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松陰

吉田松陰

吉田松陰(1830年—1859年),日本江戶幕府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明治維新的先驅者。著作有《講孟余話》、《幽囚錄》、《留魂錄》。吉田松陰在安政大獄被羈押時第一次提出草莽崛起,說明最後將倒幕的希望從武士自覺轉移到了百姓身上。吉田松陰秉持尊王思想,強調天皇的領導地位及萬民對皇權的歸順。吉田松陰在他的《幽囚錄》中說:凡英雄豪傑之立事於天下,貽謀於萬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時勢,審時機,先後緩急,先定之於內,操所張弛,徐應之於外。

人物生平

吉田松陰吉田松陰

日本江戶幕府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兵法家,地域研究家,對外擴張思想先驅者。1830年9月20日生於長州藩萩城松本村(今山口縣萩市椿東)一個下級武士家庭。自幼過繼給身為山鹿流派兵學教師的叔父,並隨其學習兵法。後成為長州藩兵法教師。1850年為研究兵法出遊九州。1851年到江戶(今東京),拜主張“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的佐久間象山為師,研究防禦外寇戰術等。因未得藩主允許到東北地方遊歷,以“脫藩亡命”罪名被剝奪士籍和食祿。1853年獲藩主允許去各地遊學,重到江戶,適值美國海軍準將M.C.佩里率艦隊駛抵江戶灣的浦賀,逼迫日本開國。他無限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機,力倡“尊王攘夷”、防禦外侮。1854年為“通宇內形勢”,“探知其實情”,借佩里再次到日本之機,與門生偷渡上美國船,請求帶其出洋,遭美方拒絕後自首,以違反鎖國令入獄一年。後得藩主允許,興辦松下村塾,傳授兵法,宣講尊王攘夷主張,培養了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倒幕維新領導人。1858年《安政條約》簽訂後,進而號召武力討伐幕府,並制定刺殺幕府老中的計畫。他寄希望於藩吏、公卿組織武裝行動,終歸失敗,再次入獄。在獄中提出“草莽崛起論”,轉而主張依靠“豪農豪商”、浪人(沒落武士)和下級武士,利用人民民眾的反封建鬥爭,武力推翻幕府,為倒幕維新運動提供了重要指導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受江戶時期儒學影響具有強烈的“皇國史觀”和民族擴張思想。主張入侵中國和朝鮮,“控制南洋而襲印度”,甚至夢想“併吞五大洲”,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較大影響。在井伊直弼為鎮壓尊王攘夷派志士而製造的“安政大獄”(見尊王攘夷運動)事件中,吉田松陰於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戶,11月21日被處死。著作有《講孟余話》、《幽囚錄》、《留魂錄》。

吉田松陰秉持尊王思想,強調天皇的領導地位及萬民對皇權的歸順。而另外,他不同意幕府凌駕萬民,僭越皇權而統治天下的狀況,認為萬民應在平等的情況下共同輔助皇權,對幕府的權威加以否定,奠基了後來的明治維新運動。同時,吉田松陰的“皇國史觀”思想深深影響長州藩士,且後者成為明治政府重要支柱。使得新政府外交政策亦深受其思想影響,並且逐漸發展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

遊學生涯

幼時姓杉(本姓不清)。幼名寅之助。過繼到吉田家後,改名大次郎,所以後來通稱寅次郎。元服後名矩方(のりかた),字義卿。號松陰、二十一回猛士。對於『二十一回』的來歷有兩種:1,原姓“杉”可拆為“十”“八”“三”三字,加起來為21;2,“吉田”兩字“吉”為“十一口”,“田”為“十口”,合為“二十一回”。

文政13年(1830年)8月4日生於萩城下松本村。為長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次子。天保5年(1834年),成為叔父吉田大助(山鹿流兵學導師)的養子。天保6年(1835年)養父吉田大助去世,進入同為叔父的玉木文之進所開設的松下村塾進行學習。11歲時其才能就在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的御前講義上展露頭角。這是由於吉田松陰幼年和就讀於長州藩藩校明倫館的長兄(杉百合之助之子)一起乾農活的時候,耳濡目染的學習了日文版的《四書五經》、《神國由來》等。同時松陰的實父杉百合之助也對江戶時期大儒賴山陽的漢詩進行日語注音,講給兄弟二人。

但是鴉片戰爭後清朝屢次敗於西方列強,使得松陰痛感自己所學之學已落後於時代。所以嘉永3年(1850年)為了學習西方軍事而遊歷九州,並拜佐久間象山為師。

嘉永五年(1852)12月14日松陰與友人宮部鼎藏相約遊歷東北打開眼界,但通行文書遲遲不下,決定冒脫藩之罪,前往水戶。抵達水戶後與水戶藩士會澤正志齋會面。與會津藩藩校日新館學習,後離開水戶。遊歷了白河、會津、弘前、青森、盛岡、仙台和米澤,4月5日回到江戶。在這五個月中,松陰詳細觀察了民政、經濟、兵制,從而得出結論—— 生產力停滯,組織僵化,賦稅苛酷,民不聊生,封建社會內部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他在佐渡參觀了佐州金礦,親自下礦,為礦工的悲慘命運而感嘆:“(礦工)晝夜更番,雖強壯有力者,至十年羸弱不適用,氣息奄奄或至於死,誠可憐也……他山或三四年,而既至於死,其日值,則唯錢400耳。傷鑿甚多,非勤為之則不給。”

他在東北諸藩看到各藩發行藩札(藩紙幣),但都是不可兌換的紙幣,盤剝農民。他說:“(秋田藩)癸巳甲午之飢僵,國用罷弊,以紙鈔續之。然以鈔與金不稱,鈔權漸下,今所行,以鈔一貫當錢七十孔。”

他對東北地方經濟落後,土地荒蕪感到痛心。他說:“圃中無菜無麥,不見青蒼色,只有粟株,蓋收穫之後不復墾也。”

松陰回藩以後,長州藩命其在父親身邊一面讀書一面反省。十二月八日判處亡命罪,開除士籍,剝奪世祿。松陰就此成了一個浪人,生活無著,只有依靠父親。但這樣一來他倒可以自由活動了。

嘉永六年(1853)6月3日,由培理率領的美國艦隊到達浦賀,以開戰威脅要求通商,並開大炮示威。松陰在佐久間象山那裡聽到這個訊息,連夜趕到浦賀,探聽黑船動靜,並視察久里濱。浦賀之西有炮台五座,即千代崎、千田崎、伯耆山、大浦和劍崎,都由彥根藩管轄。按照松陰的見解,炮台“位置不行,無一適用”,而且附近許多居民在避難,存放著許多家具,還有牛馬。

當時許多人對此重大事件無不憂心忡忡:“幕吏腰脫(膽小鬼),賊徒膽驕,失國體事可數千百,佐久間、近澤生及其他慷慨之士皆會於浦賀,每天觀察敵情及四藩(彥根、會津、河越、忍)的守備等。惡彼悲此,悲憤兼至,逗留至九日。”

松陰覺得光是悲憤不能解決問題,主張長、防兩國奮發圖強:“豪傑之人宜蓄力,慷慨之士宜練心。心練力蓄,縱然六十六國辱益大,患益深,長、防兩國猶能屹立於西隅,以懸天下之望,而清其辱,除其患。亦可許也。”於是松陰寫了《將及私言》、《急務條議》、《必勝策》、《急務策》、《攘夷私議》等,獻給藩主。同時還與佐久間象山、同鄉金子重之輔密謀偷渡出洋留學,想投奔在長崎的俄國兵艦。但當他們到達長崎時,俄艦已經開走了。

下田獲罪

安政元年(1854)培理又率領美國軍艦七艘,開進浦賀。幕府至此毫無對策,只得任命儒家林大學頭復齋、長崎奉行大目付井戶對馬守覺弘、目付鵜殿民部少輔鳩翁為使者,在浦賀接待美國使者。但培理不同意,主張在神奈川談判,幕府無可奈何,只有同意。2月10日在神奈川開始談判。3月3日簽訂了《日美修好條約》(《神奈川條約》),日本從此開國。

3月13日,培理的艦隊離開浦賀到下田,松陰及其學生金子重輔也從陸路經小田原、熱海,18日到達下田。他們在下田海岸徘徊,日夜等候美國軍艦。至27日恰巧有洋人在柿崎登入,松陰就將“投夷書”(漢文)交給他們,在蓬台寺的溫泉度過白天。半夜2點倆人搖著漁船摸黑出海,中途櫓柱損壞,便用褲將櫓系在左右弦上,搖船前進。後來褲斷了,再使用帶子,吃盡苦頭最後總算到了“密西西比號”邊。但不準上船,命令到旗艦“鮑巴坦號”。於是他們只好繼續和波浪搏鬥,好不容易來到“鮑巴坦號”的繩梯下。但水手不準上船,用木棒擊退小船,倆人不得已放棄小船,先後躍上繩梯進入船內。

有一個叫做維利耶姆斯的軍官出來接見,將他們引進艙內,取出早上松陰所奉呈的“投夷書”,兩人承認呈書之事。接著維利耶姆斯開始和吉田松陰對話。

“此事只有大將(指培理)和我知道,別人一概不知。大將也為你們的誠心而高興,但美利堅大將和林大學頭已在橫濱簽訂日美協定,故我難以答應你的請求,可稍等一下,不久美國人來日本,日本人到美國,兩國往來如同一國,那時可來。”

“我夜裡到貴船為國法所禁,現在回去本國人定要殺我,勢不可還。”

“乘夜回去本國無人知曉,應立即回去。此事告知下田的大將黑川嘉兵,若嘉兵同意則美利堅大將能帶去,不允許便不能帶去。”

“那么我們可以留在船中,由大將給我們與黑川嘉兵聯繫。”

“這樣做很困難。”

維利耶姆斯還是反覆當初所說的話,催促松陰回去。最後松陰及其學生被送回陸地,兩人到處尋找原來的小船,沒有找到,一切行李物品全部喪失,只得在海邊等到天亮。倆人商議,事已至此,無可奈何,與其被捕不如一同到下田衙門投案自首。

松陰等人被押解江戶後,由於連坐,老師佐久間象山也一同被捕入獄。幕府原決定判處死刑,但由於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反對,改判幽閉。松陰和金子重之輔一起押送回長洲藩。並投入野山獄。在獄中,吉田松陰著《幽囚錄》。

私塾教學

“吾若以犯人之身死,必留一繼吾志之士也”,松陰認為教育是傳承志向的一種最好方法。因此,他在獄中一面大量讀書一面教育同犯。他覺得監牢中的犯人不是徹底的壞人,相信只要誠心引導他們是會變好的。

安政2年(1855年)出獄,被命令於杉家閉門思過。

安政4年(1857年)由於幕府禁令,只能進入叔父玉木文之進的“松下村塾”講學。最初學生僅有四五人。後來學生有十人以上,原有的一間房屋便覺狹小,又和學生一起動手建造一間。這裡白天擺著桌子上課,晚上把桌子集中在一角充當寢室。學生都是寄宿生,從家裡帶來糙米,在學校裡邊舂邊吃。松陰有時也參加舂米。校內空氣自由,師生關係親切,共桌吃飯。老師睡覺則停止上課,老師種田則學生自修。

當初學校只教松下村的子弟,後來名聲漸大,較遠的周防國和安藝國的青少年也來讀書了。他們均出身於下級武士、農民、商人和自由職業的家庭。

這裡的教育打破了過去的階級性及形式主義,師生間沒有繁文須禮,平等自由,充分發揮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了忠誠質樸的新風,矯正了虛偽刻薄的舊習。

松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夠適合當時政治形勢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就是說培養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進步知識分子。這個目的是實現了,他的學生中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伊藤俊輔(博文)、山縣狂介(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誠等。

安政受刑

安政五年(1858)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未經天皇批准先後與美、俄、英、法、荷締結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民族危機激化,國內輿論沸騰,幕府大失威信。與此同時吉田松陰準備策劃倒幕與暗殺幕府老中越前鯖江藩藩主間部詮勝及伏見奉行岩村田藩藩主內藤正繩。但是刺殺計畫由於弟子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桂小五郎(木戶孝允)等的反對而取消。但是從此吉田松陰更加認為幕府是日本發展的最大障礙,堅決要求倒幕。為此再次被捕投入野山獄。

安政六年(1859)3月發生“安政大獄”,幕府鎮壓革命運動,大肆逮捕維新志士。5月,幕府命長州藩毛利氏將松陰送到江戶。同月24日,獄吏福川犀之助設法讓他回家一天,向父母親友告別。25日向江戶進發,途中寫了著名的《和文天祥(正氣歌)》。6月中旬抵達江戶。

江戶奉行所對吉田松陰進行第一次審訊。幕府把松陰看做梁川星岩、梅田雲濱(尊王攘夷派),提出兩個問題:一是懷疑松陰與梁川、梅田之間一定有什麼關係,二是投入皇宮的匿名信很像松陰的筆跡。當時松陰回答說,梅田一貫狡猾,與我毫無關係;而且我的性格光明正大,不做陰謀的事,我有自己的計畫。於是將嘉永六年美艦來日本以後自己為國為民奔波以及暗殺閣老間部詮勝的計畫和盤托出。幕府震動,將松陰投入傳馬町監獄。

後來江戶奉行又進行了第二次審訊,大老井伊直弼親自將江戶奉行所定的流放罪改為死罪。1859年10月27日早晨宣布死刑,當天上午10點被押到小冢原刑場斬首。時年30歲。

松陰就刑後,尾寺新之允、桂小五郎(木戶孝允)、伊藤俊輔(博文)等學生立即收屍,葬於南千住回向院。文久三年(1863)由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學生將墳墓移至茬原郡若林村(今世田谷區)。明治十五年(1889)在墓邊建立松陰神社。明治二十二年(1889)追封正四位。明治四十一年(1908)由伊藤博文發起在松下村塾旁邊建立縣神社——松陰神社,供奉他生前愛用的硯和給父、叔、兄的永別信。

在臨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黃昏寫了最後的著作 《留魂錄》。

吉田松陰重要思想

一君萬民論

吉田松陰曾經以“天下是萬民的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為論點與堅持朱子儒學君臣有序的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頭山縣太華進行辯論。所謂“一人的天下”是指國家受天皇支配,天皇以下的萬民平等,但萬民需要為了天皇殊死拼搏。所以可以看出,松陰的理論是一種類似於平等主義的思想,是一種激進否定幕府的觀點,並且也批判了天皇統轄萬民的整體。不過在松陰的著作中並沒有“一君萬民”這一句,只不過是後人總結的而已。

飛耳長目

吉田松陰的學生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不受幕府控制在日本各地自由活動,並且將各地情報報告被監禁的吉田松陰。吉田松陰很多有預見性質的思想,很多來自於對“飛耳長目”提供的情報的分析。

草莽崛起

“草莽”一詞出於孟子,泛指鄉野大眾。吉田松陰在安政大獄被羈押時第一次提出草莽崛起,說明最後將倒幕的希望從武士自覺轉移到了百姓身上。

對外思想

吉田松陰在他的《幽囚錄》中說:凡英雄豪傑之立事於天下,貽謀於萬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時勢,審時機,先後緩急,先定之於內,操所張弛,徐應之於外。 …… 為今之計,不若謹疆域,嚴條約,以霸糜二虜( “ 二虜 ” 似指英美兩國 —— 引者注)。乘間墾蝦夷,收琉球,取朝鮮,拉滿洲,臨印度,以張進取之勢,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豐國之所未果也。收滿洲逼俄國,並朝鮮窺清國,取南洲襲印度。宜擇三者之中易為者而先為之。此乃天下萬世、代代相承之大業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