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磐石官馬溶洞

吉林磐石官馬溶洞

官馬溶洞範圍很大,洞連洞,洞中有景,景景傳神。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個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

官馬溶洞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南128公里,,磐石市官馬鎮楊木頂子山腰。

(圖)吉林磐石官馬溶洞吉林磐石官馬溶洞

官馬溶洞範圍很大,洞連洞,洞中有景,景景傳神。遊人進洞將在洞中走平洞、上天洞、下地洞,彎彎曲曲轉了許多彎後,直下20米的地洞才進入水洞,全長480米,總面積1700平方米,共有6個展洞幾十個景觀。
第一大洞裡有“仙人壁”、“仙人堂”。仙人壁從正面看像一尊似睡非睡打坐的觀音菩薩;從另一側面看,形似一隻剛出水的鷺鷥鳥,正在左顧右盼。在這大洞中還有一個小洞,裡邊有一尊佛,鍾乳形成的如披著滿是皺褶的法衣,給人一種至高無上的莊嚴。
第二大洞,洞頂十分平滑,似人工建造的拱頂,周圍的洞壁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鐘乳石花。大廳裡邊有“雄獅扶壁”、“石龜靜臥”、“小洞石林”、“石花薈萃”等。那“石龜靜臥”是一塊很圓的大石,形似臥龜。據說,抗聯英雄楊靖宇曾在這裡開過秘密會議,石龜背是楊靖宇的寫字檯。開發者曾在這裡發現一支用彈殼做成的毛筆,可以想像當年抗日戰爭的嚴酷和抗日誌士的英勇與悲壯。
第三洞是一個圓形的大廳,這個廳與前兩廳比較,結構迥然不同。這個廳里有廳,洞裡還有洞,重重疊疊。上有通天洞,下有入地洞,結構複雜,變化無窮。在這個洞廳里有“天府石林”、“仙翁渡海”、“石駝峰”等景觀。
第四洞的景觀大起大落,十分壯觀。有頂天立地的“擎天柱”,“猿人頭”和“石瀑”。第四洞洞壁一側有一洞口,洞口有梯,旋轉而下近20米,進入“凌霄寶殿”。這個大洞廳面積在400多平方米,頂部呈圓錐形。洞壁周圍有很深的一層層水線痕跡,記錄了此洞每次變動時水位的下降程度。據地質資料分析,這個洞的形成距今有兩億多年。
從“凌霄寶殿”下通道台階,向右拐進洞,便來到了溶洞的地河。河上有一段浮橋。可以通過浮橋進入“水晶宮殿”。地河水平穩、清澈,蹲下身洗一把手,會感到一種沁人心脾的清涼。地河裡邊還有洞。如果進行深層次開發,還會有很長的水中洞、洞中洞。地河的水據說有15米深,有的地方深不可測,是因為在河中藏有垂直向下的立式洞。 在磐石市東北官馬鎮南7公里有一溶洞攬勝的古官馬溶洞。官馬溶洞景物奇特,巧奪天工,洞中有洞,敢幹桂林七星岩媲美。
官馬溶洞經專家考證,共分三層,現已開發了中層、上,開發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總長度490米,由5個大廳、一個水廳組成,每廳之間由走廊相連,最大的廳約600平方米,高達30米以上。官馬溶洞是在大約一億年前地殼運動時,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布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層中,岩石多為石灰石和大理石,由於火山噴發的大量酸性物質長期侵蝕,地球內部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個雄奇瑰麗 回曲折的地下溶洞。
官馬溶洞不但是一個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著一個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個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裡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訊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個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為“仙人洞”,洞中泉水為“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裡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著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燻黑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官馬溶洞曾是抗日英雄楊靖宇戰鬥、學習、辦公的地方。當時,盛傳楊靖宇曾住在仙人洞,受仙人指點,指揮抗日,連續打了不少勝仗。在恢復和整修溶洞時,曾經在淤泥中發現了用彈殼做成的毛筆,經專家考證和史料證實,楊靖宇將軍確實在官馬溶洞住過,而且這支筆就是當年楊靖宇使用過的自製毛筆,是非常珍貴的文物,1996年,吉林市人民政府正式確定官馬溶洞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