二名校女子籃球隊
湘西州第七屆高中生籃球賽男子組第六名校男子籃球隊
第八屆全國冰心青少年文學大賽金獎張利俊(另有四十名獲銀獎)
2011年湖南省綜合實踐成果評選活動一等獎(4個)
第三十二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銀獎朱德培、龍子瑜、游琳
第三十二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幻想繪畫銀獎田莉君
以上資料參考自吉首市一中官網

教師成績

截止2014年12月,學校教師在省級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4次,州級特等獎1次,黨總支書記宋國童獲得“研究型校長”稱號。

教師榮譽教師名稱
湖南省中學生生物青年教師專業素養競賽一等獎張麗萍
全國物理奧賽湖南賽區園丁獎李太平
湘西州首屆“研究型校長”宋國童
湖南省優秀教師彭武漢
資料來源於吉首一中官網

學校榮譽

吉首一中重要榮譽
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湖南體育傳統先進單位湖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學常規管理優秀學校
湖南省衛生文明先進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少年科普教育先進單位
湖南省環境教育先進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明標兵單位
湖南省先進基層工會湘西土家族苗族學習型學校
湘西州理科實驗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湘西州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工作先進單位
資料來源吉首市第一中學官網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校徽

吉首一中校徽 吉首一中校徽

吉首一中校徽由學校美術老師李林華設計,其設計理念:

1.吉首市第一中學為湖南師範大學第五附屬中學,所以該標誌採用了湖南師範大學的校徽的大體外型作為主觀圖形,較好地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

2.標誌的主體圖形採用了學校新校門的主建築作為設計的主要元素,並使其簡化明了,具有較強的易辮性。其形狀如火炬,似獎盃,更是一醒目的阿拉伯數字“ 1 ” ,意為“一中”。紅色小球象徵“太陽”,喻意著一中的明天將更加輝煌,它同時象徵著熱情、奔放、進取及奉獻。

3.主體圖形屹立在隆起的山丘上,面臨蘭白相間的峒河之水,形象地說明了一中的地理環境,傍山依水,風景秀麗,也喻意著這塊人傑地靈的聖地是青年學子放飛理想的搖籃。

4.標誌下方是一本翻開的書,書的底下是兩辮新芽,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該標誌的用途及所承載的內涵。

5.標誌的文字內容共兩部分,其中以黃永玉先生為學校題寫的校名“吉首市第一中學”放在標誌上方的弧線中,另外在標誌的下方出現“1955 ”年代的阿拉伯數字,其意為該校建校年代,它豐富了標誌的內容。

6.整套標誌圖案簡潔明了,色彩典雅大方。

•校訓

教必以正,學必以勤

校訓含義:吉首一中校訓有別於其他學校僅僅針對學生提出,吉首一中的校訓既面向教師又面向學生。面對教師,校訓提出“教必以正”,來源於《孟子》的《離婁》一章:“教者,必以正”,提出要求“教育必然要用正確的道理”,希望教師能夠以學生特性分別施以正確的方法進行教育,教授正確的道理。面對學生,校訓提出“學必以勤”,此句來源於王夫之《學規類編》:“思正有功於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教導學生“思路遇見困惑時,就必須勤奮學習”。

•校歌

峒河之濱,一心閣下,這裡是我們可愛的家

兩岸青山,遍地鮮花,這裡是我們美麗的家

菁菁校園,菁菁校園,鐫刻著春秋冬夏

朗朗書聲,朗朗書聲,訴說著花樣年華。

清秀亭中,銀杏樹下,這裡是我們溫暖的家

激揚文字,意氣風發,這裡是我們成長的家

啊~同學少年,同學少年,伴隨著我們長大

吉首一中,吉首一中,激勵我們奮發

教必以正,學必以勤。讓嚴謹的校訓發揚光大

滿腔熱血,振興中華,讓明天的希望在這裡發芽

教必以正,學必以勤,讓嚴謹的校訓發揚光大

滿腔熱血,振興中華,讓明天的希望在這裡發芽

社團文化

•社團組織

該校於2012年12月開始組織及引導學生創建創建社團,始創建社團九個,後陸續創建至十二個。

社團類別社團名稱
文學文化類晨光文學社、漢服社
音樂體育類音樂社、籃球社、足球社、桌球俱樂部
興趣愛好類“楓溪居”動漫社、DIY手工坊、鬼步舞蹈社、sun shine青年志願者協會、Artsy塗鴉社、魔術協會
以上資料來自吉首一中官網

•文化活動

該校每年開展大小型文化體育活動11種,活動面向學生及教職工。

活動名稱活動開展時間
藝術節每年一屆,每年11月~12月期間開展,分學生部分,教師部分
學生科技節每年一屆,每年11月期間開展
學生英語風采大賽每年一屆,開展時間不定
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每年兩屆,每年暑假及10~11月份期間開展
學生社團文化節每年一屆,每年11月份期間開展
運動會每年一屆,每年秋季開展,分學生、教師兩大部分
教職工籃球大賽每年一屆,每年4-5月期間開展
以上資料來源於吉首市第一中學官網

•文化刊物

學校文化活動 學校文化活動

學校有文化刊物《晨光》,創刊於1995年,除特殊情況外每年發行4期,截止至2014年11月,《晨光》已出版73期。刊物由晨光文學社主辦,吉首市作協副主席宋國童,朱安松主編。《晨光》以刊登學生及教師文學作品為主,間刊有部分校園新聞。2014年5月下旬,《晨光》正式在全國出版發行。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職務姓名
國中部校長田開疆高中部校長田康(兼)
國中部黨總支書記宋國童高中部執行校長文奕
國中部副校長彭武漢、吳宗昭校級顧問彭武妤
國中部教務處主任莫順文副校長譚強毅
國中部教科室主任胡丕龍校長助理余紅衛、彭忠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政軍革命方面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歐陽淞

中央候補委員:武吉海

湖南省政府辦公廳辦公室主任:鄧守光

中央黨校外事辦主任:陳果吉

全國第一個模範公務員:龍清秀

對越反擊戰一級戰鬥英模:李明珠

科學教育方面

湖南師範大學校長:劉湘溶

“Pew”生物醫學優秀學者獎獲得者,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教授:鍾毅

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胡中波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曼塞研究所研究員:張煉

文藝體育方面

著名畫家:蘇高宇

青蛙樂隊成員:楊世雲(吉他手),彭均(主唱)

湖南省民族歌舞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編導:胡明珠

著名運動員:黃朝升

其他方面

湖南湘泉集團董事長:楊波

捨己救人英雄:楊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