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迦美什史詩

前11塊泥板上的史詩主要記述蘇美爾時代英雄吉爾伽美什的傳說故事。烏魯克城的統治者吉爾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人們不堪忍受他的殘酷統治,祈求諸神拯救。諸神創造半人半獸的勇士恩啟都與之為敵,兩人激烈搏鬥不分勝負,互相欽佩而結為密友。後來,他們一同為民造福,先後戰勝沙漠中的獅子,殺死迫害人民的森林妖怪芬巴巴。吉爾伽美什拒絕女神伊什妲爾的求愛,並在恩啟都幫助下殺死前來復仇的天牛,恩啟都受到死的懲罰。吉爾伽美什出於對死的恐懼和受神主宰的威脅,決定探求永生之法。經過遇洪水而健在的烏特那庇什廷的指點才找到長生草,被蛇吞食以後,他悲痛萬分。第12塊泥板寫他在與恩啟都亡魂對話後才明白人類不能永生。史詩歌頌了古代英雄為民建功的行為,反映了古代人民力圖探尋自然法則和生死奧秘,以及渴望掌握自己命運的理想。

簡介

吉爾迦美什史詩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詩。是一部關於蘇美爾三大英雄之一的吉爾迦美什的讚歌。雖然這是一部殘缺了近1/3的作品,但從餘下的2000多行詩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蘇美爾人對他們偉大英雄的崇拜讚美之情。
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尚處於懵懂的童年時代,對自然的認識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在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時,人們往往意識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命運的控制權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操縱著——他們把這種不知名的力量叫做神。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力量漸漸地強大起來,人們似乎預見了戰勝自然的可能,他們開始幻想、期待自己的同類中出現一個力量強大的人物,代替他們完成戰勝自然的偉大事業。所以有人說,所謂“亂世出英雄”,“時世造英雄”,其實更確切地說是人們的呼喚和期待造就了英雄的。
吉爾迦美什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的英雄業績在人們長期的傳頌中,像所有其它的英雄史詩一樣,被賦予了神奇浪漫的色彩。人們在吉爾迦美什身上寄託了自己許多美好的情感和願望,如美貌、力量、正義、勇敢、友情等。人們美化了他的出身、樣貌和力量:
“大力神【塑成了】他的形態,
天神舍馬什授予他【俊美的面龐】,
阿達德賜給他堂堂風采,
諸大神使吉爾迦美什姿容【秀逸】
他有九【指尺】的寬胸,十一步尺的【身材】
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
【 】如同野牛一般,高高的【 】
他手執武器的氣概無人可比。
他的<鼓>能使夥伴奮臂而起。”
他又是勇敢和正義的化身,為了剷除森林怪獸芬巴巴,與他的朋友恩奇都不畏艱險、義無返顧地走上了征討之路,並最終殺死了芬巴巴。
“我一旦戰死,就名揚身顯——
‘吉爾迦美什是征討可怕的芬巴巴,
戰鬥在沙場才把身獻’,
為我們子孫萬代,芳名永傳。”
這種氣概是何等的壯闊!正是人們期待已久的,滿足了他們對英雄
而他與恩奇都的友情更是令人崇敬和嚮往,中國人有句話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想每個人一生中都在追求或期待擁有這樣一位生死與共的知己吧。當恩奇都死的時候,吉爾迦美什悲痛到無以復加(史詩從第七塊泥板開始到最後,用了數百行詩來表現這種生離死別的悲傷),他“淚如泉湧,在原野里彷徨”,“日日夜夜,我朝著他流淚,我不甘心把他就此送進墳墓,也許我的朋友會由於我的悲傷而一旦復甦”,這也正應證了中國人的那句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吉爾迦美什是本詩頌揚讚美的主人公,但是蘇美爾人在塑造英雄人物的時候,並不迴避他的缺點和過錯。
“吉爾迦美什不給父親們保留兒子,
【日日夜夜】,他的殘暴從不斂息。
……
吉爾迦美什不給母親們保留閨女,
【即便是武】士的女兒,【貴族的愛妻】!”就是這樣一個殘暴的統治者,在遇到恩奇都後改正了過錯並成為了正義的化身。這種先抑後揚的寫法使得英雄形象更為真實和飽滿,情節也更具起伏感,這表明那時候的蘇美爾人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敘述技巧。
在這部史詩中,還閃耀著人類的一種可貴精神,那就是尊嚴。人類在神的面前不再是一味地謙卑,而是以正義為堅持。吉爾迦美什斷然拒絕女神伊什妲爾的求愛並將其過去的惡行一一歷數的那段話讓人讀了後實在是暢快淋漓。一個不可一世的女神,在聽完那樣正義凜然的責罵後,惱羞成怒,跑去她父母那裡哭訴,真是大快人心啊。我想,這一方面是寄託了人們對於偉大英雄出現的期待,能夠帶領他們抵禦和戰勝自然的控制和威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對於惡勢力的痛恨,不願意屈服於惡人的淫威,希望正義的力量最終能夠懲處那些作惡之人。

相關條目

俗語 科學 健康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