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廳2009年工作要點

《吉林省教育廳2009年工作要點》於2009年2月1日由吉林省教育廳以吉教發20091號印發。 其主要內容是:大力辦好農村義務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培養高素質人才、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落實政府教育惠民職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教育部門管理工作水平。

(吉林省教育廳 吉教發[2009]1號 2009年2月1日)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紮實推進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解決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質量,突出特色,促進均衡,體現公平。切實加強學校管理,確保校園安全。依法行政,反腐倡廉,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大力辦好農村義務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1.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國小由現行的290元/生·年提高到300元/生·年,國中由430元/生·年提高到500元/生·年。繼續做好解決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陳欠工作。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繼續做好城市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工作。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
2.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資1.429億元,實施67所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完善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機制。按國家標準和實施新課程改革要求,為農村中國小配備教學實驗設備和體育器材,用兩年時間全面建立鄉鎮中學生理化實驗室和微機教學室。
3.加強特殊學校建設,促進特殊教育發展。啟動長春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培養基地及特殊教育職業實訓基地建設等一批項目。
4.加強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網路體系建設,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擴大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的網路覆蓋面,提高套用水平。
5.實施人才支援農村教育項目。繼續從縣鎮以上學校選派500名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國小任教,從農村中國小選派1000名教師到縣鎮以上中國小研修,開展多形式的送教下鄉、對口支援活動,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
6.開展“城鄉學校同步教學備課系統”試點工作。逐步使全省農村中國小教師共享城市優質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施農村中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援助計畫。通過“名師帶培”、“名師送課”、“名校義培”,開展骨幹教師集中培訓和薄弱學科教師強化培訓活動,免費為農村教師配送教師培訓教材。
7.落實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制度。加大解決義務教育擇校問題工作力度。均衡配置公共義務教育資源,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資源,逐步推進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推廣把示範性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辦法。完善教育的評價、監測和督導機制。
8.支持民族教育發展。積極推進民族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和“雙語”教育,加強“雙語”教師培訓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設。辦好新疆內地高中班,做好為西藏日喀則地區培訓中國小骨幹教師工作,安排好民族中國小校級後備幹部掛職培訓。做好支援四川黑水縣、西藏等西部地區教育工作。
二、切實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9.宣傳並組織實施《吉林省義務教育條例》。依法完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機制,規範學校辦學行為。研究制定我省中國小建設標準、中國小校教學管理規範和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建設。
10.深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國中學業考試改革,逐步完善“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高中招生制度。推進高中新課程實驗和高考制度改革。
11.深化德育課程改革。全面開展與學科課程相銜接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強化中小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班主任和德育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校外活動場所建設。
12.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程。加強實踐教學,深入開展世情、國情和社情教育。推進優秀網站建設,普及輔導員部落格,引導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13.落實《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繼續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和藝術課程建設。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加強對各類傳染病的防控。推進學生軍訓制度化、規範化。
三、以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14.爭取我省成為國家“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試點省。加快發展我省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扶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結合行業、學科特點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擴大辦學規模,壯大辦學實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15.繼續擴大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創新辦學模式和運行機制,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的活力。支持城鄉之間職業院校加強合作。促進民辦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16.中等職業教育“百強校”建設要有新進展。著力提高“百強校”基礎設施水平,改善教學條件,擴大承載能力。以縣級職教中心為核心,充分發揮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網的作用,建設覆蓋縣、鄉的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網路。
17.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學生就業能力。建立健全彈性學習制度和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頂崗實習”等多樣化職教培養模式。
18.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落實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培養高素質人才、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19.加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建設。加強省級教育管理與服務平台建設,擴大共建共享高校覆蓋面,不斷拓寬共享教育資源的領域。
20.積極培育一批與國家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科研項目。推動高校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點科技計畫項目。加強對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基地的建設。健全高校科研創新與技術轉移工作體系。加強科技領軍人才選育和創新團隊建設。
21.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強省級大學科技園“產學研”結合能力的建設,籌建高校技術市場。發揮孵化器等中介機構的服務功能,孵化一批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吸收大學生就業。
22.“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繁榮計畫”要出新成果。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作用,積極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優秀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為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強的理論研究和社情諮詢報告。
23.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重點學科建設要有新突破。做好規劃期內2所新增博士、2所新增碩士學位授予高校立項建設啟動工作。
24.開展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工作。開展“三優”(優秀教學成果、優秀導師、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和“三精”(精品學位點、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工作。
25.積極促進教育的國際合作交流。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建設孔子學院,促進更寬領域的合作。增加接受來華留學生院校數量。加強對俄交流,做好中國俄語年工作。加強對出國留學市場的監管。
五、落實政府教育惠民職責,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6.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繼續落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紮實推進高校國家助學貸款,以生源地貸款為重點,擴大貸款覆蓋面。加大寄宿制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力度,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
27.深入實施“高考陽光工程”,確保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公平公正。做好招生政策調整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大高考信息公開力度,規範和細化信息公開內容,完善多渠道信息公開體系。做好高考試卷的安全保密工作,加強考務管理,確保高考平安、順利。有效防範和堅決打擊危害考試安全和錄取公正的行為。
28.加大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力度。配合有關部門延伸教育部門服務職能。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建立便捷、有效、完備的信息服務體系。引導大學生到農村第一線、到基層去工作。開展對高校特困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
29.依法從嚴治教、加強規範管理,樹立教育部門良好形象。繼續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做好改制學校清理工作。嚴格執行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行為,全面推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堅決制止亂收費。
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教育部門管理工作水平
30.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鞏固教育廳機關學習實踐活動成果,促進教育難點問題的解決。加強對省屬高校全面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確保學習實踐活動生動活潑,取得實效。
31.組織教育系統廣泛開展大調研、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樹立和落實新的教育發展理念。按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對我省今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進行全面謀劃。提出符合國情、省情和時代要求的規劃綱要。
32.加快教育監測體系信息化的建設步伐。繼續做好中國小資料庫建設,啟動高等學校資料庫建設。加強教育基本數據動態監測和信息公開工作,提高套用和服務水平。堅持勤儉辦教育、辦學校,加強管理、審計和監督,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33.加強教育督導工作。進一步改進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促進重點工作目標的實現。組織對13個縣(市、區)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加強職業教育督導,推進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組織隨機督導和專項督導,發現並促進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深化學校督導評估,引導和促進中國小校實施素質教育。
34.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繼續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巨觀管理,依法落實國家和省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切實提高民辦學校辦學水平。規範民辦幼兒教育健康發展。
35.切實維護教育系統穩定。完善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組織、隊伍、平台和能力建設,提高各類突發事件預警、防範和處置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穩定責任制,認真排查和整改工作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推進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
36.全面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啟動實施全省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落實新的中國小校舍建設標準。全面排查、評估和鑑定校舍安全情況,加大校舍維修加固力度。落實學校安全責任制和各項安全措施,強化學校安全管理,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學校公共衛生和校車等管理,切實維護師生健康和安全。
37.全面加強教育系統反腐倡廉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落實新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規劃,把建立健全懲防體系納入教育改革發展規劃。加大對財務、基建、招生、採購、校辦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監管力度。嚴肅查辦案件。深入推進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進校園,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38.進一步加強機關建設。加強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深化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政務公開制度,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學習,提高廣大幹部行政執行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強化績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益和服務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